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延伸,学校创造和容纳了几乎人类文明的全部。学校文化若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物质的学校文化和非物质的学校文化这两种。
物质的学校文化是指有形的物质设施,包括学校建筑物、学校道路等,它们是学校风貌的展现。学校建筑是学校的风貌,是学校的外观,是学校文化的容器,也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的物质文化可以是点(单独的建筑物),也可是线(学校所处的历史街区),还可以是面(学校所处的历史旧城)。许多处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由于其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的关联性而魅力永存。
非物质的学校文化更多的是指一种文化符号,包含学校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育习俗、教育生活方式、所在地域人们的性格等,它们是学校内在的灵魂与本质。非物质的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文化,也包括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方式等,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气质、一种特征或者一种灵魂,这种特殊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构成了学校独特的灵魂魅力。(www.xing528.com)
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基本上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文化层次处于一个同心圆内。物质文化层次处于圆之外层,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是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设施、教育教学设施、科研设施等总和。精神文化层次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指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意识活动,包括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校管理的思维方式、师生积极向上与创新的意识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源泉。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层次介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之间,既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柔性的包括高职院校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师生之间惯常的互尊互爱礼仪习惯;刚性的包括成文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前者是高职院校产生到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成;后者是在高职院校为适应教学管理由专门部门经过一定的特定程序制定的。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活动文化是表现形式,四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完整体系。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四者一般应当并行发展,不可偏废。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约束性等特征。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对人及其行为的控制不仅仅是从价值观念上提出一种理性的韧性约束,还是通过强化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校园倡导的主流文化精神通过文字,确立为一种内在的行为标准和模式。它是校园内部的规范性文件,它把一些道德纪律要求强化为一种规章制度,并使人在它的约束下形成一种行为“习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会对整个校园起着规范作用,这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性的表现。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层次性表现为它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既包括学校的校训、校纪校规;还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规定、院系、班级,甚至是学生宿舍内部的各种约定,各种社团、协会内部的规则等。前者属于正式制度,后者属于非正式制度,两者的约束力不同,调整范围也不同。一般来说,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调整的范围更加广泛。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表现在:首先,它是在高职院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而成的,其次,无论刚性的制度,还是柔性的道德礼仪规范,都有个较长的产生、发展过程。高职院校各种规章制度只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制度在其形成过程中,难免渗入制度设计者某些主观意志,但终归是高职院校长期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应当反映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各种规章制度一旦形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应朝令夕改,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反复实用。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约束性源于其规范性和稳定性。无论是柔性的不成文的道德规范还是成文的规章制度,它们都为校园师生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日常生活提供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对校内各种组织活动显示出一种影响力,甚至具有一定的强制力。表现在,校内各层次成员,基于制度本身的约束力以及对各种制度的认可,其行为自由必须接受一定的约束,否则将受到某种的制裁,如经济制裁、纪律处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