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国高校如何更好引导国际大学生组织运作——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陈彩优(1)
摘 要: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一些国际大学生组织在中国高校迅速发展,其全球性的人才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中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文对国际大学生组织在中国发展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试论中国高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国际大学生组织在校内运作,发挥其积极影响,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高校 国际大学生组织 引导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国急需一批通晓国际事务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高校提出应重视学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侧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领导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未来领军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积极探索与世界接轨,投入更多的学校资源,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外的实践实习和国际交往。当前,大学生走出校门、国门,参与国内外实习实践及交流已成为一股潮流。在学校自身的校际合作项目、政府项目等相对官方途径之外,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一些著名的国际大学生组织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进入中国高校,它们建立的全球性人才交流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得到了迅速扩展,有效地推动了青年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国际化大学生组织的特点
国际大学生组织具有全球性、非政治性、非营利性的特点,采取青年学生自治式的组织体制,具有庞大的组织网络,由国际性、地区性、国家性和地方性不同级别的组织构成。一部分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具备以下特点:
(一)组织网络成熟,近十年在中国快速发展
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大部分历史悠久,运作成熟。它们在中国快速发展阶段普遍为2000年以后。一般而言,其全球总部在中国设中国区分部,下设区域分会、高校分会等层级,依次指导其下一级分会的运作管理。
实习类组织如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AIESEC)成立于1948年,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1 700多所学校,拥有50 000多名分布在各分会的成员,每年5 500多个海外实习机会,6 500多个领导力发展机会,并举办350多个国际国内会议。2002年,AIESEC中国大陆区正式成立,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有30多个分会,拥有一千余名成员,每年为中国和国际学生提供三百多个实习机会。
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英文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英文缩写SIFE,以下简称赛扶)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美国,在全球45个国家共2 000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它于2002年进入中国,目前已举办了30多次全国性的比赛和研讨活动,共有80余所高校5 00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受惠人群超过2万。
模拟联合国(英文为Model United Nations)活动具有60多年历史,每年有近400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在50多个国家召开。模拟联合国活动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21世纪开始在中国高校蓬勃发展,从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模拟联合国协会至今,已有50多个国内高校开展了此类活动。
当然,也有一些新兴的国际学生组织于21世纪成立,如2005年在香港成立的中港实习生协会、2006年创立的挚友计划(Peer Experience Exchange Rostrum)等,也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二)具有鲜明的宗旨和理念
国际大学生组织创立及发展历程中大体反映出一套非赢利、公益性的价值观,对其组织活动、运作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普遍注重青年领导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志愿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鼓励青年不断参与国际交流、实习、实践,追求卓越,回馈社会。如AIESEC明确提出其宗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青年潜力”;赛扶致力于塑造全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商业精英,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领导力、创造力、商务伦理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模拟联合国也提出“激发热情、社会责任、想象创新、勇于尝试、追求卓越”的理念。
(三)具有核心的品牌项目
这些国际大学生组织开展的工作中大部分有一个核心项目,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AIESEC的核心工作是国际实习生交换项目,通过专有国际网络信息系统并借助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AIESEC分支获取、交换全球范围内的企业、NGO等相关机构国际实习岗位,将经过筛选的大学生送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管理类、教育类、技术类、志愿公益类实习实践。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协会(爱因斯特,英文缩写IAESTE)同样为学生提供在科学、工程、技术与应用艺术相关领域的海外带薪培训机会。赛扶的品牌工作为商业社会实践项目,以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策划并实施商业实践项目,帮助社区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于其真实的对于联合国规则的模拟,参会学生将根据特定的会议规则对某一议题进行演讲、辩论、磋商,形成书面文件,寻找解决方案。
