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就导向是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
职业倦怠指的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的从业者,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年底,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的倦怠指数调查中,高校辅导员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位居第三位。我国辅导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
辅导员职业倦怠症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生理的、心理的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等因素。其中心理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当一个人学习或工作时缺乏成就感,就失去了追求理想和目标的动力,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倦怠。现代管理理论表明,人具有社会性,决定员工生产效率的主要是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诸如是否得到别人的尊重,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等,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满足,这一观点通过梅奥(GeorgeEltonMayo)进行9年的“霍桑实验”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辅导员职业倦怠不但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对辅导员本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而成就导向则是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变“职业倦怠”为“职业眷恋”的关键因素。其中原因有三。(www.xing528.com)
首先,辅导员树立强烈的成就导向有助于克服工作中的情绪倦怠。辅导员的工作面涉及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就业乃至家庭等方方面面,甚至有时还要承担部分行政、教务管理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只有具有强烈的成就导向,才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活力和内在积极性,在任务繁重、头绪繁多的日常工作中不知疲倦,一如既往地保持浓厚的工作热情。
其次,成就导向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高成就导向的辅导员能够充分认识辅导员岗位的意义,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动力,关爱学生的成长成才,并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去解决,在本职工作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再次,成就导向能够提升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辅导员要想做到“乐而为之”,必须有强烈的成就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