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琴(1)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我国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在进行制度和机制完善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愿望,增强国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化 教育 交流 人才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当今国际上,几乎所有大学都将国际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愿景和办学目标,其背景就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前所未有的经济交流活动,也带动和促进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发展与人员交流,带动和促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是全球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教育的国际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和平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我校办学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彰显办学特色,更加强调国际化办学,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科研重点等方面紧跟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生源结构特别是留学生比重、师资结构、授课语言、教学方法、学术活动类型、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形成跨文化交流、跨地域交往的显著局面和突出特点,就我校而言,国际化是我校的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全面启动了国际化工程的相关工作,明确了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即“培养通晓国际事务规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
二、努力开拓国际交流渠道,促进跨文化交流活动
为了实现校党委提出的国际化办学目标与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先后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国际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给在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化环境,尤其是国际交流活动不断增加,有效地促进和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下面以我院学生所参加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项目为案例,分析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以及我们今后进一步开拓和改善相关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方面所应做的努力。
(一)利用企业和政府支持,走出国门,开阔眼界
2007年,我院积极参加中日友好协会和中日商会合作主办的中国大学生第一届“走近日企、感受日本”的实习项目,此项活动在中国日本商会会员企业的全力支持和各相关方面的大力帮助下,成功组织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访日代表团,代表团成员分别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代表团在访日期间进行了企业考察和家庭走访等诸多社会活动,大大开拓了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届“走近日企感受日本”中国大学生访日代表团一行32人在中国日本商会的周到安排下,参观了7家各具代表性的大型企业,访问了一所学校,分别访问了27个家庭,调查了日本的农村,欣赏了充满独特魅力的日本传统文化,体验了地道的山间温泉。此次访问是一个全面了解日本社会的难得机会,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日本现代社会的认识,也让日本国民了解了中国的年轻人。对于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的日本民间企业来说,稳定的中日关系和两国的睦邻友好是企业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中日两国之间虽然发生过一些问题,但民间企业一直以来都带着对所投资地区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之情,为稳定两国关系和促进两国友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访问期间安倍首相夫人和王毅大使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他们鼓励大学生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广泛接触日本各界,近距离了解日本社会,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了大学生们促进中日友好的使命感。此项活动在两国年轻人心中播下“理解、友谊、包容”的种子,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岁月的洗礼,愈加凸显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广泛的社会支持与政府的帮助是此项活动成功的关键。中国日本商会与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合作,邀请中国大学生到日本,通过会员企业考察等活动,走进日本的企业、农村、家庭,与各阶层的日本人交流,近距离感受日本的活动得到了日本商会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本项目的资金全部由商会会员企业自愿捐款。在考察、家庭寄宿等方面,得到了各家会员公司的热情帮助,他们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本项目给予无私支持。同时还得到了中方中国友好和平发展期基金会、日方财团法人贸易研修中心支持。在访日代表团的接待准备、访团期间的陪同等方面,日本财团法人日中经济协会给予了细致周到的安排。这些都给访日的中国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次访问同学们一致感到,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无论是企业还是一个家庭,都有很强的国际交流意识,与外国人的沟通能力很强,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同学们在参观早稻田大学时明显感受到了该大学的国际化氛围和很强的大学文化意识,无论是图书馆的建筑,还是大门上的图案,还有地砖的花纹,甚至门墩上都有早稻田大学英文首字母“W”形图案。这些符号时刻提醒着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个人,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早稻田大学,同时也告诫每一位早稻田人他们所担负着的使命。这也正是我们的大学文化所应努力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的大学生都应该增强的使命感和对祖国对母校的自豪感。
(二)与国外学生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自2004年暑假,我院多次与日本有关方面合作组织了数次中日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活动。该项活动是由中日两国大学生组成的民间组织“中日学生会议”发起和组织的,旨在以学生的立场为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做贡献。通过两国青年大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双方增进相互理解,会议安排就两国及国际社会的各种问题进行时事讨论与发言,使会议的参加者锻炼能力增长见识。
参加会议的大学生涉及中日两国的几十所大学,会议期间举办文化交流晚会、体育比赛、企业考察、中日学生分科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项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参与学生面广泛,参观讨论现实生动,对学生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流欲望,对学生们今后的在校学习取向和学习方式的改进,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对会议的独立筹备与组织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同学们组织能力和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的正常学习期间所难得的国际学习机会。(www.xing528.com)
(三)出去学习,实现跨文化学习模式
目前,我校外语学院每年都有近50%的学生能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或利用假期到国外的大学或企业学习、实习、实践。使自己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培养过程中增添了充足的国际学习因素,他们在国外大学的时间长,学习比较系统,生活比较深入、体验比较深刻、见识比较宽广,这对他们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知识构成和国际化意识的形成颇有益处。这些学生在毕业求职时,优势尽显,相比于仅仅限于国内学习的同学,往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大。
三、分析与改进方向
通过上述工作我们体会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等方方面面支持与协助,需要我们在学校中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支持,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国际化意识,在所承担的实际工作中,为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创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体会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更多地组织和接纳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校园中体会到国际化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树立他们开放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在大学学习期间,能有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到国外的大学去学习和体验已经是国际化大学的普遍做法,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大学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建立和完善校内学生管理制度和政策,将国外学习纳入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外出学习的学分承认、学籍延长、考试、考证、就业等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够给予灵活、切实的解决方案,解除他们因去国外学习而带来的学制时间不同,无法参加就业指导等诸多烦恼,鼓励他们到国际环境中去学习锻炼。
第三,启发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走近企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人才及专业知识,明确自己学习和努力方向。在学生出国学习之前,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自己国家的国情、社会、企业等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知己才能知彼,否则学无目标,学而不利。
第四,建立国际学习资助机制。在组织上述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大多数项目为自费项目,一些家境一般的学生虽学业优秀,却因经济问题而无法参加更多的国际交流项目,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在校学习都很不利,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建立各种资助机制,给予他们帮助,使这些同学也能够在学生阶段就走入国际社会。
第五,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国际高校间的交流。目前高校国际交流项目多在教师与科研,涉及学生的面还比较少,学生自发的更少,因此如能发挥众多学生社团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组织能力强、协调途径多、形式灵活等优势,搭建一些跨文化交际平台,就能使学生参与面更广,受益面更大。可以实现校内的本土国际化,不出国也能参与国际交流。
第六,争取社会各界经济支持,利用好国内国际各方面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国际交流活动的渠道和环境,减轻学校的经济压力。
第七,做好出国学生的培训工作与心理辅导,使学生做好出国全面学习计划,目标明确,不盲目留学。并建立学生辅导热线,使出国留学的同学随时可与国内老师联系,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这对学生适应海外情况,安心学习,回国后的学习接轨,都是极为重要的措施。
第八,建议要求出国学习的学生加入相应的社会保险,规避在国外期间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保障学生安全和权益。
【注释】
(1)赵凤琴,女,实习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辅导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