(四)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大学生组织的影响力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1.发展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会友资源
AIESEC庞大的人脉网络包括安南、克林顿、克里、科尔、辛格等在内的超过80万的往届成员。爱因斯特自1948年成立以来共累计交换了超过330 000名学生。
2.建立了强大的合作网络
国际大学生组织与国际性商业组织、政府联盟和非政府机构拥有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爱因斯特项目在英国直辖于英国文化交流委员会,在美国该项目属于负责审核访问和实习签证的国际实习交流协会,目前得到了90多个国家4 000多家企业的长期支持和参与;AIESEC与107个国家3 500余家公司合作,包括跨国知名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中迅速崛起的企业,如IBM、波音、杜邦、微软、汇丰银行、西门子、索尼、戴尔、惠普,普华永道,摩根士坦利、宝洁,花旗银行、可口可乐、DHL、欧盟、联合利华、壳牌石油等。
3.政府和媒体关注度高
国际大学生组织全球性的比赛项目或重大活动在大学生中是一大盛事,在世界上能获得极大关注。2008年1月,爱因斯特成立60周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贺电祝贺;国际赛扶每年组织的“World Cup”全球总决赛吸引包括华尔街时报、CNN、商业周刊等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联合国官方网站上建立了关于全世界模拟联合国的专版网页,联合国总部给予许多国家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以函电鼓励和赞扬。
二、国际化大学生组织在中国发展优势和问题
从上述基本特点可见国际大学生组织各具特色,有着成熟的管理运营理念,影响力广泛,因此它们在中国高校发展优势明显。不可否认其积极影响和对校园文化的正面推动,然而它们在中国的运转时间较短,且遭遇不同的成长土壤,在运作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发展优势
1.提供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
国际大学生组织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了跨国公司培养和招募跨国性高端年轻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中国学生通过其核心项目如出国实习、商业项目实践、模拟谈判等可以开阔视野,增进对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积累国际交往宝贵经验;同时参与学生的外语水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创造力都能得到一定提升,这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并为今后的就业和前途发展打下基础。
2.利用丰富的资源,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国际大学生组织大部分历史发展久远,运作相对成熟,在中国高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学生自我管理机会,活跃校园文化。除了核心项目,国际大学生组织一般利用其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开展其他活动,如相关论坛或讲座、世界500强企业的培训、假期实践、案例策划竞赛、志愿支教、环保防艾宣传等公益活动。如AIESEC每年校园活动覆盖学生约为10 000人次。
3.利于中国高校扩大国内外知名度
由于国际大学生组织常年组织相关国际大型赛事或活动,因而在中国高校的分会通过工作成效或参加竞赛能在国内外提高学校声誉。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AIESEC分会是亚洲最大的分会。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是中国内地第一所高校中成立的协会,并负责组织亚洲区规模最大的年度赛事。
(二)问题及制约因素(www.xing528.com)
1.在中国的品牌宣传不够,整体社会认知度不高
国际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机构是分会,不同高校分会工作成效不同,影响力参差不齐,各分会没有形成网络,活动地区集中在大城市,没有统一良好的品牌效应,因而导致中国师生及企业机构对其了解和认同度不一。而且,在中国广阔和复杂的社会情况下,尤其是当前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运作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国际大学生组织在中国的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没有达到应有期望值。
2.高校对国际大学生组织管理或支持不够
部分大学对国际背景的学生组织有严格限制,有些国际大学生组织未获得注册或处于自行新成立阶段,游离在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之外,违反了相关规定。部分获得校内注册的分会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尤其是手续办理、学分认定、活动质量、安全保障、合作单位背景审核、资源共享、成果总结等方面还是有诸多问题,学校没有进行统筹协调,不利于发挥国际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3.组织内部管理存在若干问题
一些国际大学生组织高强度的专业工作要求,组织成员的年轻化、非全职工作导致专业度欠缺;部分组织内部工作繁忙,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发生内部财务状况不明朗,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部分学生成员在接收外来多元文化时无法识别一些文化糟粕,对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等。
三、国际大学生组织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发展
尽管各类国际大学生组织近年在中国的发展口碑不一,但其国际化氛围和发展平台对中国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学生组织进入中国高校,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中国高校如何扬长避短,结合我国当今教育模式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国际大学生组织的优势。下面将通过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内国际大学生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引导管理方式,尝试分析中国高校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国际大学生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拥有经、管、法、文四大门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以培育“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培养方针。该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国际大学生组织在该校生根发芽,运作管理逐渐成熟。目前AIESEC、模拟联合国、赛扶、原中港实习生项目在该校运转良好,它们在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学校的引导管理模式如下。
