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训导的重要性,论大学训导

大学训导的重要性,论大学训导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训导为大学行政之一,其中心工作,在于培养优良学风,高尚人格,俾青年学子有恢弘之襟度,高远之理想,贞亮之品节,笃实之行为,陶成真才实学,储作建设新中国之桢干。近年以来,由于各地学潮之蔓延,形成整个教育之不安,因之引起一般人士对于中国教育史上新兴之训导制度,发生一种重新估价之争论。因为积极之训导,在培养优良之品性,消极之训导,在纠正不良之行为。

论大学训导

霍自庭[1]

大学以研究学术、砥砺品格为中心任务,而大学行政则以促进学术研究及品格砥砺而存在。大学训导为大学行政之一,其中心工作,在于培养优良学风,高尚人格,俾青年学子有恢弘之襟度,高远之理想,贞亮之品节,笃实之行为,陶成真才实学,储作建设新中国之桢干。故训导工作,实为大学行政之一重要部分,宜使光大而进步,表现出教育之真精神,以收示范之效果。近年以来,由于各地学潮之蔓延,形成整个教育之不安,因之引起一般人士对于中国教育史上新兴之训导制度,发生一种重新估价之争论。论者有认为训导既不能积极做到诱掖进修敦励品行之目的,却反易使学生发生反感,而主张废除者。又有认为优良之品质,为做人之基础,而国家民族之前途,尤系乎国民之品质。精神道德之基础不固,则一切物质建设不仅不能成功,更绝不足以走上建国之大道,是以训导制度更有积极加强之必要。两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余则以为高等教育,必须以理性作基础,训育和教育实不能分开,盖大学学生,不仅对学科须融会贯通,而对事实更应判断清楚。大学为培养人才之地,而培养人才,非但须从学科上做工夫,且须健全学生品格;健全品格,必须训导工作之加强而后可。大学教育尚自由发展,贵自动创造,为一般人之所公认,而大学训导,乃以发展自治自律之精神,建立共信共守之目的为宗旨。我国学生在中小学时代,所受规律训练不甚严格,因之良好习惯之基础尚未巩固,是以仍应予以规律训练与自律训练。大学学生生理上或已相当成熟,而社会性的成熟性,则多未逮。其一般行为仍易为感情行动所支配,难以作理智上之控制,是以自我觉悟、自力更生习性之养成,实为必要。故予以有计划的合理的指导,以便顺应其个性,完成其发展与创造,尤为刻不容缓。况大学时代,为学生一生之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身心最为健全,智力最为拓展,故为求学储才之最宝贵时期,负责教育人士,应把握这个机会,让青年珍视这个宝贵时期,训导其敦品励学,蔚为国用。是以仅从片面看出年来教育不安之现象,而即主张废除此种关乎教育前途之训导制度,实乃因噎废食之偏见。夫未看出目前教育所以不安之症结,以谋实际困难之解决,与夫实施方法之改进,藉收训导之宏效,而遽主张废除此优良制度,大不可也。

考之大学训导所以不能立刻收显著效果之原因,固然因为知识比较容易测量,而训导结果,只能从行动和事业上反映出来,然目前环境之恶劣,破坏力往往超过建设,大而国际情形,整个陷于混乱,不能给青年以道德上之助力;反顾国内,又值战变频繁,遍地烽火,人民在饥寒流亡线上挣扎,不能走上建设之康庄大道。加以社会不宁,道德低落,学生之行为,受社会之恶影响,消沉者有之,激动者有之。就学校本身言,设备不完善,不能提高研究空气,师生生活不安定。复以人事复杂,党派分歧,全体师生,亦难协同一致,群策群力,步入指导生活促进学习之坦途。因之青年精神无所寄托,堕入烦恼苦闷之深渊。偶一遭遇刺激,因之枝节横生,致使训导人员训导工作,犹如久病沉恫,大有国手难以下药之势。然整个教育即是一个训导问题,训导工作,实乃大学教育重心之一,无论遭遇如何困难,亦得力图解决。而实施方法,尤应该积极改进,俾教育走上正规,以达理想目的。依笔者意见,认为大学训导,应注意下列各点:

