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大学教学改革工作基本完

西北大学教学改革工作基本完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恰好,杨秀峰部长于10月中旬来西安,向全校教师、部分职员和学生代表分别作了报告,对校院长座谈会的基本精神和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反复地加以说明。例如我校教学改革是否已基本完成的问题,有两个系提出分歧意见。如果我们同意杨部长在西安所作报告中对教学改革是否完成的解释,那么西北大学也可以说已基本上完成了教学改革的任务。

西北大学教学改革工作基本完

我校教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今后中心任务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刘端棻[1]

自从9月1日开学以来,全校教师,对暑期高等学校校院长及教务长座谈会的精神又进一步进行了充分讨论。开学时,根据高教部颁发的“临时措施”,初步精简了某些课程和时数,并从学生社会活动等方面着手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增加了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恰好,杨秀峰部长于10月中旬来西安,向全校教师、部分职员和学生代表分别作了报告,对校院长座谈会的基本精神和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反复地加以说明。杨部长的报告,推动我们更深入地进行了讨论。我校本学年第一次校务委员会议(在9月12日开始),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领导了各系、各教研组的这次讨论工作。昨日下午,校务委员会议才最后结束,并确定全校讨论告一段落。两个多月的讨论,首先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针和任务。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必须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必须贯彻党对科学上的“百家争鸣”的政策;必须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先进经验,首先是苏联经验;还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业务水平,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中心任务,便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希望同志们很好地学习“八大”文件,提高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对过去教学中的成绩和缺点,认真总结,得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改进领导,改进作风。

但对许多重要问题,除了已经取得一致的正确认识外,还有许多分歧和争论。校务委员会议认为,这些问题,还应当在今后工作中继续研究,继续讨论。我在今天会上的发言,虽经学校党委和校务委员会议的讨论,但仍不是最后的结论。大家认为对的,行得通的,能够使工作做好的,可以照办;认为有分歧,没把握的,可以进一步研究。

什么是教学质量?为什么必须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又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是两个月来讨论的中心问题。在讨论中,大家对问题的本质一般的是谈论到了,但对有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例如我校教学改革是否已基本完成的问题,有两个系提出分歧意见。有的说,在全国范围已经完成,在西大未必完成;若西大已经完成,而在某专业没有完成。如果我们同意杨部长在西安所作报告中对教学改革是否完成的解释,那么西北大学也可以说已基本上完成了教学改革的任务。不过只是在完成教学改革的深浅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明确这一点有什么好处呢?正如杨部长所说的,这样才能使我们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中跳出来,而重视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什么是当前的教学质量问题呢?大家已知道主要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的问题。但在讨论中,还有不同的认识,如有的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对三、四年级学生的要求,似乎一、二年级是办不到的。有的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对学生毕业后到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学习时期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大家对什么是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还缺乏一致与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够消化、巩固、运用。所以对初年级的学生,也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由于他们科学基础较差,独立思考能力的习惯不强,更应当加强对他们如何进行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具体辅导,这样,到高年级才会具有进一步独立学习的能力。当然,由于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水平不同,对他们要求的程度上也应有差别。学生在毕业后,对其学得的科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其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如果在学校里,同学们对学得的知识,不善于消化、巩固,不能够理解、运用,没有学会如何掌握与获取知识的本领,那么,离开学校也不会善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过去几年来,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能说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也不能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完全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特别在经过课改和全面教学改革以来,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的确是旧中国无法相比的。但是,自从暑假到这次讨论,大家也检查出我们的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不强的许多事实。例如,在课堂讨论时,往往没有争论;实验中,缺乏基本操作的能力;作论文时,许多学生由于外文基础差,不善于利用起码的研究工具,往往是忙于抄袭、收集,不能够充分思考;考试时,也有死背公式教条的现象。甚至有些高年级的学生,把一、二年级学过的基础课知识忘掉了。不过,我们对学生质量不高的情况,还缺乏全面实际的调查工作,这是研究与改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希望各级领导,应该进一步调查研究这方面的情况和材料。

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今后如何逐步改变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呢?大致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关于我校发展指标是否过快,也就是我校是否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的问题。

