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育家徐诵明先生
李永森[1]
我国医学界的元老、原北平大学校长、西北联大常务委员、老教育家徐诵明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了,但他的教育思想和功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徐诵明先生自1933年继任北平大学第三任校长后,至1937年一直任该校校长,“七七事变”以后至1939年,又任西安临时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当时西北联合大学是常委建制、不设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抱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率北平大学师生西迁陕西,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合组西安临时大学,并任校常务委员,一度主持校务。1937年底,日寇占领山西、窜抵风陵渡,陕西的门户潼关告急,次年3月,他又率领西安临时大学千余名师生,不畏艰辛,按照行军编制,由西安出发坐火车至宝鸡,然后下车按预定计划徒步南行,越秦岭,长途跋涉行军500多里,将西安临大迁至陕南汉中、城固一带,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这所最高学府的建立费尽了辛劳。不久,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令西安临大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
徐先生在主持校政上,一贯坚持抗日救国的宗旨,加强抗日爱国教育。他在1938年2月举行的西北联合大学开学典礼会上,充满激情地说:“在抗战时期,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不一定非拿枪杆子到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力量也一样是救国。”因而在他掌校期间,一贯大力倡导抗日救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支持和保护全校进步师生的抗日民主活动,一时间,西北联大抗日救亡活动轰轰烈烈,被誉为“第二抗大”。
抗战初期的西北联大,是由具有“一二·九”学生运动光荣传统的北平大学、北师大、北洋工学院等校学生联合组成的。中共地下党、“民先队”等革命组织在师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对西北联大中共党组织的活动严加防范,对进步教授的授课内容及其行动倍加注意,为了加强对全校的控制,1938年7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下令改组国立西北联大校务委员会,并对徐诵明先生保护进步学生、聘请进步教授,开设俄语课程等事大为不满。徐先生为表示抗议,曾一度向教育部提出辞呈。随后,国民党陕西地方当局进一步在全校镇压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逮捕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徐诵明先生和彭迪先、章友江、沈志远、寸树声等进步教授多次奔波于陕西城固、汉中之间,疏通上层关系,设法营救进步学生。与此同时,他对国民党教育当局解聘10多位进步教授非常惋惜,主持公道。但由于国民党中央教育当局坚持镇压民主势力,强化国民党、三青团统治学校的方针,一批进步教授纷纷被教育部解聘,一些进步学生遭到逮捕或被开除。随之一些国民党、三青团大员纷纷掌管了学校大权。1939年暑假前夕,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西北联大改名为西北大学,原属联大的几个学院独立设校。这样,执长北平大学多年的徐诵明校长眼看西北联大即将被肢解,北平大学已成为历史,感慨万千,便请辞西北联大常委职,离开陕西到了陪都重庆。(www.xing528.com)
徐诵明先生虽然享有102岁的高龄之后离开了我们,但他在西北联大时期爱国、爱校、民主、进步的教育思想,永远值得后来的莘莘学子继承和发扬。
【注释】
[1]李永森(1937~ ),四川苍溪人,教授,曾任西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应用社科系主任。该文原载《高教发展研究》1991年第1期,原题为《悼老教育家徐诵明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