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材施教与人尽其才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材施教与人尽其才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主张只可以在教研组内百家争鸣,展开争辩,待到大纲与教材既已确定下来,就最好不要再变动了。当然,在教学中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对学生既要“因材施教”,教师也就要“人尽其才”,贯彻方针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和创造。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材施教与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与人尽其才

傅庚生[1]

为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大量的建设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做教师的也就要全面负责。同时,有极为复杂的多方面形成的条件,使得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偏长与偏好,若能适当地予以发挥的机会,便有可能造就为杰出的人才,因此我们又要结合着个别的情况,在全面发展总的范畴之下,要求学生——也可以说是鼓励学生——尽量能够施展他们的专长,做教师的也就要“因材施教”了。

“因材施教”原是我国教育的传统精神,我们只消读一读《论语》里的一段就可以晓得一个大概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对谦退迂缓的弟子要鼓足他的勇气,对冒进抢先的弟子要按捺一下他的气焰,这便是孔子的教学法。你说它对不对呢?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对,这种因材施教的传统是值得发扬的。但在那时,所教的只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学得好了,充其量不过是给天子诸侯装装门面,侃侃然立朝罢了。我们今天却不同了,奋斗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在这个“才”字上要有一个“用”的标准。这个“因材施教”必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才不至于泛滥。

我觉得这八个字的教育方针的提出,已经体现出结合中国实际和总结本国经验来学习苏联了。过去我们对于“全面发展”的理解似乎犯了些机械地搬用的毛病,对于“因材施教”的措施似乎以为它与前者是相矛盾的东西;其结果,未免想利用一个什么范型来塑造人才了,因此人才虽说还没有被扼杀,却受到了不必有的限制。我想,过去高等学校毕业的同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很少见到比较突出的人才,这一个偏差应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更全面地从矛盾的统一的角度提出正确的教育方针,只要我们在执行政策时,不走向另一个偏向,那么,几年之后,我们这个学校工厂的“出品”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从此我又联想到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谈得很多了,我也难于再提出什么新颖的意见,只想从如何体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上联系地谈一谈它。体现此一教育方针,从学生方面说,有很大的比重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上。教师当然要做他们的领路人,并且还要培育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那么,在教学大纲的范畴以内,教师个人如果有些创造性的意见,我以为是可以在教学进程中做适当地发挥的。必须以独立思考导引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尝试着组织材料,掌握规律,尽可能在自己已有的理解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一些问题提出,寻求解决的办法。倘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过于谨慎,始终也不肯提示自己的见解,或是再说些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的话,那影响将是很坏的。(www.xing528.com)

有人主张只可以在教研组内百家争鸣,展开争辩,待到大纲与教材既已确定下来,就最好不要再变动了。在课堂里随便发挥自己的创见,就已不是百家争鸣,而是一家孤鸣了。我不完全同意这样的意见。为了教学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为了不影响进度,在课堂里有关教师个人见解的发挥是不适于用得太多的,要谨防着泛滥成灾,这是应该的。但若除大纲与教材所固定了的以外,不管在什么问题上,不管它是如何地触动了教师的专长与他传授知识的责任感,都一例地免开尊口,那又何必呢?我们是可以想像的:惟有教师在得心应手的时候所宣讲的道理才是最透辟的,也惟有在这时候,学生们更容易得到一些启发。我们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却又禁止教师拿出独立思考的成绩,岂不是一件很滑稽的事?“百家争鸣”固然寓有竞争、斗争之意,大家展开学术上的争辩,则是非愈辩愈明;也未始不可以大家争着鸣,各自发挥专长,给学生做个样儿看。何况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还时时可以提出意见来,这不也是“争”吗?何必一定要在教研室里,或是讨论会上,大家摆出一个“争”的架势来然后为争呢?

当然,在教学中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教学不同于科学研究,要看教学上的需要,要看学生接受的能力,不应该把那些与教学上的需要相距甚远的材料或者学生还无力接受的高奥的理论都一股脑儿地搬将出来,这些恐怕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的形式仍然运用在教学计划里,有些东西在教学上是只好割爱的。教学也不同于开座谈会,不管意见考虑得成熟或不成熟,就都发表出来。因为在座谈会上大家可以截长补短,不正确的意见很快地就可以得到纠正;而教学到底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要求教师传授系统而有用的知识,不然就容易造成坏的影响。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的,考虑成熟了的意见——当然并不敢说它须是一定正确的意见——才可以发表,“百家争鸣”不会给“思而不学”造成借口。

对学生既要“因材施教”,教师也就要“人尽其才”,贯彻方针的方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和创造。我校每年举行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科学研究讨论会就是这些工作的推动力量与总结,我们是欢迎与支持的。一看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面发展,因才施教”这些方针的提出,我们觉得字字有喜跃意,同时也感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了。当然我们可以希望——那也是必然的——下一代一定会青出于蓝,可是在目前我们这些教师正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正确的方针总要部分地体现于我们共同的认识与努力工作中,在这里所提出的我个人对这些方针的粗浅的体会,恐怕问题不少,盼能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好能在正确的认识之下积极地从事于分内的工作。

【注释】

[1]傅庚生(1910~1984),辽宁沈阳人,教授,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该文原载《西北大学校刊》1956年10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