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
一、团体心理辅导前的筹划与准备
有许多团体辅导不成功正是由于对团体组建前的筹划与准备太不重视。Gladding指出团体组建前的筹划与准备的重要性:“团体动力学在团体聚集之前就开始了。”任何一个团体在开展之前需要形成一份详尽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这份方案就是整个筹划与准备活动的计划书,也是整个团体活动的操作手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名称
团体名称可以包括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主标题可以正式一些,表明团体辅导的领域和内容。副标题则可以生动一些,可以作为宣传招募成员时的标题,更好地吸引团体成员的加入。团体名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别是要考虑招募对象的理解能力。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团体,名字要简洁活泼,像“找啊找啊找朋友”、“游戏大王集中营”等。团体名称还要注意心理辅导在对象人群中的普及程度,对一些不是太熟悉和接受心理辅导的团体,最好要淡化心理辅导的概念和字眼。总之,名称最好要时尚、通俗、委婉,让大家易于接受,不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感。
2.团体背景和理论依据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因此要对本方案所针对的心理问题及其危害等进行简要说明和解释。同时,要阐明本方案设计所采用的理论依据,如精神分析、合理情绪治疗、行为主义等。团体方案依据的理论模式不同,团体的形式、介入处理的原则与具体的实施步骤也就不同。
3.团体目标
通常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在设置团体目标时,既要设置总目标,也要有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每次活动的目标。具体的目标设置可以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角度进行。目标不能太大太泛,要具体,可操作,可以评估目标达成的情况。
4.团体的性质
不同的团体性质将对团体辅导的整个方案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方案中要说明团体的性质。如团体是发展性的、预防性的还是矫治性的团体?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团体?是封闭式的还是开放式的团体?是结构式、半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团体?
5.团体辅导员
团体辅导员在团体中起着引领和带动团体气氛的重要作用,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中应列出辅导员及协同辅导员的基本资料,如名字、基本经验与培训背景、个人的风格及所擅长的领域等。
6.团体对象与规模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要明确团体招募成员的要求、报名方式、招募与筛选方式。成员的要求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心理需求与特征等。报名方式可以有自己报名、同学介绍、老师推荐等多种方式。招募与筛选方式一般有面谈、心理测试、填写问卷等,可适当解释筛选的原因,避免给未能进入团体的参与者带来负面心理影响。
团体规模主要根据成员的年龄、辅导员的经验及能力、团体的性质与类型、成员问题的类型来考虑。一般中小学团体8~15人比较合适。同时要根据领导者的经验和能力进行判断。经验不足的领导者,人数要少一些;经验丰富的,可以适当增加人数,但最好不超过15人。封闭性团体的人数最好少一些,开放性团体人数则可以多一些。此外还要考虑团体的内容和深度,治疗性团体人数要少,才有利于参加者深入了解自己,让领导者更好地进行引导。
7.时间分配
要说明团体的总体时间安排,如每次活动的起始时间、每次团体活动的持续时间、团体活动的时间间隔等。时间分配取决于团体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总体上看,一个主题的团体活动以8~15次为宜,每周1~2次,每次1.5~2h,持续4~10周;成长团体、训练团体、人际关系团体次数可以少一些,一般10次左右;治疗性团体的次数可多一些,一般10~15次。时间的分配还要考虑团体成员的时间安排,如要错开上课时间等。考虑周全后,一旦定下时间安排,最好不要随意更改,以保持团体活动的严肃性。
8.活动场地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进行团体活动的地点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一些深层情感类型的团体活动一般在室内进行,使团体成员有一种安全感。一些偏向行为和运动的团体可以在室外进行,如“信任背摔”最好能在沙地或草地上进行,既有足够的空间,也可以保证活动的安全。其次是活动场所的布置、陈设、座位安排、舒适程度、色彩、挂图装饰等,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场地内要准备适量的椅子和板凳,在室内围成圈,最好是高低一致,在形式上保证平等。一些特定的活动可能需要特定的设备,如素质拓展的许多活动都需要一些体育设施,心理剧演出需要舞台、音响及其他辅助工具等。
9.形成契约
为切实保护组员的合法利益,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创造一个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环境,以保障团体活动正常开展,最好是辅导员与全体组员商量,达成一份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10.活动过程
