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

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各国都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最后,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上,强调充分利用校内的留学生资源,推动中外学生的双向交流和融合。

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

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为例

陈建香 王云海 陶好飞(1)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和革新,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审视和深思。目前各国都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也大大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对国际化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特点的认识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使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能够良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在全面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能够拓展国际视野、尊重多元文化。”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首先我们要明确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作为高校教育培养对象的国际化创新人才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具有国际思维观念,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思考和行为从地区、国内转向国际视角;(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多语言表达能力;(3)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各类国际惯例,具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4)尊重多元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对异域文化、民族风俗、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能够熟知和准确把握;(5)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健康心理素质,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事务,并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这些需要高校从理论到实践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总结。

二、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校作为一所外向型国际化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未来领军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学生活动等方面,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比较关键

首先,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上,高校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能选派出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出国学生在海外游历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出国学习实践的同时,重点通过校内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校园活动、文化氛围等方面来开阔大多数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学生“本土国际化”。

其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上,系统规划设计,整合分散资源,把局部的、分散的、各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为政的做法,转向具有整体目标、有战略规划、有制度保证、有管理支持、有推进步骤的国际化,结合学校优势,深度、深层、全面推进学生国际化发展。

再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打破因为行政机构的分设形成的一、二、三课堂割裂局面,形成一、二、三课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一课堂的学习通过二、三课堂进行展示和实践体验,二、三课堂的困惑在一课堂得到解答,形成三维一贯制的良性循环。

最后,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上,强调充分利用校内的留学生资源,推动中外学生的双向交流和融合。无论从学生活动的组织架构,还是从细节设计上,都在为中外学生融合提供环境支持,不仅要培养留学生的中国情结,更要开阔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二)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具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www.xing528.com)

第一,“本土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引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理念决定发展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具有近60年的外贸行业办学特色和国际化办学传统。建校至今,我校始终坚持把国际化作为“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路”,提出了“本土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国际化办学体系。近两年,学校制定了“国际化工程行动方案”,为学校全面、深度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模式彰显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我校是国内最早获得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认证、引进国外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校之一,积极开展以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各学院普遍采用美国同类院校英文原版教材,学校常年开设双语课程50余门。学校通过“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术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通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我校全面推行的“荣誉学士学位项目”(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使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第三,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52%。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出国学习,鼓励教职员工赴驻外机构工作,注重从国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专业人才,还常年聘用100人左右的外籍专家教授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学校为培养高端涉外经管人才,利用多元的师资力量,鼓励部分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用外语写毕业论文。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例,2009年有173名同学顺利通过了英文毕业论文的写作,2010年又有300余名同学申请用英文写作毕业论文。2008年,校党委曾明确提出“要增加学生国(境)外的实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国内外学习实际背景,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指导意见,并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学校每年派出约50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实习,经贸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中近50%有过海外学习、实习经历。从而使德育工作者也有更多机会带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实习,接受专业化的培训等。

第四,中外学生融合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素质。我校目前有来华留学生2 836人,来自122个国家。在外经贸大学的校园里,每5名学生中就有1名留学生。学校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在学生德育和团学(团委和学生会)工作中,大力倡导“本硕博留”四位一体的学生活动模式,打造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的校园文化。学校所有的社团和校园活动都鼓励中外学生共同参加,我校还推动中外学生联合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科研立项、志愿服务、各种文体类竞赛等活动。我校的学生社团有1 000多名留学生参与,有的社团中外学生达到了1∶1。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动去联络、开拓各类国家机构的国际性志愿服务资源,仅2010年以来,我校就组织了亚洲银行家峰会、中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全球互联网大会、世界医学大会等10余场大型国际商务、体育、学术活动的志愿服务,参与学生500余人次。应广大留学生要求,我校还专门成立了留学生志愿服务团。我校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今年邀请到37个国家70余位外交使节(其中10余位大使)进入校园,参加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几十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中外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校园文化平台,让学生足不出学校即可感受和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校通过各项措施,已经形成了向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中外学生沟通融合的文化氛围。我校师生还凭借优异的外语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求整合利用多种资源,参与境外文化交流。近两年,我校抢抓国家汉办汉语国际化推广机遇和在我校商务汉语基地立项,先后组织学生艺术团赴欧洲六国、美国和沙特进行文艺巡演,组织师生赴美国、希腊、俄罗斯等国开展商务汉语交流体验和巡讲、巡展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中日学生会议和中韩大学生交流营等国际交流项目,在很好地展示宣传中华文明、展示中国青年风采的同时,更对各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提升了自身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能力。我校德育工作队伍在中外学生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策划、组织、指导、协调等积极作用,是一支有创造力、战斗力和贡献力的队伍,他们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

第五,过硬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国际学科竞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外语和经贸知识的能力。我校学生曾经蝉联“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四届中国赛区冠军和两届世界冠军。本科生参加“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总决赛,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取得了2004年度本科组全球亚军、2005年及2009年全球总冠军,成为问鼎此项比赛全球总冠军的首支亚洲队伍。此外,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国际化的就业方向更是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历来因外语娴熟、经管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敏锐、沟通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历年从事涉外相关事务的毕业生均占40%以上,2010年毕业生从事涉外相关事务的占56.37%。2010年我校以“适应开放型经济需求,造就国际化精英人才”为特色经验,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典型院校。

三、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问题

在全面推进学校国际化工程,培育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德育实践探索中,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主要有:

第一,如何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关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是包容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和文化的过程,更是交流传播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国外多元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要重视学生以汲取本土文化的优秀养分为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要培养学生用国际方式输出东方文化的能力,以求在文化融合中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如何处理好学生国际化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系。国际化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培养学生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全方面综合素质,特别是国际化视野、全局性思维、道德和人格健康等,是决定人的长远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石。要围绕培养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化,能力结构培养的科学化,锻炼平台的常规化等方面做工作,夯实学生基础。

第三,如何处理好培养学生宽广国际视野和深厚爱国情怀的关系。国际化人才首先是爱国的,不仅要具有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爱国情怀。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断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建设载体,营造人才成长环境,为培养出更多钱学森式的毅然投身报国者、吉鸿昌式的深怀爱国之心者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高校通过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题活动和学生国内外学习与实践体验,使他们进一步升华爱国情怀,树立报国理想,贡献民族大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注释】

(1)陈建香,女,高级经济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云海,男,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陶好飞,男,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团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