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追求高目标指引成才的方向和进程
追求高目标是指既有目标性,又有动力性的目标体系。大学生一方面应有高目标,另一方面还要有实现高目标的推动力,其实质是大学生对未来的需要。该目标体系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和实现的进程,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高层的长远的人生目标,是人的终生追求和理想,它为大学生成才指明方向。具体目标是中、短期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比现有的能力水平稍高一些,促使大学生的成才行为向高一级目标努力,为大学生成才指明进程。
(一)大学生学习目的观的形成
1.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目的观的变化
目标从单一性变为多样性,导致主导目标不明确。高中的单一目标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原来被迫放弃、压缩的目标,被纷纷激活而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其多样化目标往往超过主导学习目标,一时甚至失去主导目标。
目标由一致性变为多层性,失去统一标准。高中的目标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为特征的一致性。上大学后,目标演变为全面发展素质、学习力争全优、准备考研究生等较高层次和“60分万岁”,甚至不想学了的低层次目标。
目标从具体明确变为模糊不清。高中时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直到如何应付各类考试,都十分具体明确。上大学以后,一时失去了学习目标,对学什么、怎样学模糊不清,心中没底,又害怕考试过不了关,心中不免恐慌。
2.大学三年学习目的观的发展趋势分析
大学一年级普遍存在目标失落现象,伴随着焦虑不安心理应付上大学的两次期末考试。因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非常渴望有人帮助他们重建目标。
大学二年级在经历了目标失落后,开始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重建学习目标。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目标初具眉目,但还是感到心中没底。
大学三年级是准备实现成才目标的关键时期,成才活动多与就业发生联系。自觉、主动地,也不排除在就业压力演变的动力作用下,为成才做各种准备。
3.大学生学习目的观发展的个体差异
从大一到大三的纵向目标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大学生的目标意识很重要,它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
从大学生个体的横向分析,从目标失落到目标重建直到目标实现的过程,显示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构成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成熟度、城乡差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学校及教师引导程度、学生互动规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及方法等。
4.大学生学习目的观结构的主要问题
目标结构上重个人发展目标,轻社会目标;重智力、能力、目标,轻德育、心理目标;重职业目标、生活目标,轻事业目标和创业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目标结构不合理,成才难实现。
目标体系上再现为目标内容不全面,目标层次不完整,缺乏中间过渡层次,未构成层次阶梯,从而加大了目标实现的难度。
目标组成上有总目标而缺少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不知何时何地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缺乏从每一次行为积累中逐步实现总目标的自觉行为能力。
(二)大学生目标失落的原因(www.xing528.com)
上大学初期大多数大学生程度不同地出现过目标失落,究其原因如下:
(1)达到理想目标的满足感带来的失落;
(2)对大学想象得过于理想而现实使人失望引起的失落;
(3)失去高考巨大压力出现的失落;
(4)行为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失落;
(5)目标过多、过于分散形成新的失落;
(6)自我实现不如意加剧了失落;
(7)面对较中学要复杂得多的大学生活及社会现实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诱发了的失落。
(三)大学生合理目标的重构
1.确立成才目标,蕴涵社会和时代要求
为实现国家对大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的总要求和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符合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成才目标时,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同时又有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发展目标要服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2.适合个体特点,有利发展个性和发挥专长
目标体系是大学生成才的导向系统,要适合个体特点,不能盲目从众。如不能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别人确立什么目标,自己也是这个目标。重建目标要有利于体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3.形成合理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合理的目标结构,从纵向看,有终端目标、中程目标和短程目标;从横向看,有总目标、分目标和行为目标;从目标构成看,有目标内容、步骤、方法、途径等。目标结构合理表现在内容全面、层次完整、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4.建立层级阶梯,推进成才进程
重建目标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具备操作性的行为目标,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必须做好每一件事,即按行为目标去一一加以实现。例如要实现提高社交能力的目标,你的行为目标就要从与你同班级的同学交流开始,直到与社会任何人群都能自如交往。因此,行为目标要具体明确,易于理解;层次清楚,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