从团体开始的签订契约到后来的每次活动和最后的结束,整个过程的活动内容和步骤都要详细列出。每次活动又包括暖身、辅导员的引导、主题活动、团体成员的体验和分享、总结等步骤。
11.效果评估
这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效果评估,才能了解团体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团体成员的想法和感受、团体活动中的一些不足,便于今后改进。
12.特别说明
团体的一些特别的要求、团体所需要的材料和需要学校支持的地方等,可以在最后列出。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
(一)罗杰斯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论
罗杰斯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贡献很大,他曾将团体发展过程整理,并分为15个不同的阶段,其详尽的剖析对初学者认识团体发展很有帮助。
1.无目的漫游
在几乎没有结构的情形下,成员随意走动去接触和认识别人。在这一阶段中,成员有很大的混乱和沮丧感。有些人很安静,也有人进行断断续续的交谈。大家倾向于要求辅导员做出指引提示。
2.对自我表达或探索的抗拒
成员很局促不安,他们彼此之间只有表达“公开的我”的倾向,只有在害怕、冲突时,人们才能慢慢地将“隐私的我”表现出来。
3.对过去感受的描述
即使对团体仍然有不信任,暴露自己也会有冒险性,但渐渐地,分享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感受,已在团体中占有较大部分了,但话中绝不会涉及团体中其他人。
4.消极感受的表达
成员开始讲到自己在团体中负面的情绪。他们负面取向的感受往往首先指向辅导员,随之是其他的成员。这些行动背后的原因是个人感到焦虑和受到威胁而做出防御,同时也借此测试团体的安全度。
5.对个人有意义资料的探索与表达
一旦消极感受被表达出来后,有些人就会很自然地在团体中开始真实表现出自己来。而团体中彼此的信任也因此逐渐出现。
6.在团体内能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感受
成员开始表达对其他人的感受和态度。除了正面的之外,也包括负面的。不过,虽然会有负面的表达,却不会很极端,更不会带有攻击性,纯然是一些个人的反应和感受。结果,大家因此而共同摸索和发展出一种珍贵的信任。
7.在团体中日渐发展出治疗的能力和空间
这时团体发展出一种奇妙的状况,即成员在面对别人痛苦及受苦的时候,能自然地表示出帮助、包容及治疗的能力与空间。
8.自我接受与改变的开始
由于大家都很坦诚和信任地表达和互助,成员已很安心地放下个人的防御和伪装,也开始逐渐对自己有更大的接纳,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这一阶段,成员感到团体中每个人都很实在,都是真实的个体。各人虽然有软弱和限制,但也各有所长。
9.虚伪、假象的舍弃
在时间的流逝中,成员认为大家都应该已经取下了自己的面具,真诚相待。礼貌的话语、对同伴的“理性”理解,与他人表象互动已经不能满足彼此的需要。在团体中,有些成员自我表达,使大家意识到最基本的“会心”是可能的。
10.提供和接受回馈
因为成员明白到自己在团体的重要性,肯定了个人对别人的影响和价值,因此他们会坦诚为别人提供反馈,同时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帮助。
11.挑战
有的时候,别人的回馈用“温和”来形容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它实在称得上是“挑战”。有些挑战是积极的,但也会有少数是消极的。不过,成员们最后都至少能达成最基本的理解。
12.将帮助延伸到团体之外
成员的关系密切,除了在团体中彼此帮助之外,在团体之外,他们也有很人性化的交往和支持。这种行为,对正在经历一种可能很痛苦的自省和改变的成员,往往很有意义,很有帮助。
13.基本的心灵相遇
成员可以具体感受到大家之间的亲密及高度的同感,结果发展出一种很深厚的人际关系。那是一种人与人的真实接触,一种难能可贵的“我-你”关系。而这就是一种基本的心灵相遇。
14.对积极亲密感及积极感受的表达
当团体继续进行时,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态度,就是敢于表达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感受。此时,团体的精神和信任就会由此而建立起来。
15.团体中的行为改变
成员逐渐改变。他们变得很体谅人,富有同感,对人接纳、温暖、诚挚且真实。即团员已经开始踏上自我实现之路。他们不但使个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在人际关系上也得到改善。
关于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他学者的描述也各有异同。如Standford将团体发展历程分成定向阶段、规范建立阶段、冲突阶段、生产阶段及结束阶段五个阶段。Corey和Gladding均将团体发展历程分成团体形成、转换阶段、工作阶段及结束阶段四个阶段。林孟平教授建议将团体发展过程分为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委身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
(二)作者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论
根据学者的理论观点,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将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声明一点——团体辅导活动过程就是团体的生命发展历程,是个自然流程,阶段的划分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有时还会有反复,在此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1.形成阶段
