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满足读者需要的网络信息系统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图书馆联盟大会上,费孝通先生在《面向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的图书馆》主题演讲中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图书馆已经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向一方面激发了用户更多和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我国现阶段信息资源建设来看,我国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现有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数据更新速度慢、网络化程度低,且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二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中文信息供求矛盾十分突出。Internet网上可供查询检索的中文信息,尤其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十分匮乏。三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同样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14]。另一方面,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还存在着电子资源分布不平衡,重点院校购买的数字资源较多,学科门类齐全;而普通院校购买的一般为综合类的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对外文数据库购买比较少。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较少,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不完善,网络导航系统欠缺,数字资源访问受限。目前,我国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远远赶不上高校师生需求的发展,引发了读者对高校信息资源馆藏的严重不满。为了解决这种需求难以满足的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一)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献的形式及其传播方式。电子文献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图书外部技术环境,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阅览图书馆藏书。虽然近期内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不会完全取代现有文献信息服务方式,但是,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必须尽快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加快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有人对全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调查中,发现高校图书馆中拥有数据库总量差距很大,数据库拥有量最多的图书馆超过200个,而最少的图书馆却仅有2个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引进中文数据库数量最多,为52个,其次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引进43个中文数据库,而如甘肃中医学院等高校图书馆只引进2个中文数据库,新疆艺术学院仅引进1个中文数据库。在调查中还发现约90%图书馆引进了外文数据库。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外文数据库数量最多,为137个,其次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引进113个外文数据库。在自建数据库方面,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本校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有三分之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本校的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还有少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本校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此外还有100多所高校图书馆建设了本校的特色数据库;在调查的高校图书馆中有100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导航库,其中有25所高校图书馆参与了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建设[15]。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引进数据库的数量远远高于自建的数量;而且,“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中全文型数据库较少,而且建库工作基本停留在扫描已有的文献上,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的特色数据库不多,并且有许多高校同时在建设同一学科的学科导航库,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对于已建成的数据库很多高校使用IP进行限制,仅供本校用户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初衷,降低了数据库的利用率”[16]。因此,高校加快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那些非综合性重点大学尤其需要重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
(二)调整图书馆馆藏策略(www.xing528.com)
传统图书馆馆藏基本上以纸质印刷品为主。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馆藏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图书馆馆藏产生并得到发展。因此,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通常分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个部分。过去高校图书馆很重视传统馆藏的发展,而随着数字图书馆藏的建设,如何调整图书馆馆藏的策略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因为一方面传统图书馆藏的增加速度比较慢,但持续时间长;而数字图书馆藏增长速度很快,但“由于数据库商以‘库’为单位提供数字文献资源,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越来越被动,订购了数据库就不能停,一停就什么也没有。这种被动局面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图书馆将不仅失去特色,而且将失去存在的理由”[17]。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重要办法是调整馆藏发展政策,逐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建设传统馆藏与建设数字馆藏相结合,开展文献服务与开展情报服务相结合,满足潜在需求与满足现实需求相结合。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省市开始出现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保障体系。如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广东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等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目前各地区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有一定规模,并取得初步成效[18]。但是,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却面临各种障碍。大多数图书馆局限于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馆际协作意识差,对共享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人指出,信息资源共享共建“主要的障碍既不是技术,也不在于图书馆的基础条件,投入问题也不是最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共享理念和意愿的树立,自愿是图书馆共享体系保持生命力的关键”[19]。当然,无可讳言,共享联盟内部能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这不仅关系到共享联盟中各个成员馆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而且直接决定着成员馆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和共享联盟内部合作效率。有专家还指出,我国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进展缓慢,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利益平衡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20]。如何实现高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呢?学术界认为:第一、需要建立文献共享共建的协调中心,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与管理,尤其是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解决共享共建单位的利益分配问题;第二,加强文献工作标准化、统一化,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基础;第三,建立协调采购、联机编目机制;第四,建立共享书目数据,实现馆际互借;第五,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