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层次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方向等多种因素决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构成。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现阶段仍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形成以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两翼的层次结构模式。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经济发达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其主导和支柱产业。因此,这些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应以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按照需求配置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资源,按照需求适度发展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优化形式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结构涵盖了高职院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两部分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长学制的、以人力规划为基础的、以学校为主要基地的学历教育,而职业技术培训则是一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特点,根据职业岗位和转岗的特定需要而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一般人们习惯称它为非学历教育。
高职教育要不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国内高职教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我认为,既要发展学校形态的高职教育,又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两者并举,协调发展。
高职教育要调整培养目标,既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又要为社会每一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能满足他们转业、转岗要求的学习机会。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既要重视高职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要重视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转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不同支付能力的个人需求。
三、优化布局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我国社会、经济、人口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职教育机构主要布局在中等城市,这是由高职教育突出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为生产一线和广大农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所决定的。
在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中央提出了以新思路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为我国高职教育布局结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高职教育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器。因此,高职教育布局结构应把握好几个原则。
按照学区(school district)配置高职教育资源的原则。在规划高职教育布局结构时,应坚持按照学区配置高职教育资源,以避免高职教育资源的浪费。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按照区域和人口划分学区,每40万人口居住范围内设置一所高职教育院校。依据这一观点,高职教育布局结构主要向中等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城市发展。
社会需求的原则。高职教育的布局结构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确保高职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以此作为高职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省级政府部门审批新建高职教育院校的重要依据。
合理分工的原则。除了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外,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应本着“面向区域、专科为主、资源共享、突出发展”的思路,各区域之间要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坚决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布局的现象,以实现最优化的布局结构。
相互协调的原则。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方向发展,这将成为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选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质量、结构、效益要相互协调,同步发展,从而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高职教育布局结构体系,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是以行业为主,还是以区域为主更为有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需不需要向中等以下城市延伸?这是需要研究决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
1.调整布局结构实现区域化发展(www.xing528.com)
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的高等教育不能与区域经济相分离,否则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要打折扣,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也难以落实。1999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除少数部门外,政府经济部门不再直接管理高等学校,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不仅要有数量的扩张,更要有布局结构的改善。布局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改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造成的高等教育集中在大城市的格局,面向更加广泛的人口、地区。发达国家传统大学多数也集中在大城市,但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一般都注意实行区域规划,新的院校向中等以下城市延伸,使高等院校整体布局趋于合理,分布相对均匀。
高等院校布局结构重心,随着城市化推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将逐步下移。在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要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市延伸;在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区域化发展可以从地级市向有条件的县级市延伸,如,江苏张家港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广东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都是成功的范例。
2.区域化发展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办学,为当地经济服务,同时也是降低教育成本的重要措施。它的困难在于:一是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不同,不同地区对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力度与毕业生吸纳能力会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二是现行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院校向下延伸具有失去上一级政府经费支持的风险,需要制定鼓励性政策。三是现行院校管理者级别与行政级别没有脱钩,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影响院校向中等以下城市延伸的积极性,有待于国家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五、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高职教育结构的优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职教育自身结构优化问题、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问题。
1.协调发展:高职教育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的基本要素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每一构成要素(如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的内容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因此,高职教育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高职教育结构内部的发展目标,如教学结构、管理结构等,使之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优势,明确学校的发展重点,优化和提升专业结构,在专业结构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稳定性、学校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的关系,从而使专业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
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体现时代精神、高职特色、教学特点、学生特长。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者,在调整高职教育结构时,要充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充分体现终身学习理念,充分体现教育个性化和效益化原则,三位一体,整体考虑,实现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最优化、科学化,使高职教育结构内部的每一环节衔接有序、高效运行。
2.全面适应:高职教育结构优化的目标选择
全面适应,其内涵有二:一是高职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二是高职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应以社会公民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为每一个社会公民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高职教育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社会每一个公民全方位开放。只有全方位开放,才能达到全面适应之目的。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只有对社会界、经济界、文化界全面开放,才能使高职教育结构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社会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向高职教育提供资源和财源。
全面适应的核心是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走向。在发展战略上,高职教育由“事业”向“产业”转变;在发展目标上,高职教育由资源型向需求型发展;在发展规模上,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在办学形式上,将更加重视非学历教育规模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开发学生“看不见的知识”;在管理模式上,由资源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这些重大变革,既是高职教育结构优化的目标选择,也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
3.宏观规划:高职教育结构优化的条件保障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高职教育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限更大了,面向社会开放的领域更广了,高职教育结构优化与提升的空间更大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松对高职教育结构发展的调控与管理。从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人才市场反映社会需求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波动性;二是滞后性。如果高职教育发展跟着市场感觉走,必然会使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失去依据,失去方向。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规划、政策引导、质量监控、分类指导,以保证高职教育结构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