有的认为快了,有的认为不快。昨日校务委员会议,似乎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认为应该提出来慎重考虑。

我校招生任务的发展速度,是不及工科性的高等学校。但一般的有这样的呼声:教师少,任务重,青年教师多,教师很难有时间进修提高。这说明我校的师资情况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已产生了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以法律系为例,开课教师几乎全部为刚刚毕业的年轻助教。其他各系也有青年助教不应开课而开了课的情况。这些教师开课的情况,虽不能说教学效果都不好,但一般说来他们是基础知识差,科学水平不高,教学业务不熟,反映在教学上必然会“照本宣科”。这样,在教学中便很难启发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尊重老师是不对的,但我们也确乎有些课程不能开,而勉强开课了,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并且每班学生人数多,教师学生又要求上小班课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备课与辅导工作必然加重,这不仅影响到教师没有较多的进修时间,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师课程分配上,也多是一人一门或一人数门,不容易展开集体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物质条件上,明年基建任务将大大削减,图书馆大楼不盖了,学生饭堂也将成问题。因此,校务委员会议认为,对明后两年的招生任务可否适当减少的问题,有慎重研究的必要,以便争取在两三年内大力准备师资条件,迎接以后的大发展。要求各系应进一步摸清本专业的师资力量,提出确当招生数字,使工作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当然在研究指标时,也要防止“越少越好”,不照顾国家对干部数量的要求,要实事求是。但认为“三十个学生是教,六十个学生也是教”,是不够妥当的。

(二)关于现行统一专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问题。也就是在开学时采取了临时措施之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时数、培养目标以及大纲和教材内容,是否仍有过于繁重与不合理的问题。

教学计划重不重呢?也有若干分歧意见。但多数认为应该进一步精简。

我校在进行了临时措施之后,教学时数,目前总的说来,各专业一二年级每周课堂时数还在27到30学时,仅有个别专业是24或25。这样,每周学生学习时间以54学时计算,自学时数与课堂时数相比,不到一比一。三年级每周课堂时数一般是23至26,个别的在23以下。四年级参差不齐,有的少在13,也有的多在30。这就是说,三四年级自学与课堂的时数比例,不到二比一。因此,大家认为,课堂讲授固然非常重要,但自学时数太少,学生怎样能够消化教师讲授的课程呢?主张精简课程,减少课堂时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数。但也有的教师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继续精简课程,会破坏了专业的科学体系,减少课堂时数,会使课程内容讲不清楚。他们说,教师讲不清楚,学生怎样能够独立思考呢?反而使学生增加负担。我个人同意多数教师的意见,教学计划一般的还是重了一些。昨日校务委员会议上多数意见是自学与课堂时数比例一二年级可否应为一比一,三四年级二比一。我们应当给学生确当的自学时数。减少课堂时数,是不是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呢?课程内容能否讲解清楚,并不完全决定于时间的多少,而决定于讲授的质量如何,本着“少而精”的精神,讲少一些,讲好一些,把最基本的内容讲解清楚,不等于破坏了课程内容的科学体系。学生只有把最基本的东西学懂,才有独立思考的基础条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只要反复研究,有的可以去掉,有的可以几门合并在一起,也不等于破坏了整个专业的科学体系。例如物理系三门力学,教师们提出可以合并为一门课程,既减掉重复,也加强了科学本身的联系,使学生便于消化和理解。

基础课(包括普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与专门化课的关系问题,大家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即必须首先重视基础课,同时积极准备专门化课程。但似乎也有些观点却不是十分妥当的。一种是过分地强调专业特点和专门化课程,忽视学生打好全面基础的观点。例如在研究教学计划中,有的教师提出专业课程再不能精简了,如果说教学计划过重,只能是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和教育课的问题。不错,一般基础课是还存在着问题,但理科各专业一律不学政治经济学是否正确呢?专业课是否没有问题了呢?在俄文教学中已经发现由于过分强调结合专业特点,而产生多学专业生字,对俄文基础语法学习不够的问题,结果学生到高年级还依然缺乏独立运用工具和自修俄文的能力。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也有不大重视和不大十分乐意担任的现象,而急于要求开设专门化,认为这样能培养出具有独特专长的学生,并且教师也有发挥专长的前途。在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我们也还存在着过于强调与专门化相结合的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也是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而片面理解“因材施教”的观点。另一种则是片面强调基础课,而对积极准备专门化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要不积极准备专门化,就不能解决我们的方向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方针问题。我们应当根据条件,积极准备,为解决目前开出更多专门化课程条件不足的问题,应开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但也不能单纯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开得过多了。

