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国许多高校在图书馆的人员调配上不够合理,出现了很多人员随意组合、学非所用、干非所长的现象。但是,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往往成为校园矛盾突发的主要场所,严重影响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二、馆员队伍建设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一)图书馆馆员中的专业人才缺乏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特别是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利用方面更加便捷和准确。这一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是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内容、评价机制等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对其馆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上普及了计算机,并开始不同程度地利用联机情报服务。图书馆用户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为他们提供高效、快速、实时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基本技能,同时还应了解网络功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专题联机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作用等。2.未来的信息世界是“网”上的世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也基本上是外来技术,掌握它们需要有相当的外语水平。3.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打破了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载体及地域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成为现实。因此作为信息的提供、加工和传播者的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这种环境下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加工能力。4.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任何社会组织与人员,在任何地点与时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任何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得图书馆服务对象变得多样化,这就要求图书馆相应的馆员能有对付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角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知识与能力[1]。但是,在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缺乏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未给予高度重视,甚至有的高校将图书馆作为安置人员的去处,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借”与“还”,从而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一方面缺乏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现有图书馆很多岗位被不具备任职条件的人员占有,即使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也很难到图书馆工作。总体上分析,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三少”:图情专业人才少、高学位人员少、高职称人员少。虽然图书馆被视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文献信息的中心,实际上图书馆工作无法得到社会应有的承认和尊重。一般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整个学校的组织体系中属于教学辅助部门,处于从属地位。与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馆员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待遇也较差,属于学校的低收入的群体。而图书馆工作的单调乏味和岗位的相对固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强烈失落感。他们常常认为图书馆工作难以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这种认识又影响了馆员的工作情绪,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结果造成图书馆人才流失严重。他们中大多数人将图书馆作为寻找理想工作的跳板,一旦有机会便调离图书馆。自2002年以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图书馆,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达16人。其中转入系部的3人,考研和辞职的9人,占全馆总人数的27%。这些离开图书馆工作岗位的人,他们大多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基本上属于图书馆的骨干力量。但是,他们在图书馆工作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最短的只有一年时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曾对北京、武汉、长春、广州等高校图书馆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心在图书馆工作的只占47.8%,想调走的占39%。而另外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全国各大专院校近几年从毕业生中留下3 000多名非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以充实图书馆。可是,经过多种渠道已有2 000多名外流[2]。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本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对人员管理和配置上摆脱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目前中国许多高校在图书馆的人员调配上不够合理,出现了很多人员随意组合、学非所用、干非所长的现象。在图书馆人才已严重流失的情况下,新的人才也不一定是专业技术人才,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既定人才专业技术结构难以改变。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很多图书馆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往往达不到岗位要求,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很容易引发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矛盾冲突。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www.xing528.com)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规模也越来越大。在高校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学校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因此,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引进到高校图书馆,它们的现代化设施建设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一方面随着现在招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趋于综合化。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但是,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偏低。以中南地区某二本学院为例,图书馆现有人员35人,其中硕士3人,本科毕业15人,大专毕业1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人。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学历似乎不低。但是,35人中只有12人是全日制硕士、本科和专科学历,其他19人是函授和自考毕业,正规院校毕业生太少。如果与院系专任教师比较,学历偏低的情况更为突出,该校政治理论课部共有教师36人,其中博士、硕士32人,本科和大专4人。这不是该校独有的问题,可以说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使是国内的重点高校也存在图书馆馆员学历偏低的问题。图书馆馆员不仅学历偏低,而且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很严重。上面所说的那所高校图书馆馆员中,图书情报专业的占25%,其他专业占75%;文科专业毕业占63%,理工科占32%,其他占5%;基础性专业毕业占78%,现代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占15%,其他占7%。由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他们已经很难适应图书馆所需要承担的辅助教学和科研等任务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往往成为校园矛盾突发的主要场所,严重影响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图书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

在高校中,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是高校重要部门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不为人们所重视,具备学科专业技术的人不愿意进图书馆。即使这些人进入了图书馆,图书馆也很难留住这些人。他们不是被学校调走,就是自己“跳槽”。另一方面各高校对图书馆人才引进素来不够重视。高校图书馆成为人事部门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照顾夫妻分居、分流其他部门精简人员的主要场所。很多高校在没有考虑图书馆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将一些非专业人员强行或随意安排到图书馆工作,使图书馆成为其他部门富余人员、待岗人员、教授夫人等首选安置场所。有人曾经戏称高校图书馆成为教工家属的“安置办”,老弱病残的“收容站”。这些人员进入图书馆后,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人员结构。但是,他们却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种简单枯燥的工作,受此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见到读者摆出一副冰冷的面孔。还有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感觉到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待遇却不高,而且在晋职和晋级与专职教师相比也困难很多,他们感受到在图书馆没有什么前途。通过这种横向的比较,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抱残守缺,面对新的问题,提不起学习兴趣,很难有学习的动力和源泉。由于图书馆员长期处于单调、呆板的工作之中,他们对现代知识、信息的反应缺乏敏感性,对外界的信息和知识变化比较淡漠,因此,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理论认识几乎还是过去工作中所形成的既定看法和理念,没有太多的更新。还有些图书馆馆员学习观念不强,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变化去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这些现象表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缺少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形成图书馆和谐氛围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