第一,认清使命,决定方针。大学使命,不仅在传播学术,更为领导社会前进之一种机构,大学必须站在时代前面,方能负起大学使命,裨益人群。然欲达此目的,必先使青年有担当大事之自信力。是以做训导工作之人,须看清远景,望远学校之前途,认识学校之使命,然后决定训导学生之办法,以为运用。现今社会上虽呈现混乱现象,但学校必须在艰难困苦中,增加学生之自信力,使其能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学生能恢复自信力,方可训练其担当大事,当其立志负起重大责任时,则自然能接受学校之训导,当学生提醒自觉心以后,社会愈混乱,其自己责任就愈感觉重大,如此学校方能站在社会前面,方能使社会受到学校教育感化。

第二,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大学学生,感情丰富,容易行动,明白正义是非之所在。但另一方面,因阅历关系,判断上常常不能十分正确。因判断有问题,方向就容易错误,所以负责训导人员,及授业解惑之师长,当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进而开导学生,必须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更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心口如一,丝毫不苟,立场严正,是非清楚,藉收“身教”之效果,以为学生之楷模。

第三,以积极的疏导,代替消极的防范。训导学生,应抱爱护态度,训导原则,首应尊重学生人格,以发扬学生自尊、自勉、自爱心。积极方面的工作,更重于消极的制裁。是以训导方法,应以积极为主,消极为辅,训导者应当富于循循善诱之精神,而少抱严厉制裁之态度,所谓循循善诱,换言之,即是循应学生之心理,导之人于正规焉。是以大学训导,应采取积极善诱方法。因为积极之训导,在培养优良之品性,消极之训导,在纠正不良之行为。直接命令式之训导方式,只能维持秩序于一时,而不能收训导之真正价值。

第四,增进师生感情,培养亲爱空气。大学之理想与精神,应一切寄托于学术道德之上,教育以爱为出发点,大学教授爱学术,爱青年。不仅爱之,而且抱有极大之愿望以成全之。是故师生间之关系,应如家人父子之亲切,而训导人员,更应以教导者之立场,视学生如子弟,以道义相昂勉,勿视为对立之一群。勿猜疑,勿疏远,有因势利导之妙用,无意必固我之管制,而生活愈多接触,情感愈易密切,久而久之,则潜移默化,精神感召之效果自宏。(www.xing528.com)

第五,导之以理,约之以法。大学之所谓大学,应该包罗一切,学生思想尽管自由,尽管民主,但为学生必须守纪律,学校校规,一如国家法律,全校学生应一致遵守,如纪纲失却威信,则必枝节横生,如水泛滥,不成体统,是以大学训导仍应重视规律训练与自律训练。换言之,大学训导全部作用,必须导之以理,约之以法,两种任务,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然后才能收到训导的效果。盖以实施生活指导,必须一面循循善诱,一面切实遵行,寓精神于知行合一之中,务使学生,不仅口头接受,且能切实奉行。否则若仅有循循善诱之精神,而不能切实奉行,则难能使学生一时感动,而优良之行为,仍不能培养。故严格管理,积极启导,寓训导于威爱兼施之中,则学生自能心顺意服,而收巩固规律生活之成果。

第六,至公服人,至诚感人。中国社会风气之最坏,而普遍于一般人之为事者,后莫过于徇私而害公,尚为而忘诚。识云:“物不得其平则鸣。”是以负责训导工作,对于学生一切,应只问问题是非,而不可论党派异同和关系之深浅,以免引起不平之鸣。盖惟至公,乃能去天下之私,所谓至公服人者是也;惟至诚乃能去天下之为,所谓至诚感人者是也。是非明,赏讨公,诚心开导,公以处事,则人皆迁善,心悦诚服,校风丕变矣。

总上所论,训导问题,欲其达到理想鹄的,完成诱掖进修,敦励品行之成效,除训导人员自身努力,实施人格感化外,校内各种课业,日常生活,各种活动,均需配合起来,而尤须仰赖全校师生群策群力,协同一致,始克有成。

【注释】

[1]霍自庭(1896~1984),河南安阳人,教授,曾任西北大学训导长。该文原载《国立西北大学校刊》1948年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