在教学大纲与教材中,存在着分量多,内容重复以及新内容不足的问题。例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程,第九章以后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某些内容严重重复。胶体化学,矿物原料分析,学生反映太庞杂了,深而多得不易消化。有些课程,学生反映,知道的讲得多,需要的讲得少,特别对当前本门科学上的新问题、新成就,介绍不足,有不少专业课程讲授,结合中国的实际太少了。

因此,关于教学计划的大纲和教材的修订,提出以下三点意见:

1.教学计划必须进一步研究精简,以保证学生自学时数占有适当的比重,并应于12月底以前告一段落。

2.教学大纲应进一步修订,减少重复与不必要的大纲重点,并增补空白与新的内容。

3.在教材上,采取编(写)、译(翻)、流(与外校交换)三者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地提高质量。

至于中文系、法律系提出培养目标是否要求恰当的问题,也希望能够慎重研究,提出意见。

(三)关于教学环节的运用和执行问题

经过讨论,有以下四个问题,在教学环节的运用中应进一步得到解决。

1.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克服“抱着走”的现象。教师们在讨论中谈到学生对许多基本操作不熟练的现象。例如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应当在高中学好的,但到了大学二三年级还不熟练;又如不会在学习中运用字典手册等学习工具,加之教师没有注意严格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如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学生有一些容易听懂,有一些还必须经过反复地思考与刻苦钻研之后,才能学懂,我们往往是强调了学生的意见,多追究教师为什么没有教懂,缺乏对学生进行刻苦钻研,防止在科学问题上的急躁等等正面教育。因而有的教师说:“我们的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一般是好的,但有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踏实,学生程度不等地存在着‘懒’(怕费脑子)和‘急’(要求不费力气,马上就懂)的两种倾向。”这应当引起注意,不然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是无法培养的。其次,在一些制度上,也存在着不让学生“自己走”的现象。例如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不是以教育为主,而是单纯地强调赔偿,许多学生反映造成思想负担,教师们也怕打坏仪器不敢让学生多练习多观摩。这个制度应根据高教部新的指示精神,加以修改。学生们还提出图书馆借书制度太死,系资料室不准他们进去,标本室、实验室不应只限于在课内使用,希望课余时间也能够让他们到里面自修。学生科学研究小组有的做得好,有的却至今还未得到重视。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考虑予以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能力。

