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等学校教学及其特点

浅谈高等学校教学及其特点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普通学校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其特点,研究、运用这些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走向社会,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或其他实际工作。因此,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必须而且也能够放在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上。

浅谈高等学校教学及其特点

浅谈高等学校教学

张 棣[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社会对下一代都有两方面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与现存的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和品德。也就是说,教育具有两种社会职能,一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二是为巩固和发展现存的生产关系服务。高等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它的培养对象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受过普通教育的训练,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具备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知识基础,能对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独立思考。由于这两个特点,要体现教育的两种社会职能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必须适应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必须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办学。

(一)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对于普通学校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其特点,研究、运用这些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教学有许多特点,仅就比较重要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在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相结合的原则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智能;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的自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按专业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专业课的教学,要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基础课的教学、选修课的设置也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的,也要具有间接的专业目的,使学生掌握获得专业知识所必须具备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一个符合专业需要的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自学能力。

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小学虽然都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在规格和要求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般性的基本知识,尽管也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但毕竟不同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走向社会,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或其他实际工作。而且,高等学校的学生都已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年龄20岁左右,已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必须而且也能够放在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上。教学的这个特点,不只是由其教学任务所决定,而且也是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近几十年以来,科学知识的急剧增长同教育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记忆为主要方法的传统教育发生了尖锐矛盾。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脑子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学是向这个仓库灌输知识,学习就是背诵、记忆。事实上,人的大脑不仅有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和对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贮存区,而且还有评价信息的判断区和以组合构成新信息的想象区。如果仅仅把大脑视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单纯的灌输知识,势必会压抑大脑其他区域功能的全面运用和发挥。而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任何人的大脑都无法容纳如此广泛、庞杂、浩瀚如海的知识。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完今后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学的知识无论多现代化,也不可能管他用一辈子。实际上,随时都会遇到知识更新和学习新的知识的问题。因此,单一的传授知识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惟一职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力的训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一个人有了较强的智力和能力,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占领新的知识领域,以适应新的工作的需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学于寒窗之下,造就却天壤之别,有的少年有为,有的中途夭折,有的大器晚成,有的终生碌碌无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少情况是和个人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要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研究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自行补充所需知识、真诚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是“学会了的人”。也就是说,大学教学使学生获取的是“猎枪”,而不是“面包”。正像有人说的,教学不只是给学生提供黄金,而是给学生以“点金术”。

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并不是说不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相结合的原则下,着重培养学生的智能。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是高等教学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是培养和发展智能的基础,学生的智能只有在具备一定程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了这个基础,就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作基础,智能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培养智能的前提。但是,传授知识并不等于培养智能。我们也常见到,一些各科成绩都较好的学生毕业后竟默默无闻;不少勤奋读书的人却无所作为。原因虽多,缺乏智能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是有区别的两码事。只有当知识转化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时候,才能形成一种前进的力量。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寓培养学生智能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要求学生端正教学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学生智能的观念;从课程设置入手,精选、充实教学内容;实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地方,除了教学内容专业化、现代化、难度强和容量大外,还在于学习方法上需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索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也就是培养善于“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余许多东西撇开不管”和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引离要点的一切,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最能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的问题上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总是通过自学,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起作用的。教师的“教”总是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的。教师教得再好若没有学生自觉地学,又有什么作用呢?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提倡学生独立地探索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并不排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学生自觉的独立思维。不只是要求学生把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要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使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更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处理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强调学生自学的关系。强调学生自学,不仅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反,更需要教师认真地更花力气地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提倡学生独立地探索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必须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6个结合。①学和思相结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听懂了,书本上也读懂了。但是,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清楚,只能重复教师讲课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没有语言作为物质外壳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懂与未懂的标准问题,懂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学习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盲目“承认”,而要善于“惊奇”,善于独立思考,要专心学,用心思,学中有思,学思结合,才能领会问题的精神实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可借鉴的。具体地讲,学习要抓住两点:第一,要认真地反复阅读并写出笔记。第二,要总结提高。认真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简明的小结(心得体会)。须知,除勤动脑外,还必须勤动手(写)、勤动嘴(读),因为,“读”和“写”是深入思考的反映,是落实、检验其思考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深入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②学和习相结合。习是实践,学生的实践与社会实践并不完全相同,而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习、练习、复习等环节,然后才能运用知识于实践(社会实践)。“学而时习之”,经常实习,认真练习,反复复习,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以达到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③学和问相结合。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虚心请教,互相研讨,集思广益,必受启发。“君子好学,不耻下问”。其实,问也是学,问必须是在学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答疑,要结合实际,启发引导,指出方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一般不宜直接回答问题。④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的讲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生动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则要预习,以掌握听讲的主动权,要及时复习,以巩固提高并进一步钻研。⑤深和博相结合。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没有一定广博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是有困难的;不深入钻研,企图获取广博的知识也是不容易的。两者互相结合,将会使人眼界开阔,思维丰富,思想活跃,基础扎实,学力深厚。⑥劳和逸相结合。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学习是复杂的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那种不紧不慢的松散状态是不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的。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发展智能的良好环境。学生参加科研必然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并把已知理论知识同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进行积极地创造性的思维。参加科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处于积极发展状态,自学能力将会得到锻炼;学生还将从老师、同学那里学到学术见解、学术思想和工作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也能了解得更深入和具体,有利于实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加科研的过程中自觉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参加科研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经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是很好的形式。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参加科研活动,实践证明,各门课程的课外学习组,研究组都是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访问也都是有益的。

以上结合教学实践对高等学校教学的几个特点进行了初浅的分析。深入认识、灵活运用这些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www.xing528.com)

(二)教学计划简介

专业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是国家对培养专门人才的模式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的规定。这是50年代初从苏联学来的。几十年来,其内容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向和标准,是教学计划的基础,明确规定了德、智、体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手段。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科学的设置各类各门课程并规定其内容、学时,使培养的人才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有利于发展智能的关键环节。一般设置四类课程,即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各门课程又都有国家审定的教学大纲,比较详细地规定了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依据。

实践教育我们,高等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从青年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实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制订并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两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教材以自编为好,借用教材也要认真删减和补充,特别是选修课教材力求自编,力求少而精,力求现代化。把最新科研成果编进教材,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学术思想。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而不应当是课本(教材)。

教学方法要努力实行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方法的总称。即凡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都称为启发式教学,它能广泛应用于课堂讲授、答疑、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其具体方法很多,“问答法”、“发现法”、“问题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水平。只有在教师认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的基础上,教学质量才会逐步提高。

【注释】

[1]张棣(1927~ ),陕西华县人,教授,曾任西北大学副校长。该文原载《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