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者应该尊重图书馆馆员人格和劳动成果
读者不尊重图书馆馆员常用的现象:一是一些读者在阅览室内吃零食,随手丢弃垃圾,大声喧哗,穿拖鞋入馆等不文明行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善意提醒和规劝,反而招来“白眼”和顶撞。二是个别读者不办理借阅手续,擅自带书、刊、报出馆;有的读者不妥善保管书刊,撕页、涂抹、勾画、“开天窗”、外借超期;也有的读者不爱护图书馆的设施设备,故意破坏鼠标、耳机等公共财产。当馆员对这些不良行为采取管理措施时,有些读者不屑接受馆员的管理,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强词夺理,不承认错误,与馆员发生现场争执[4]。三是个别读者以为图书馆工作无非就是“借书、还书”,只要识字者就可以胜任,不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那些安置人员的存在更让有些读者认为图书馆就是高校职工的“家属院”。由于读者缺乏尊重馆员的意识,因而自身出现违规行为时也不屑于接受馆员的规劝、教育和管理,甚至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在故意找自己的茬。当自己所谓需求暂时不能满足时,就因对图书馆馆员的偏见而认定馆员素质太低[5]。诸多因素的影响降低了馆员的服务热情,引起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下降,加深了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感情鸿沟,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中,必须加强和重视馆员与读者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和交流[6]。(www.xing528.com)
由于读者不尊重图书馆馆员,引发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矛盾和冲突不在少数。而要防止这类事件发生重要的问题就是读者首先要尊重图书馆馆员。第一,图书馆馆员作为社会的一员,其主体地位是人。按西方的人权宣言,人生而是平等的,不管其从事什么工作或工作性质如何,作为主体的人与任何人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第二,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成员,本身就是高校教师群体的一部分。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馆员本身就是老师。而现在一些读者称图书馆馆员为“大叔”、“阿姨”、“小姐”、“喂”等称谓,这是读者在心理上没有把图书馆工作人员当做老师。如果这种称呼是在学生读者中使用,说明学生读者没有认识到学历文凭只是知识的一种实物表现,而学问或学识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书本知识。如果是教师读者使用这些称呼,多少反映了他们在心底里难以接受学历比自己低的人为老师。韩愈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只有这样去认识,读者才会认识到老师这个称呼最适合。至于“小姐”和“喂”等称谓根本就不应该在图书馆中流通,这似乎有点贬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味。第三,图书馆馆员作为服务于读者的群体,如同教师一样,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为读者献出了自己的辛劳。虽然他们不一定会直接地教给我们以知识,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在为读者的知识积累默默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在社会提倡感恩,当有人为你做出牺牲之时,难道你不应该感恩吗?如果真懂得感恩,就先尊重他们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