2.提倡自由争辩、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首先教师应提倡学生民主讨论的精神。目前有学生反映怕问老师,怕老师说学生不独立思考。只学不问或只问不学,就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当然,这不等于要求在理科里也搞什么课堂讨论,不过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地利用答疑进行问答。学生中已经存在着一种轻视实验的现象。化学系有几位学生谈,他们愿意多看书,多听讲,不愿意多做实验。他们说:哪怕不会,只要知道书本上有哪些理论,毕业后可以查书,免得表现自己知道得太少。而实验呢?他们说:占时间多,得结论少,有时还听不到理论何在。固然这可能反映出在实验课中结合理论讲解不足,但也反映出学生轻视实验与脱离实际的学风,就如同数学系学生不愿意演算习题一样,怎样能对课程学懂呢?文科据了解也有不大重视课堂讨论的现象。一年多来,我们在提倡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图表、模型等的利用是不充分的。有的专业教室还有“四壁皆白”的现象,没有布置成一个很好的授课环境。再者还应当贯彻讲授中的逻辑推理精神。生物系有的教师说:讲课对学生交代某一问题时,常常是“提出问题,交代结论”,而对求得结论的过程阐明不足,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讲授不足。也有的学生反映在某些课程的讲授中,不是以概念解释概念,就是庞杂地堆砌材料,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生产实习过去对技术操作等方面是注意到了,但对理论钻研则注意不足。总之,我们应当提倡民主争论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发挥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运用的革命精神。也就是结合实际经验,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苏联先进教学形式。大家认为以往我们还是有缺点的,不够灵活,不敢大胆地吸收自己的经验。例如课堂讨论,是否可以再采用一些辅助方式?目前不能够充分地展开争论,如果在写发言提纲的时候,能够组织一些非正式的漫谈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结合问题去写发言提纲,或者在讨论时让学生分头酝酿一下,这样会更容易展开争论。又如在课外时间,教师是否可以经常召集一些个别学生的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程消化的如何?不仅可以了解到一般的学习效果,也就与答疑和平日考查相结合了。近来有教师反映怕找学生,学生说教师干涉了他们的自学时间。我们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自学不见得就没有负担,接受教师的指导就有负担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关于考试,学校决定今年考试的日期缩短,系上可根据情况采用笔试或口试,或两者兼用,但如何吸收口试的先进经验,如何利用笔试的优点,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创造性研究的问题。至于毕业论文本学年各专业应一律试行,并尽可能试行答辩方式,这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主要方式。总之,我们若不大胆地创造条件,经验也是总结不好的。

4.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继续贯彻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制度。大家认为除提出“因材施教”、减少课堂时数外,还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否则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强课外辅导,不等于加重课外作业分量。认为“加强课外指导就是限制了学生自由支配,就是增加教师负担”的看法,是不对的。目前学生中有的由于对“因材施教”和“自由支配时间”的错误理解,已经产生了随随便便,不重视课外作业,从个人兴趣出发,偏废地进行“自由学习”的现象。学校行政与各系领导已经大力纠正这些偏向。希望全体教师也能够重视解决。昨日校务委员会议上有人建议:我校是否可以试行导师制度。我个人意见,各系可视条件自己研究试验,还可以创造其他不同的办法。学校希望党团支部研究学生学习生活的会议教师能够经常参加,便于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www.xing528.com)

为了有效地执行各个教学环节,要求各系、各教研组或教师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专题总结,教务处制定了若干题目,供大家选择参考。

(四)关于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业务水平问题。大家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考虑精简教学计划课程也包含有利于教师进修的意思。

1.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校的科学研究风气,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以今年将要开幕的科学讨论会为例,教师写出的论文多了,质量也高了。没有科学研究工作是不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以及通过提高教师们的思考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的。但是,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问题,在认识上尚有若干分歧,还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

(1)我们可以说教学任务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不必说“教学第一,科学研究第二”或者“教学工作是主要的,科学研究是次要的”,因为高等学校,尤其综合大学的教学工作是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结合着的。例如我们还只会讲米丘林,不了解摩尔根(生物系今后也要讲授摩尔根学说);还只会抽象地批判唯心主义,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唯心主义;还只会重复旧的教材内容,而不知道新的科学知识,甚至学生要求的毕业论文,教师还没有研究过,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呢?高等学校不可能不进行科学研究,何况我们也担负着国家一定的科学研究委托任务,应当与科学研究机关取得合作。

(2)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当注意通过教学工作去进行。因为:①我们综合大学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科学干部。②我们与科学院还有区别,不应该号召大家脱离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不过,实际上进行国家委托的科学研究工作与联系教学也无绝对的矛盾。有少数老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不多,自己另有特长,可以深入研究,在学校开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3)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也不是说每个教师都必须立即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还要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条件。如某些青年教师,有的已具有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的却不能独立进行研究,因此可以参加某些老教师的研究工作,也可以结合进修或备课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钻研,然后试作论文,逐步地准备和进行研究工作。如果基础不好,急于孤立地钻研个别问题,对进修提高是有害的。

