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担负的是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人才,最终使受教育者成为自由全面的人,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科学,掌握工具性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高等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才竞争的综合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素质化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培养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懂得“如何做人”,有着坚定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自尊自强的民族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对一切“可做”与“不可做”的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
(2)具有明晰的科学理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具有很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并具有根据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www.xing528.com)
(3)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充分体现人际交往中合作与协调的伦理价值原则,具有系统的眼光,能处理复杂的关系,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包容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和合作共事。
(4)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人才的价值主要是以一个人活化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整合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标准。培养创造性人才,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负有艰巨的使命,高等教育需实施创新能力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正如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所说:“高等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的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使他们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进入社会,去学习、研究、工作。”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长期形成的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所以,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