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形成一个覆盖城市、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方方面面的网络。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
(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起源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起源于1957年。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决定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立图书小组,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地质部、北京图书馆的代表和若干图书馆专家组成,负责全国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工作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根据《方案》首先进行两项工作:建立全国和地方的中心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组织编制全国图书联合目录。实施《方案》开展的工作还有:外文书刊采购的分工与协调、复本图书的调拨、图书集中编目、培养图书馆在职干部、组织参观交流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5]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目前,全国有2675个公共图书馆,390个群众艺术馆,2907个文化馆,42024个文化站,2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和59312个图书室,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它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各种优秀的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扩大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存储、传播和利用,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www.xing528.com)
(三)各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除了上述国家级的工程外,各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北京,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市内10个区级图书馆为分中心馆,以统一的“智慧2000数字图书馆系统”为技术平台、联接30个街道、乡镇图书馆,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在上海,由60多家大学、科研以及公共等系统的各类图书馆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建成了该地区图书馆简介数据库、书目查询数据库、期刊查询系统、资源导航、特色数据库以及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及服务。此外,在江苏、天津、河南、河北、广东等许多省、市,也建成了本省市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四)中国高校图书馆合作项目
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和中国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中国高校的校际合作有了显著发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和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简称CADAL)是目前发展较好的资源共享项目。用户只要拥有这些中心的账号,就可以通过合作高校的入口,登录资源中心搜索需要的信息。CADAL与CALIS一起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框架,其中CADAL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中美合作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由我国投资、美国合作方提供软硬件支持。
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创建更加合作的信息服务环境,实施地区、全国和跨国的合作。高校图书馆开展合作活动有多种层次,在图书馆之间,开展本地区范围的图书馆合作,加强不同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在高校内部,图书馆要和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合作,提供教学和研究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