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高职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然而,与一般高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历史积淀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具体地说,高职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造就更加“兼容、务实”的校园文化基调
高职院校推行的是职业教育而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其专业的设置和学习的内容强烈地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对课程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设计,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同,够用即可,强调的是“学以致用”。高职院校一般都吸收行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基于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面产生的必定是更为实用的学习目标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企业文化的合理内核,某些高职院校甚至借鉴企业文化或企业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学生或者教师的管理,同时校园文化的基调也变得更加务实。
2.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与先导性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的、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开放性、兼容性较强。首先,作为新兴的教育力量,因其办学时间的相对短暂,并形成于改革开放之后,年轻且富有活力,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段,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其次,高职校园文化不够完善,但与实践贴近,先导性较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教育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办学指导思想对社会文化的评价、选择、认可和吸收的过程,并给予社会文化以自我个性的呈现,从而使构成这种群体性文化的个体在语言、行为、创造性等方面显现出认同性趋向。各职业院校在不长的发展历程中,努力营造着富于地方特色或者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其文化的先导性、不可模仿性得到加强。
3.受社会文化冲击很大,过滤功能相对较弱(www.xing528.com)
在高职院校里,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是很大的,社会校园俨然一体。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过滤功能在这里变得很微弱。由于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适用型高素质人才。强调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企业需要什么人,学校就培养什么人;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这样,使高职学院与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因而高职校园文化受到企业文化的深入浸透:在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从宣传海报、标语、媒体等方面看都在模仿或试图模仿商业行为,例如,晚会的抽奖活动、校园里眼花缭乱的横幅标语、大面积的喷绘海报等等。而传统的活动手段和组织方式正在慢慢地被遗忘。例如,毛笔大字海报、黑板报、墙报、合唱节目等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更简单、更明快、更有渲染力的方式。很多活动也被企业冠名赞助,学生活动成了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借鉴甚至引入学生将来可能进入的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到联合办学单位进行工学交替或者毕业实习,经常接触企业管理,认同企业文化。学生干部之间也相应有了等级不同的名片,称呼之间也像企业一样有了职位。由于职业教育本身就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因此,或多或少地都会模仿企业行为。在这一过程之中,同时使学生和老师的行为更加的企业化,使校园文化有了一些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
4.社会服务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征
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没有教学,大学就不能成其为大学;没有科研,大学就不是高水平的大学;而没有社会服务,大学就不是现代大学。大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摒弃“经院式”的办学模式,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等四大类,各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定位决然不一样,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职能、层次也不一样。高职院校属技能教学型高校,社会服务的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模式等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往往通过社会服务、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和员工培训、社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区域或行业内企业员工再培训,为企业、区域内中职教育提供师资培训,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展协调发展等。
5.校风学风建设的要求相对更高、更严
高职学院校风学风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所职业院校建设的好坏,而且它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完成。高职学院历来强调职业素质和习惯的培养。学风是校风的主体,在学校看来,学生在学校上课就如同在企业上班,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不能迟到,更不能旷课。课堂纪律、衣着规范、行为举止也应该相对严明。对待教职员工方面也一样有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也是为了缔造高职院校优秀校风学风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更高、更严的校风学风可以更好地发挥校风学风的规范、筛选、激励、凝聚等作用,从而有利于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如果没有良好的校风学风,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根本就无从谈起,更别说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然而,校风学风建设的高要求、高标准并不是可以轻易达到的。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环境以及高职学院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传统的校风学风“说教”式的建设方法实效性差,如何建设职业院校的良好学风、校风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探索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