(1)形成阶段成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第一,陌生与好奇。组员初入团体,对团体还不了解,成员之间陌生、客套、同时充满了好奇,急于了解团体的活动和其他成员。
第二,缺乏安全感。成员这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显得紧张、不安,常会担心其他成员能否接纳、尊重自己,自己是否受人喜欢。因此,说话比较小心谨慎。
第三,对辅导员依赖。由于成员间彼此陌生和缺乏安全感,希望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以获得他人的好感,往往对辅导员有很强的依赖感。
(2)形成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一,要消除成员的疑虑和担心。在活动开展之前,辅导员应重申举办团体的目的;强调团体的规则及保密的重要性,必要时签订承诺书;澄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帮助成员的方法;澄清辅导员及成员彼此之间的期望;有时还需通过解释来修正成员对团体的错误观念。
第二,协助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可通过巧妙设计互动游戏,引导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在互动中不断强化,相互熟悉。
第三,形成一种真正安全的气氛。要引导和鼓励成员尽量开放,表达个人感受,同时鼓励其他成员积极地做出真诚的回应和支持,从而在小组中营造温暖、安全、自由的氛围。
第四,辅导员要带头示范。辅导员从一开始就应以身作则,做到以下几点:自由发言;认真聆听;对成员尊重、信任、开放、不具批评性和威胁性;鼓励成员通过集体讨论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2.发展阶段
(1)发展阶段成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第一,试探。在大家了解以后,成员开始改变初入时的客气和浅层交谈,这时会有成员通过试探,了解团体是否安全,确定个人分享的深浅,尝试表达不同的意见。
第二,担心。成员虽尝试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想法,但内心会有矛盾、焦虑和自我防卫。担心别人能否理解、关心、帮助自己;担心在触及个人问题时,自己能否控制情绪;担心团体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冲突。随着互动的增加,讨论时有些成员间会出现冲突,辅导员会受到挑战,有人开始退却,成为旁观者。
(2)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一,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担心,增进彼此的信任。辅导员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带领成员进行自我探索;启发成员进行个人分享;鼓励成员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消除成员的紧张、不安、担心、怀疑等不良情绪。
第二,接纳成员的挑战,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辅导员要坦诚面对成员的挑战,进一步营造温暖、安全、充满关怀的团体氛围。
3.成熟阶段
(1)成熟阶段成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
第一,和谐一体感。冲突过后,团体凝聚力增强,形成和谐的整体氛围;成员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网络,减少了对辅导员的依赖;成员通过沟通和互动有所领悟,尝试去改变自己;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成员对团体活动产生了兴趣并对团体产生了依恋,愿意真心为团体奉献。
第二,全身心投入。成员在团体里能看到别人的真心表露和分享、承诺的兑现,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自我改变的愿望强烈,并且相信团体一定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因此,成员会全身心投入,作较深层次的自我表露、同感和面质。
第三,彼此信任、关怀。在团体中,成员之间开始相互信任、关心和尊重,建立了融洽、亲密的关系;成员开始认同辅导员的能力,对团体里的安全度表示肯定,愿意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团体的发展趋于稳定。
(2)成熟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一,鼓励成员之间的互助。此时,成员之间隔膜消除,坦诚相见,相互回馈,相互帮助,彼此互为资源。辅导员可以以身示范,引导成员更好地互动,但尽量不要控制。
第二,帮助成员认识个人问题的实质。启发成员作进一步的自我探索,通过对个人问题澄清、分析和诊断,逐步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打好基础。
第三,认知重建。成员在团体中宣泄自己积压的情绪后,还须针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重建认知,这样才对改变行为和解决问题有实质意义。
第四,鼓励尝试新行为。鼓励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在团体中尝试新行为,并在所期待的新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并鼓励在团体之外运用。