(4)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矛盾,不是方针性问题,主要是具体安排中可以解决的困难问题。如某些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相当重要,而教学任务过重,便可以考虑暂时适当地减少其教学任务。又如有些行政工作过于繁重,应当进一步改进分工,少参加一些不太必要的会议。另外,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当与准备专门化,即所谓方向问题结合加以研究,迅速而又逐步地加以解决。每个教师不一定只有担任了专门化的课程才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但每个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必须确定,否则我们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将无法开展。我们学报委员会今后要对学校科学研究工作起领导作用。

2.展开学术思想研究讨论和批判的工作。这与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初级形式,也可以说是高级形式。这项工作将推动在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中执行“百家争鸣”的政策。

(1)党的“八大”文献在理论的各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应当在平日开展理论上的学术讨论,并将钻研的东西融会到教学中去,特别是政治课与文史经法各系。

(2)吸取我校以往的经验,在各系坚持推行教师定期的文献报告会,指定教师介绍当前学术界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3)讨论教材讲稿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讲授质量。

(4)邀请校内外专家,在我校作学术讲演,以及建立加强与兄弟学校(尤其西安市的)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合作问题。

3.进修工作。首先是进修的方向问题,大家还在争论。一般说来,教师进修首先应打好全面基础,特别是今天的青年教师。过去几年,青年教师大批开课,是为了服从当时的需要,是正确的。但是在今天条件不同了。我们要求新留助教争取达到三年内不开课,并有计划地进修二三门基础课程。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1)如果在几年后,学生达到了四五千人,必须由今天的一些青年助教来担任基础课。

(2)青年教师首先进修基础课程,还不单纯是为了需要,也是为了不要让青年人走了弯路,搞的学识过窄,会影响提高。因此,希望对青年教师暂不必规定讲课任务,让他们在两三年提出基础课的进修计划,由教研组定期检查,并可试行考试制度。这里也不是说,某些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就绝对不担任或进修某些专门化课程。

对有业务基础的老教师,今天仍然担负着基础课的主要任务,也不应轻易调动。但有些老教师势必在今天要积极准备专门化。我的意思是说,专门化课程可以有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在目前主要靠老教师。

关于校内外进修,我们不应轻视结合教学在校内自学,但对新、老教师凡能脱产的应尽量争取外出进修。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还要与各兄弟学校、科学机关进一步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我们要增加老教师是很困难的,但可以互相支援,可以借聘或请兼任教师来我校任课。

(五)关于改善物质条件的问题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对图书资料、教学用具、经费管理等,充分地展开了批评,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是,我们目前存在问题的实质,一方面是供应工作做得不够,另一方面对现有条件也确实没有做到完全充分地利用。以图书资料和仪器为例,学校存在着过于集中的现象,给各系应有的灵活性不足,供应往往不够及时,但各系“只管要,不管用”“只管用,不管管”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只是我们的图书和仪器有积压的现象,我们新增加的一大批教学辅助人员,他们已开始为没有工作而不够安心了。所以关于如何改善教学物质条件的工作,我们的方针是:供应及时,充分利用,科学管理。

以上就是我要谈的五个方面,希望各系能够加以安排,并要求在寒假前能够提出比较肯定性的各方面工作的初步意见。有些问题,这次讨论不充分,如专业培养目标问题,还可进一步讨论。

以上工作怎样才能研究得很好,解决得很好呢?关键还在于必须改进领导。第一,要加强思想领导,要在认真学习并切实领会“八大”文献的基础上,很好地研究和总结我们的工作。刘少奇同志在政治报告中谈到党的历史经验时,说不在于经验多少,而在于如何去总结经验。会后,教务处要进一步拟出研究题目,自动选题研究。杨部长在回北京的时候反复地嘱咐我们,要我们充分认识在当前总结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亲自动手,采取“捉麻雀”“找石子”的办法,不要贪多,要认真总结工作。第二,由于许多重大问题还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意见,因而要求大家都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继续本着“大胆讨论,慎重解决问题”的精神,进行工作。第三,进一步发扬艰苦朴素,团结友爱的革命传统。在工作中提倡互相支援,共同协商,上面应多注意些民主,下面应多注意些集中,这样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相信我们教学工作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注释】

[1]刘端棻(1909~1992),河北枣强人,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该文原载《西北大学校刊》1956年12月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