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1)
摘 要:商务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市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迫使高校深入思考及探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及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特征 市场需求
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冲击下,各行各业都接受着来自国际化的洗礼。特别是入世让我们更大程度上明白人才资源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性。这也就对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当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说过:“外语是吸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工具。”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自然而然就是国际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当今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同时大量的中国企业也走向世界。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通用商务交流语言的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果把一家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外语能力视为其外语竞争力,那么这种外语竞争力对于把握商业机会、展开商业活动等日常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外语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有巨大的影响。没有强有力的外语竞争力,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无论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注意到了外语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提升企业自身的外语竞争力。
作为人才的提供基地——大学如何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的有竞争的商务英语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才特征和市场定位
(一)市场对纯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
计划经济体制下外语人才培养长期沿用纯语言、纯文学的培养模式。那个时期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或到科研单位从事情报工作,只有少数人到企业或做研究工作。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并不非常大。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激增,并呈现从单一的语言交流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多的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需要既懂外语又懂外贸业务的应用性人才。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萎缩,许多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已经拒收单一外语类毕业生。
(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激增
1999年扩大招生以来,每年都有大批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符合市场要求的毕业生却难觅。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修订传统的教学计划,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培训时间。目前商务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商务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中,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商务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三)“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正式颁布,“复合型人才”一词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被提出,围绕“英语+专业(或者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热门话题。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在高校外部,全国几百所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高校的英语专业似乎都采取类似的模式。在高校内部,许多准英语专业(商学、国际贸易、法律、电子商务等)也不断加大英语教学内容的分量和难度。高校管理者、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都想知道这些英语专业和准英语专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除传统英语专业的五大核心竞争力指标外,“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他们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其他某一专业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经贸、法学、管理、传播、科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从事翻译、商贸、法律、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国际交流等领域工作。这种人才特征和市场定位迫切要求外语专业教学中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四)市场催生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新模式
以“英语+商务”的培养模式为例,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从事进出口业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企业管理、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应熟练掌握对外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政策和法规,具有正确处理外贸文件和承担外贸洽谈业务能力,从事各类产品、技术进出口和进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工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外贸企业经营问题、从事外贸企业管理的能力。
按照“英语+商务”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很受企业青睐。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证明,许多企业人事部门对这些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大多数在企业的进出口部工作的业绩比较突出。就业的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学的商学导论、外贸英语等课程对他们帮助很大,他们希望这些课程再增加些课时。分析表明,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语言基础好,在与外商的口头或书面的交流中能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在原有的外贸知识基础上,边干边学,可以很快与工作岗位接轨,胜任职责要求。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外语水平并达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是很困难的。目前,许多企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的需求迫切,为外语教学的专业方向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市场经济状况及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一)当今国际市场经济状况
国际经济继续发展,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亚洲、欧盟、北美等主要进出口市场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印度、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方兴未艾。中国外贸行业情况看好。《对外贸易法》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以个人身份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
(二)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入世,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商业外贸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成为了彼此合作的重要条件。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经营资格实行了登记和核准制,这将使更多的企业拥有自主权。据调查,从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估计,未来五年内具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18万家,到那时我国将有36万家以上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根据我国现有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所拥有的人才的平均比例算,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的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而根据教育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未来五年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多万人才的缺口。据预测,在未来10年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的人才之一。(www.xing528.com)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后,我市贸易主体数量迅猛增加。2004年7月,北京市批准成立的各类进出口企业仅4 883家,到2005年底已达11 000多家。“十一五”时期,这一数量大幅增长。获得外贸经营权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一方面为我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外贸经营主体数量的增加,对外贸秩序将产生更大压力,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对行业商协会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商业和外埠商业进入北京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业态加快改造提升的同时,新业态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2000-2005年,我市商业零售额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由12%提高到32%。2005年各类电子商务交易额接近900亿元,三年增长了90%以上。“十一五”时期,新型业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需要新型的经营和管理人才,传统商业人员观念更新和知识、技能培训任务艰巨。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我市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求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和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队伍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占我市GDP67%的第三产业的深度对外开放,对服务贸易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外贸人才需求量大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近日发布2010年5月国内人才需求走势。根据其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贸行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外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业务人才成“香饽饽”,截至5月末,“前程无忧”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空缺数量超过15万个,比2009年同期增长73.8%,表明雇主强劲的招聘需求依然在延续,贸易/进出口、计算机软件、房地产开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从区域分布来看,用人需求依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上海由于举办世博会,催生了对服务行业、兼职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大量需求,空缺职位数量居各大城市第一位。春节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利好趋势,外需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服装、纺织、机电等传统行业的订单猛增。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一定增长。根据前程无忧的数据统计,2010年5月份,贸易、进出口行业人才需求量显著上升,一跃成为需求最大的行业。其中,营销人员和业务跟单人员分列一二位,占总量的35%。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国内的进出口贸易影响巨大,不少专业人才离开了贸易行业,加上与外贸相关的不少岗位要求“持证上岗”,人才的“捉襟见肘”成为必然。许多雇主宁可选择“挖”具有国际背景的贸易人才来代替企业自行培养。
三、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国际经济、管理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主要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商务英语技能:如商务英语阅读、听说、翻译、写作;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如经济学、工商导论、管理学、营销学、国际商法、进出口实务、金融等;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沟通、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演讲等;人文素养:英美文学、文化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外交部、商务部、各大国有企业、知名外企、国内外金融企业、国际商务公司、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同时毕业生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各类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并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经济英语传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旅游、文秘、经济新闻、会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即使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外事部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商务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就业前景。
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首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培养中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突出表现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与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相互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过于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和创新型、开拓型外语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课程的分配结构不合理。首先,在课程设置比例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不协调。虽然在专业细分后是要体现专业的特色,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如果一开始就学习需要一定背景知识、有一定难度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
最后,老师个人特点与课程教学特点不协调。教学从某个方面说是一门演讲的艺术。由于大学的高门槛,博士学历渐渐成为大学教师的必备条件。这些老师都是在某一领域有多年研究经验的人才。矛盾的是,教师这个职业要求把这些浑厚的知识底蕴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并根据听众的特点灵活调整。而这并不是部分老师的强项,于是课堂上学生无兴趣听讲,老师也渐渐失去了表达的热情。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大学老师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有书本、理论知识。另外,每年学校的教学团队都会注入一批新的团队。在增加新鲜血液,储备后备力量的同时,新老师的经验不足,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欠佳等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除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之外,还有其他院校开了商务英语专业。他们也提出了相类似问题,都集中在课程分配结构不合理、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的个人定位和专业相冲突等问题上。
总体来看,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贸易技术的发展、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的战略相统一、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相统一、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与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相统一。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不懈的建设,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1]成东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
[2]高翔.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3]孙湘生.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注释】
(1)徐文兵,男,编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分党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