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而且,当这种影响内化于心后,将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发挥持续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除了必备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综合技能,包括道德品质、职业心理、职业行为、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在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岗位交叉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仅有单一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能适应岗位的变化的,更谈不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同时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象和目的。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职校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其核心是创造素质的长久发展。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与锤炼。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活动,是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在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职业发展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指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能适应经济和职业发展要求而不断获得增强和发展的职业能力。它侧重表现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抽象。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具体表现为: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能起作用;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知识。这样一种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www.xing528.com)
职业发展能力不能缺少“终身学习”精神。1976年11月,联合国组织召开第19次会议,会议强调,与“终身教育”相比,“终身学习”更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积极和主动,弥补了“终身教育”只强调“教育”的一面,忽视了“学”的一面的欠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界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伴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国际竞争日愈激烈,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其重要的任务和目标。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精神。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更为人性化的理念,使得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在亲身的实践和感受中,树立创新的意识,磨炼和锻造敢于突破和进取的精神,也从专业知识的深度上、知识的拓展上进行了完善和提升,真正成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有创新能力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