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就业部门如何助力学生走向国际化市场

就业部门如何助力学生走向国际化市场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部门如何助力学生走向国际化市场连英青摘要:国际化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课题,国际化就业是大学生高端就业的体现,本文力在分析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化就业概念的基础上,从就业部门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化能力,打造国际化的毕业生就业品牌,以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市场高端人才缺乏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如何提升大学生的高端就业能力,打造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业部门如何助力学生走向国际化市场

就业部门如何助力学生走向国际化市场

连英青(1)

摘 要:国际化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课题,国际化就业是大学生高端就业的体现,本文力在分析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化就业概念的基础上,从就业部门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化能力,打造国际化的毕业生就业品牌,以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市场高端人才缺乏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就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国际化已成为近年最热门的话题,美国AT&T公司总裁约翰.泽格里斯在1999年的伦敦英美商会上就说“未来将只有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走向全球的公司,另一种是破产的公司”。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5月底,在华注册外资企业数量累计近69万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全球化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的高低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强弱,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大学生在进入国际化市场的过程中还存在主观和客观上的障碍,据《商业周刊》8月1日报道:麦肯锡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具备文化知识和经验的人才的匮乏已成了中国公司进行海外并购、拓展国外市场的拦路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高端就业能力,打造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何谓国际化人才?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将国际化人才片面理解为外语好,或认为在外企就业就是国际化人才。所以本文首先就国际化人才进行澄清,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人才应该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2)也有学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和管理;熟悉并热爱本国文化,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福建农林大学的张华英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念、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多元化的吸收,并具备良好的文化‘免疫力’,注重综合素质、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并善于进行国际间文化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4)借鉴多方说法,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应该是胸怀爱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在此定义下综观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差距还是明显的,传统的专业化的、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动手实践能力弱;语言能力强,而交流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强,而创新能力弱;独立能力强,而团队合作能力弱,这些与国际化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且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够,意识落后;人才总量少,流失也较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立体工程来培育和打造国际化人才,社会、高校和家庭都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就高校方面而言,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如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思想道德培养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军校长主张“在国际化的今天,要改变过去封闭的围墙式教育体制,进一步加强开放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5)本文拟从就业部门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国际化能力,打造国际化的毕业生就业品牌。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国际化就业是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进入跨国公司就业,也包含进入国企、民企甚至国家机关的涉外部门工作,是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以开放的心态工作,需要大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异质文化的巨大好奇心和了解文化差异性的广泛兴趣,愿意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享知识与信息,了解和学习另一种文化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工作与组织的运作程序”。(6)目前用人单位都希望高校毕业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尽量缩短学生在单位的适应时间,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因此实习生在国际化竞争的舞台上,被招聘单位派往海外工作的越来越多,有调查研究表明,99.9%的驻外人员不适应海外工作的文化和工作方式。海外实习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经验,重要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锻炼沟通能力。欧莱雅(中国)表示,有过海外实习经历的学生更能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能较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中,是学生应聘时重要的砝码

二、做国际化人才市场的晴雨表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高校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人才培养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就业部门是高校出口和社会入口的桥梁、纽带,就业情况反映了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就业好说明“适销对路”,就业不好说明人才培养出现了偏差。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国际化导向的人才的预测和评估体系,即发现市场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预测人才素质的变化和特点,调整培养目标,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构建国际化人才的评估和反馈体系,检验人才培养成果同样至关重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途径后,主要通过市场对人才的质量进行检测,达到市场的要求才是好的人才,才是成功的人才培养。检验国际化人才是否达标,需要不断摸索,通过学校自检、用人单位反馈、引入第三方客观评价等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是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能力,抛弃墨守成规,摒弃简单的重复才能适应充满竞争的国际化舞台。高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建立激励机制,整合力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关心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对于就业部门,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也可大有作为,如联合教学部门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大学教学计划,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讲授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经验;建立创业实验室,引进创业软件,为学生构建模拟创业平台,用以开展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整合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器,为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政策支持、经济支持。

四、推广国际化人才品牌

品牌是旗帜、是荣誉,是区别于一般的标志,在目前招聘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培养特色人才、树立人才品牌尤为重要。就业部门的功能之一是人才推介,要利用营销的理念将毕业生推入国际化市场,总结提炼本校学生的特点,力求避免“一般化”与“雷同化”,并进行大力宣传。可利用多种形式,如就业网站、毕业生推介会、与行业协会和人才中介联合等在国际化程度高的招聘单位中进行毕业生宣传,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以优秀校友和知名校友为突破点,将人才特点具体化、形象化,更易被广泛传播;以推荐的形式使优秀的大学生能够进入高端就业领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国际化就业范围。

五、以国际化需求为目标,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传统的就业部门主要是为学生办理就业手续,随着双向选择的深入推行,就业部门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市场开发、就业指导也成为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国际化就业目标引领下,就业部门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也需调整,适应国际化步伐。加强与国际化水平高的招聘单位的合作,定期与其沟通,工作人员可以以见习或交流、考察的方式进入招聘单位实际体验,了解此类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招聘方式,尝试将目前多数招聘单位采用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入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如目前多数企业在招聘的最初环节普遍是用网申的方式提交个人材料,网申与简历有相同点,但也有差别,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将简历内容进行剪切、粘贴,没有考虑到网申系统的特点,成功率较低,因此就业部门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真实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被选中的几率更大。同时,就业部门也要不断摸索规律,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贴近国际化的工作思路,以为学生就业和单位招聘提供便利。(www.xing528.com)

六、培养大学生的大局观意识和爱国情怀

国际化就业不等同于到海外就业,也不完全等同于到外企就业。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财富,是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家发展和腾飞的重大历史使命。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的优秀人才,在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吸引下,部分大学生选择到海外发展,诚然,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顾国家的培养,没有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利益结合则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就业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大局观念和爱国情怀,胸怀祖国,胸怀民族,做一个愿意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育康.非主流教育新视野:人才供给非稀缺阶段的中国教育.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杨玉华.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中国1978-2005年对外贸易与就业关系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牛冰非.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性与就业关系分析.河南科技,2010(9).

[4]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5]周小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趋势探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7).

【注释】

(1)连英青,女,实习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2)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陈贺菁.国际化人才战略下我国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浅思.教育视野,2009(13):6.

(4)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82.

(5)程雁雷,廖伟伟,夏焰,朱光明.现代高等教育展开的国际化与地域化向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0.

(6)袁兢业.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高教探索.2005(6):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