尊师重教向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北大学学人谱》(续集)序[1]
孙 勇
“青采出于蓝,而质青于蓝,教使然也”,是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它的质地却比蓝草更青,比喻弟子从师,后来居上,这是由于教育的结果;“卵待孵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是说卵要通过孵化方能成雏,茧要放在水中加热才能抽丝,而人的性情要通过教育才能完善。因此,尊师重教向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都说的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民族,尊师重教可使民族复兴;作为一个国家,尊师重教可使国家昌盛。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看成为一种最神圣的职业。在中国历史上曾把“师”与“君”相提并论,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西北大学创立伊始,即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办学宗旨。西北大学于1913年创办的《学丛》中就有:“人才犹种树也,筑室可不日而就,种树非数年不荫。今者维新告始,万绪千条,百事可就,而兴学育才不可一日致也。以种树譬之,学校园圃也,学生花木也,灌之,溉之,培之,植之,则讲师之责也。”百年来,西北大学的教师,正是本着这种园丁精神,培育了十万余名英才,也正是在这种兴学育人的追求中,同时也造就一代一代的学术大师或教育家。像中国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毛泽东在延安特别接见的教育家马师儒、中国古生物学的开拓者杨钟健、居里夫人的学生岳劼恒、《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侯外庐等都曾执长西大;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五四运动的先驱许德珩、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和平老人邵力子、语言大师刘半农、早期著名革命者罗章龙、鲁迅挚友许寿裳、著名文学家曹靖华、最早提出我国申办奥运的体育元勋袁敦礼、董守义、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中国赢得第一个篮球冠军立下汗马功劳的百岁教授王耀东、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张贻惠、张贻侗兄弟、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傅种孙、赵进义、我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的张伯声等曾执教于此,康有为、鲁迅、邓小平、夏元瑮、于右任、邵力子、吴宓、华罗庚、田汉、王炳南、梁漱溟等曾讲学于此。教师中先后有10余人成为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或院士;培养的学生中有8人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全国15个油田勘探局中15个局的总地质师和8个局的局长,包括大庆市委书记、市长、石油管理局局长等皆出自西北大学,为中国石油的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西大因此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光明日报》以《缘何这么多的经济学家出自西北大学》为题载文称西北大学为经济学家的摇篮,北京地区有七八位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分别工作在国务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亦皆出自西北大学。其他诸如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真、女儿杨拯陆二烈士、开国大典的播音员齐越、中联部部长申健、越南留学生中的河内市副市长黎皇恩、省级首长中的宋汉良、安启元、王岐山、著名作家贾平凹、诗人雷抒雁、著名“侯氏变换”的创立者、物理学家侯伯宇、“王氏定理”的创立者、数学家王戍堂、著名地质学家张国伟院士、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和其成果被两次列入全国十大科技进展的舒德干、著名光电子学家侯洵院士、叔侄院士张殿琳、张彦仲、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全国劳模罗健夫等,均为所培养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西北大学的学习、研究和创造,成为大西北高等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可以说,西北大学素有一支实力雄厚,堪称一流,无愧于全国重点大学称号的教师队伍。这正是西北大学薪火相传、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之源,正是他们,创造了西北大学的百年辉煌,并将西北大学推进到新的世纪。
学报编辑部的同志们,早在80年代末,即开始在学报开设“西大学人谱”专栏,经过对西北大学建校百年来学人的长期研究和积累,已为611位学人立传,这本续集又补录187位学人,忠实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其中半数以上学人已经谢世,这成为我们了解其事迹的惟一线索,实际上是通过人物勾绘出一幅百年校史。这的确很有意义,实实在在是为西北大学做了一件大好事。(www.xing528.com)
我希望,通过这部学人谱将西大学人的光辉业绩载入史册,并且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优良学风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注释】
[1]该文是为《西北大学学人谱》(续集)所作的序,题目系姚远据原文另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