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峰(1)
摘 要:北京日前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对于北京在新时期的发展意义深远。纵观现今几大世界城市,除具有超强的经济、金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实力外,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他们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包容观念,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世界城市 传统文化 软实力
世界城市是北京日前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对于北京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推动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进而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强大动力。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下的文化软实力提升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得到真正明确始于2009年12月底。在当时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中,“世界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全会还指出:“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2010年1月25日,郭金龙市长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北京将“着眼建设世界城市”。由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正式确立下来。
对于世界城市的概念,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早,彼德·霍尔1984年在《世界城市》一书中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7条标准。美国著名区域与城市研究学者约翰·弗里德曼把世界城市等级理念依赖的几个主要分析标准确定为: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一定人口规模。总体而言,西方研究者们对于世界城市的概括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城市发展的演进为模本进而概括出的针对西方城市工业和后工业时代世界城市的标准。并且,世界城市的概念和具体标准在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也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性的概念,也没有一个国际组织对世界城市概念提出过相关的标准。(2)较之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于世界城市的相关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世界城市相关概念的概括也相对较为笼统。王伟光教授将世界城市定义为“重要的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高端人才集聚中心,更是重要的国际社会交往交流和活动中心”。(3)吴季松教授认为所谓世界城市是指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生产上达到较高水平,在生活上舒适、便利,在生态上良好、宜居,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的国际化大都市。陈剑研究员把世界城市定义为: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引领、影响和控制作用的城市。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端,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最高影响力的城市。总体来看,这些对世界城市概念的概括都强调了世界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高端和中心地位以及巨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在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之后,国内学者在以当前已有的四大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为样本进行研究后认为,北京较之于这些城市,仍存在很大的距离。在这些文章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注意到,除了在经济、金融、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这些具体的指标之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特别关注。其实早在1984年,国外学者彼德·霍尔就在其《世界城市》一书中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7条标准,其中有3条涉及文化。他认为文化最主要的是信息汇聚和传播的方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一系列非物质要素的集合,包括社会制度、政府管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思想、公民素质和优秀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等。(4)《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在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抓好核心价值体系,塑造良好的价值观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统领、保障和服务的功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和传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政策教育四个方面。(5)其中,把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正如目前大多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研究成果中指出的那样,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生搬硬套或者简单效仿其他国家的已有模式,而是应该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跨越性的发展。我国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自身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6)加强对作为未来重要高端人才资源的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得他们熟知中华文化的精华,对于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利用中华文明中的精华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价值观建设,不仅能够有力推进建设世界城市文化目标的实现,在提升北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能够对其他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对建设世界城市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言,存在着众多可利用的精华资源,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助推作用,并通过对于未来高层次人才的价值观塑造,对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建设世界城市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作为数千年来的主流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既是北京作为中国城市的代表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认识北京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着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碰撞。如何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必将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文化的交流在现实社会中通常是通过个体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来实现的。加强未来重要高端人才资源的大学生对“和而不同”这一观念的灌输和引导,培养他们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宽容精神和包容意识,在未来的国际交往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世界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共赢。这个过程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必将能够有效地推进北京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革故鼎新”等强调变革创新的传统思想对建设世界城市的作用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变革、发展和创新的思想比比皆是,改革与变通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不竭动力。早在中国的先秦典籍《周易》中就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论述。《吕氏春秋》中的“世异时移,变法宜矣”,龚自珍的“法无不改”,魏源的“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益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康有为、梁启超的“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等,都是强调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而这种强调创新的文化在今天这一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背景之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思想教育中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未来社会各个行业中的重要人才资源,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勇于面对变革,不断寻求突破,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将通过对整个社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见利思义”的思想对建设世界城市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义和利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家们所关注的话题。《论语》有云:“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8)孟子继承了孔子对于义、利关系的看法,发展为“去利怀义”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当“义”和“利”二者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要“舍生取义”。荀子则认为,人对于“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是社会的财富却是有限的。所以,应当对人的利欲进行节制,通过“以义制欲”来解决人的利欲的无限性与社会财富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见利思义”、“以义制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并走上成熟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在“义利观”问题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而言,通过在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念,并由此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道德、弘扬仁义、注重诚信的良好风气,必将促进北京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推动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世界范围树立北京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修齐治平”的思想对建设世界城市的作用
我国的先秦典籍《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古训精炼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公式,对于从古至今的中国社会知识阶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这个古老的公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对于“修齐治平”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既包括对自身的责任,即注重对自己道德的不断提升;也包括对家庭的责任,即对自己父母的孝以及以后组成家庭之后对妻儿的责任;更包括个人与国家的责任的联系,即有一种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系列的责任感培养,将对北京软实力的提升,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个人责任感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对于家庭责任感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家责任感的培养,能够使每个人将个人“小我”置于国家、社会这个“大我”背景中,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将为北京的跨越性发展提供巨大的向心力和精神动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上所谈到的仅仅是其中的相对重要的部分内容,其他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能够在当今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www.xing528.com)
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途径
第一,在高校特别是北京高校中加强对北京建设世界的战略目标的宣传,使高校大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并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北京建设世界的战略目标、与国家新的历史机遇期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二,以相关传统文化课程为依托,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目前我国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还普遍较为薄弱。所以在高校中应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教育类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选修课相结合,更好地通过课程学习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第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广场歌会、主题征文等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寓于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此外,还要发挥网络资源和高校图书资源的优势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同时,以社会、家庭为桥梁,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多元性,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实现。
总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是我国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提出的重要目标,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这一宏伟目标实现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必将有效地促进北京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高端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能量,从而为北京世界城市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吴季松.亲历百国社会考察,借鉴世界城市建设——从四大世界城市看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科学中国人.2010(8).
[3]王伟光.世界城市建设的创新与中国特色.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3).
[4]孙善学.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文化的教育命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5).
[5]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注释】
(1)文之峰,男,助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办公室。
(2)吴季松.亲历百国社会考察,借鉴世界城市建设——从四大世界城市看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科学中国人.2010(8).
(3)王伟光.世界城市建设的创新与中国特色.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3).
(4)孙善学.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文化的教育命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5).
(5)扈元春.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和提升路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
(7)论语·子路.
(8)论语·宪问;论语·里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