4.结束阶段
(1)结束阶段成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
第一,别情依依。成员的心情比较沉重,会被强烈的分离感、依恋感、无助感所困扰,他们往往会彼此表示感谢,彼此交谈和留言。
第二,对离开团体后的担心。离开团体后,成员将要自己面对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为此会感到担心、困惑。
第三,有松散现象。意识到团体活动快要结束了,有些成员表现出害怕和犹豫,他们可能用缺席来逃避。考虑到离别,成员间互动的频率和强度降低,团体的影响力降低,成员的自我约束放松。
(2)结束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一,处理离别情绪。可通过临别赠言等活动,启发成员尽情向其他成员表达团体对自己的帮助,分享结束时的个人感受。
第二,处理未完成事项。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做出个人评估,整理自己的学习效果;结合团体目标,对团体发展过程做出总结。
第三,协助成员预备适应外界环境。为成员指明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使成员能将团体经验及感悟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独立、有效地面对自己的问题。(www.xing528.com)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个团体发展的流程:在团体形成阶段,常常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或浅层的共同话题,来增进成员间相互熟悉和彼此信任,以便初步形成团体;之后,团体互动逐渐发展深入,探讨较深层次话题;到了成熟阶段,就成员目前各自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寻求解决的策略;最后是结束阶段。
【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下面介绍一个按照上述团体辅导阶段理论设计的简短的团体辅导方案。
自我之旅
活动一 你我相约
1.组员背景分析
由于组员初次见面,互不认识,比起一般的自我介绍,这一活动能够较好地让大家相互熟悉。
2.活动目标
(1)让组员相互认识并熟悉。
(2)组员间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分享作有效的回馈。
(3)初步建立良好、信任的正向关系。
3.活动程序
(2)让我们彼此相识:自我介绍、松鼠和大树、想要有个家、连环介绍。
(3)让我们彼此相拥:订立团体契约。
(4)活动结束:合唱《相逢是首歌》。
活动二 走近自我
1.组员背景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接触,组员有了一定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培养信任感并初步形成团体合作的意识。
2.活动目标
(1)促进自我了解。
(2)使成员间建立信任,彼此接纳,减少防卫心理。
(3)进一步促进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
3.活动程序
(1)对视与观察、相互放松。(10min)
(2)渐进式放松练习。(12~15min)
(3)关注。(30min)
练习问和答,彼此了解,学习聆听,学习关注别人并应对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分小组,小组的每一个人都被关注一次。
(4)自画像。(30min)
让成员画出“自画像”,可以是写实(长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可以象征(用树,花等)。然后小组分享,每个人讲一讲“为什么我要这样画自己”。最后大组分享。
活动三 我的完全手册
1.组员背景分析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辅导活动,组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信任和合作意识,团体辅导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可以进行较深入的自我探索了。
2.活动目标
(1)促进成员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
(2)促进成员间相互坦诚和接纳,从而互相帮助。
3.活动过程
(1)想象放松训练。(12~15min)
(2)描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30min)
目的:促进自我认识。
操作:发练习纸,要求成员迅速填写完,然后认真看一下并思考自己所写的内容,最后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看了自己所写的内容后的感触。
(3)生命线。(30min)
目的: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做评估和展望。
操作过程具体有以下四点。
①在白纸的上方写上“×××的生命线”,在下方划一道长长的横线,然后在这段横线的左端标上0,表示刚出生,再在右段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终年龄。
②找出自己今天的位置,写上今天的日期,今天的年龄。
③思考过去的我与未来的我:列出过去影响你最大或令你最难忘的三件事;列出今后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或最想实现的三个目标;如果危机降临,你的生命只有24 h,你最想做什么,你会如何使用这仅剩的时间?
