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楠(1)
摘 要:本文从全球化背景的角度,指出培养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探讨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薄弱的方面并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跨文化交流 建议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贸易、文化等各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一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是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大力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共识,如何提高该方面的素质也是目前高校亟须探讨的课题。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理解
如果要理解跨文化的概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1952年,社会学家认为,文化是一个行为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文化中的人们的价值观。最经典的文化定义是Edward B Tylor在《原始文化》所说的:“文化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有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和其他一些能力和习惯。”
跨文化交流能力一般指有不同社会、宗教和地域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是国际意识、交际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结合。比如,在中国大学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流能力主要有3个方面的含义:(1)跨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2)跨文化知识的掌握;(3)跨文化交流技巧的掌握。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就是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沟通,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和正确处理差异带来的问题,从而克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许多学生在外国语言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锻炼,跨文化交流的条件不成熟,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比较欠缺。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建议
(一)建设跨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积极鼓励本校学生赴国外短期或者长期实习和留学,在资金上给予一定资助,承认国外高校学分,简化出国流程。目前已经有高校设立海外留学基金或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或贫困学生在国外学习一段学期,获资助的学生有义务回国后与同学交流国外学习经验。同时也可加强本校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让中国学生不出国就能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通过建设跨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交流能力。(www.xing528.com)
(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跨文化交流教育中,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想法会通过课堂上的语言行为渗透到学生思维里。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适当向跨文化方向倾斜,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这方面,有效的手段就是鼓励老师到国外进修、参与校际交流协议项目或者请国外专家为教师定期举行讲座培训。其次,可以引进有留学经历的教师。通过外语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跨文化交流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课程设置中强化跨文化交流教育
为让大学生适应目前全球化的形势,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将跨文化交流教育贯彻到学分制中。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等课程,从理论上为学生传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交流技巧。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跨文化交流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文化的特点,促进学生理解文化间的差异。
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跨文化交流范围和内容丰富多彩,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更多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增强信心,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1]林莉.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社会发展适应能力的提高.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
[2]熊佳全.论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
[3]庞丽娟.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河南社会科学,2006.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