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德 梁克荫 王根教[1]
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高校内部改革的成效如何,无论是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已进行多年,各高等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高等教育改革是非常复杂的,在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一些根本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尚不一致,影响着高校改革的顺利进行。如高校内部改革的动力源泉、改革的特点、原则以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等,均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一)我国高校内部改革的动力源泉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动力源泉是什么?是一个还是几个?认识不同,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就会不同。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动力源泉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政治和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高等教育必须与政治经济建设相适应,并对政治经济起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的一般原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学校从体制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基本是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发生变化。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首要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高等学校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和物质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了高等学校同社会的联系,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大变化的世纪。新技术革命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原子能的利用,各种新材料的研制成功,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高。在人类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意大利大学模式、法国大学模式、德国大学模式和美国大学模式,这些大学模式不仅使本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而且对全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信息社会的到来,标志着科学技术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经济将得到迅速地发展,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加强。大学将会由社会的边缘机构变为轴心机构,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高等学校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必然要及时作出反应,要迅速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等学校要以创新为灵魂,要以创新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等学校的现代化,而要创新必然要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一定要成为创新过程。面对这种形势,高等学校如不进行改革,将会被人类社会所抛弃。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是促进高校进行改革的重要动力源泉。
3.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推动。20世纪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纪。在本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也有了迅速发展。早在60年代,世界教育数量急剧增长,罗马俱乐部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中就发出了《世界教育危机》的警告。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H·库姆斯完成了《世界教育的危机——对各种制度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震动了国际教育界。1970年,前法国总统埃德加·富尔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成立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5月他完成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1985年,H·库姆斯根据新的发展变化,又推出新著作《世界教育的危机—80年代的观点》。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包括美、日、俄、英、德、法、意各工业强国先后由政府首长推动,并采取了一系列寻求根本变革的举措。进入90年代,后起的工业国韩国,也提出要“脱胎换骨”“教育革命”,加入到改革的洪流中。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不断进行改革,也就非常自然了。
4.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都对高等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同时也为高等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然而,这毕竟只是外部因素,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校内部的需求。高等学校是从属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对象个体发展和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功能。高等学校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外部环境通过内在因素使自身产生了强烈的发展要求,这种要求促使高等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以使在社会竞争中取胜。因此,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其内部改革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
(二)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特点和原则
在揭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动力源泉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改革的特点和原则。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有以下主要特点:
1.综合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是时间稍长一点的高校改革都是综合性改革。这是因为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内在联系。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动力源泉主要来自于上述4个方面,高等学校存在的问题也多由这4个方面的原因所引起,这些问题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那种试图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彻底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科研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的思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长期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已20多年,而要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需10多年的时间。目前,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同时社会系统始终是处在运动过程之中,运动一停止,系统就会停止,高等学校也同样如此。即使不从遵循系统演变规律,就是从解决我国高等学校现存的问题出发也能说明问题。在长期的计划体制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体制不活,运行机制僵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弊端。这些问题需要经过多种层次和不同步骤,分阶段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因此,长期性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主要特点。
3.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高等学校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高等学校内部改革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80年代中期,西北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联合办学并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各项改革如果没有必要的社会支持也是难以进行的。事实充分证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学校内部改革使自身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大大提高,从而扩大了高等学校的功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实证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是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重要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然而,在我国高等学校改革过程中往往容易偏离。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高等学校易于产生照搬文件和依赖思想,怕在改革中犯错误,缺乏创造性,不去认真分析高校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其他方面改革的区别,不去认真分析本校和别校的区别,其结果势必会大大降低改革的成效,甚至还会出现失误。坚持这一条原则,就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本校的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保守思想和形式主义。(www.xing528.com)
2.正确处理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的关系。政治和经济在教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高等学校在同社会联系的过程中,经济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学校内部虽然可以引进经济发展中的某些机制,但是高等教育规律起着主要作用。高等学校在同社会联系的过程中,经济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等学校内部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规律和高等学校教育规律的关系。高等学校在处理外部关系和指导校办产业的工作过程中,可在国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较多地应用市场机制。而在高等学校内部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机制的转换要十分谨慎,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高等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使学校更好地发展。改革只是一种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因此,高等学校在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克服“改革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的幼稚想法,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的标准来衡量改革的成效。
4.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里的局部和全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与整个社会相比属于局部,校内各单位与全校相比也属于局部;二是高校内部改革的某项具体内容与学校整个改革相比也属于局部。高等学校在进行内部改革时必须坚持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关系的原则,局部要服从全局。坚持这条原则,一方面必须做到高校及内部各单位要从大局出发,要克服小团体主义思想,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个人要服从组织。同时,还要从整体需要出发安排好各项具体改革。
(三)高等学校内部改革成功的关键
搞好高等学校内部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取得成功,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
1.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校的领导班子应当成为教育家集团。党政一把手必须力求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党政领导班子必须具有办好现代大学的科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有科学预见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要大公无私,勇于克服困难;忠诚可靠,恪尽职守;作风民主,联系群众;团结一致,遵守纪律;新老结合,班子稳定,否则是难以承担改革大任的。
2.要制定好科学的改革规划。规划就是设计,高等学校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设计,不能草率设计,急促上马;更不能先施工后设计。高等学校的内部改革规划应当包括对现状的科学分析、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内容和步骤。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有的把制定改革规划当作秀才写文章,到处照抄照搬,不从实际出发;或者把规划当作一纸空文不去落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应当予以纠正。
3.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改革是学校的重大事情,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极大。决策过程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化。在决策前要对改革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再作出决定。这样做,一是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二是把决策过程当作发动群众的过程,使得改革方案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利于组织实施。
4.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为我国高等学校进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机遇的出现是难得的。特别是对一所高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高等学校必须抓住机遇,果断实施。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要思想敏锐,作风雷厉风行,勇于克服困难。
5.必须具有必要的物质和社会条件的保证。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办学效益。但实践证明,改革是有代价的,需要一定的成本作保证。高校成熟的改革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为校内改革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另外,高等学校的改革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给高等学校下放必要的自主权,给以物质和其他条件的支持。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关心和指导,而不应求全责备;对改革有功人员,应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学校还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教育事业,参与学校改革,各方同舟共济,共同谱写高校改革的新篇章。
【注释】
[1]杨春德(1954~ ),陕西韩城人,研究员,现任西北大学副校长;王根教(1954~ ),陕西乾县人,研究员,现任西北大学机关党总支书记。该文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月第29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