④10min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分派守护天使。(10min)
每人手中拿到写有一个同学名字的纸片后,就在上面认真写上祝福,不要让被守护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守护天使。接着辅导员收起来,送至每个被守护者手中。
活动四 一路走过
1.组员背景分析
经过前面三个单元的辅导,团体形成一定的凝聚力,组员对自己有较深入的认识和接纳,但还需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以及处理离别情绪。
2.活动目标
(1)练习关注、欣赏他人。
(2)进一步加强自信。
(3)大家在欢快中结束团体。
3.活动过程
(1)小天使送祝福。(30min)
此次送祝福之后,要求守护天使亮相,并要求被守护者与守护天使拥抱一下。
(2)红色轰炸。(40min)
活动过程:每个人被全体小组成员欣赏一次。要说真话、看见的、观察到的、由衷的,都经历一下被别人欣赏的感觉。最后团体分享感受。
(3)我的收获。(30min)
材料:A4白纸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
操作:指导者将纸笔发下,请成员在纸上写下有关团体的感受和体会。如“在团体中我所学到的三四件事”;“你的个人目标完成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将团体中所学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等。写完后成员分组交流,再到团体中分享。
(4)解开千千结。(30min)
活动过程:手拉手,记住左手是谁,右手是谁。放手,走动,停!伸出左右手,牵住原来的左右手。然后用钻、跨等方法恢复原样。
(5)把心留住。(10min)
大家一起手拉手,聚拢静默30s,最后一起唱《朋友》。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追踪与评价
对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效能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团体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未能解决的问题,使下一次辅导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更应从实际出发,采用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操作简便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对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估。下面从辅导员、成员和活动三个角度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估方法。
(一)立足于辅导员角度的评价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可以根据辅导员是否执行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来加以评估。
1.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主要包括场地是否安全、环境布置能否调节活动气氛、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开场白和游戏等是否充分且具有灵活性。
2.辅导技巧的运用
作为一个团体辅导员应掌握的技巧将在下节详细叙述,此处主要强调以下五个方面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
(1)主题和时间的控制。当成员活动与主题有偏差时,能引导回来。能够控制好时间,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任务。
(2)观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成员的表现,并灵活根据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作出反应。
(3)鼓励。及时鼓励成员的参与和正向表现,尤其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成员。
(4)反馈与连接。对成员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要及时通过插入技术反馈给成员,如同照镜子,帮助成员了解自己或凭借别人的话语看到自己的形象。对活动中出现的零碎资料,也要经过摘要、总结等技术连接起来,使成员获得完整与系统的反馈。
(5)参与。辅导员要和成员一起活动,在参与中观察,不以局外人自居。
3.特殊情况的处理
(1)个别辅导。在团体辅导中通常能觉察到成员的发展危机或各项困扰,辅导员应针对必须辅导的成员予以个别辅导。
(2)转介。若需要个别辅导的人数过多或成员需要的辅导非辅导员专长领域,基于专业伦理,必须将成员转介到辅导室或能够胜任辅导工作的辅导员。
(3)突发事件处理。当团体辅导引起成员间情感互动,特别是产生冲突,或者引起一些人回忆童年经历中不愉快的感受,甚至触发其创伤经历时,辅导员要知道如何应对,及时处理消极情绪,带动和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避免二度创伤。尤其是明显的异常表现,要作适当处理,如在团体辅导后做个别辅导。
(4)对难处理组员的发现与回应。团体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麻烦的成员,如“顽固的谈话者”、“支配者”、“捣乱者”、“抵抗者”、“想难倒领导的成员”、“沉默者”等,辅导员必须对这些人有深入的了解,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技术进行应对。
4.辅导阶段的把握
根据成员互动情况,准确确定本次团体辅导所处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下次处理的方案。
辅导员可以将上述内容按条目排列,制成评估量表,每次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自评,以促进自我觉察和提高。建议在每次评估后,记下此次团体辅导的感受、尝试与突破及对自己新的认识等。
(二)立足于成员角度的评价
着眼于成员的评价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成员在团体中是否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如是否被团体所接纳,情绪是否得到宣泄,是否感到被尊重;②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包括享受到亲密感,增强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体验到了互助合作,获得了自信心等;③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是否增长了见识,包括了解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认识到了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等;④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是否发展了适应性行为,包括学习社会交往技巧,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尝试模仿适应行为等;⑤成员在团体辅导中是否重建了理性的认识,包括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认知,重新建立了合乎理性的认知。团体成员自我评估量表如表11-2所示。
表11-2 团体成员自我评估量表
(三)立足于辅导过程的评价
从这个着眼点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辅导氛围和辅导效果评估两方面。对辅导氛围的评估,主要考察整个过程是否充满民主温暖的气氛,沟通表达是否真诚开放,形式是否多样等(见表11-3)。对辅导效果的评估,主要考察团体目标是否达到,团体是否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每个成员对团体的满意度如何,成员的行为、态度或观念的改善程度如何等(见表11-4)。
表11-3 团体气氛评估表
表11-4 团体效果评估(开放式问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