(一)学校相关部门专门指导监管
作为进入对外经贸大学发展最久的国际大学生组织,AIESEC自1998年在该校成立分会至今已将400多名学生送去20多个国家参与海外实习,已成为AIESEC在中国大陆最大的分会。其发展由隶属于社团至成为独立机构,曾接受学校国际处指导,目前由校团委监管。学校各相关部门对AIESEC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学校方面定期与其总会沟通,监督本校AIESEC工作开展和财务支出监管。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参与AIESEC出国实习项目,除签署个人保证书系列手续外,增加学生家长签字确认环节,确保学生参与项目是在家长的有效认可和选择的前提下进行的。学校在全校学生工作大会上学习研讨此类项目,动员各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与校团委紧密联合,尤其对假期参与实习项目的学生进行实时跟踪,对其出国前后情况随时进行了解和对比,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引导AIESEC出国实习项目继续良性发展。
(二)成立社团,归入社联统一管理
赛扶、模拟联合国协会在校内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外经贸大学赛扶于2006年在校内自行成立分会,规模较小,属于无人监管的灰色状态。模拟联合国活动早前由研究生会组织针对研究生开展,本科生对此项目了解参与甚少,校内影响力不大。随着具有中学阶段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进入大学,2009年校内举行以模拟联合国为摹本的“模拟峰会”活动,取得成功。2010年,借新社团成立答辩之机,该两个学生组织进一步规范其组织机构和工作规划,通过答辩正式成立社团,接受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进一步壮大发展。
(三)纳入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2006年,中港实习生协会在校园内由一些学生自行组成,为非正式注册学生组织,私自进行项目推广和实习人员招募。2008年,学生处通过与中港实习生协会总会协商,不再在校内设立分会,而由校方直接与其合作相关实习交流项目,通过严格的选拔面试,拔尖学生可获全额或半额资助或自费前往香港参加项目。相比较其他一些高校的分会运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方介入极大地规范该国际大学生组织(现已注册为公司)在校内的运作管理,同时学校合理选派教师跟队督促及确保学生安全事宜,并增进与香港高校的工作交流。
(四)引导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鼓励校内国际大学生组织的项目参与学生申报学校社会实践和科研立项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如鼓励其海外实习团队或个人深化调研成果,开展经验分享会。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国际大学生组织与校内其他学生组织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相同性质或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中国高校进一步加强国际大学生组织引导管理的建议
(一)学校正规化管理
中国高校应重视国际大学生组织在校内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化发展平台资源,将其纳入学生工作管理中,而不是对其放任自流。学校相关部门如团委或学生国际化发展中心等机构可了解各国际大学组织性质及校内运作具体情况,在校内对其进行正式注册或整合到已有学生组织或部门某项工作中,专人指导其工作开展。同时,校内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国际大学生组织活动如涉及学生工作、外事、教务、就业等,相关单位及学院可给予相应支持和保障,如实践实习学分认定、学生评优评奖加分、出国手续办理、课业调整等事宜,并加强对参与学生动向尤其是在境外期间个人安全的关注。
(二)积极引导国际大学生组织发展
(1)国际大学生组织的优势常在于其核心工作项目,在中国高校应重点发展其核心项目,以保持其竞争力。(2)在中国土壤,可适当引导其在核心项目之外,设计可行的新项目进行推广。(3)鼓励其与校内其他学生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4)以人为本,关注其组织成员的成长,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专业学习和组织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借国际大学生组织平台促进学生国际化发展
(1)学校可充分利用其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境外交流机会以培养国际视野。(2)国际大学生组织的合作单位多为知名企事业单位和公益性组织。学校可加强与其合作单位的联系,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社会发展资源,如建立学校实习或实践基地,甚至可以是海外的合作交流基地。(3)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对于国际大学生组织认知度应较高,国际大学生组织在中国高校发展时可吸纳校内留学生加入,如共同参与商业项目策划、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等,促进中外学生学术交流及多元文化沟通。
国际大学生组织进入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是国际化潮流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表明中国高校及学生愈加重视与世界接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对国际大学生组织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学生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国际NGO适应中国社会环境,探索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国际大学生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刚起步,要想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除了其本身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更多支持。中国高校应进一步引导国际大学生组织在校内运作,通过调查和分析,取其所长,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谋求更宽广的成长途径和国际化发展平台。
[1]梅潇方.国际大学生组织AIESEC在中国的影响力和持续发展研究.学理论,2009(24):149-151.
[2]王建军.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组织管理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 59-60.
[3]AIESEC中国区官方网站〔EB/OL〕.www.aiesec.cn/china
[4]赛扶中国网站〔EB/OL〕.http://www.sifechina.org/chi/
[5]模拟联合国〔EB/OL〕.baike.baidu.com/view/128032.htm
[6]爱因斯特中国网站〔EB/OL〕.www.iaeste-china.org/
【注释】
(1)陈彩优,女,助理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委工作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