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存环境对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影响
生存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的成才动力的重要因素。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成倍增长,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连年以两位数增长率递增,市场需求增长率相对缓慢,就业市场压力势必增大。据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0%,其中本科生超过80%,专科生40%;2002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212万高校毕业生签约106万,签约率仅为50%,其中研究生约80%,本科生60%,专科生仅为30%。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虽有回升,但也就在70%左右,这就意味着每年还有60万毕业生未能在当年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尚且如此困难,更何谈成才?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择业处处长曹殊对历史变化作了形象的解释。他说,社会大背景的变化、国家建设中心的转移、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毕业生就业必然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行列。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成才无望。相反,新的社会人才评价机制的形成为大学生成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成为大学生成才新的动力。不同的时代气息给人或轻或重、或神圣或平淡的体味,但“大学生”和“人才”这两个字眼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与民族复兴的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是不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被忽略的。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要求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校园里产生反应。例如,市场需要高学历,校园就会出现考本考研热;市场需要宽知识面的大学毕业生,校园就出现文理兼修;市场需要政治素质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校园内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就会骤增。校园内的“计算机热”、“英语热”无一不是市场的驱动。从表面看,这些年来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大学毕业生的智力要素,似乎比较忽视大学毕业生的道德要素,而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更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品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所录用的大学毕业生进行考察,因为从千人一面的毕业鉴定材料上很难看出学生的差别。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客观地评价和鉴定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使它成为用人单位掌握大学毕业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有力依据。也只有这样,市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驱动力才能被显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借助市场驱动才会更有效果。另外,有必要教育大学生在按市场要求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按市场要求加强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但是,这个任务是长期的,它要求每一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统一认识,细致工作,去促使这种思想道德教育的良性循环早日到来。(www.xing528.com)
此外,崇尚竞争与竞争能力不足的矛盾也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困惑。当代社会是崇尚公平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青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使其推崇竞争,所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价值理想促使其追求公平竞争。这既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也是大学生的优点。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虽然推崇和追求公平竞争,但其竞争力并不足。例如,知识储备不足,表现为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社会对其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缺乏相应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准备不足,表现为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对所谋职业的行业现状了解不充分,对企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的要求不明确,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缺乏正确认识,对自己的长远缺乏规划;适应岗位的能力不足,表现为缺乏规范意识,缺乏协作精神,眼高手低,缺乏艰苦创业,从基层做起的意识和精神。这些困难不加以克服,大学生成才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些都是大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影响因素或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