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生的生涯辅导
一、生涯与生涯辅导含义
(一)生涯的含义
对于生涯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广义的生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全部的生活或全部的生命。
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的田秀兰提出了主观生涯和客观生涯概念,主观生涯指个人内心世界对生涯的解释,个体对生涯的解释因年龄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客观生涯是指大家所共同认识的职业世界结构。台湾学者金树人认为,生涯有三个特性:一是连续性,生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二是整体性,生涯发展是个体在家庭、学校、职业等活动的全部经验;三是独特性,整体经验造就了个体独特的生活方式。
生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生涯也可以说是个人建立在清晰的自我意识基础上,在个人愿意与可能性、理想与现实之间权衡利弊后的持续系列的选择过程,其选择对个人而言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涯不仅仅是与职业角色有关,它也意味着个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而且各种角色均可以为自己或他人创造价值。人一生中所参与的活动,所有发生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是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
【视野扩展】
什么是生涯
沙特尔: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舒伯: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
格拉塞:生涯是指一个较高的职位或较专门的角色之连续移动。
麦克弗兰德:生涯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
霍德和班那兹:生涯包括个人对工作世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对非职业性或休闲活动的选择与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
霍尔:生涯是人终其一生,伴随工作或职业的有关经验与活动。
麦克丹尼尔斯:生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形态。
韦伯斯特:生涯指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历程。
祖克:生涯主要是指因职业与工作而带来的活动与职位。
(二)生涯辅导的含义
生涯辅导(也称为生涯教育或生涯指导),是辅导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特别是生涯辅导理论和个体发展特点,提供一套有系统的计划,协助学生进行生涯探索、选择、决策和规划,实现生涯适应与生涯发展的活动。生涯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个分支。生涯辅导往往以生涯问题开始,但其间交织着其他心理问题的辅导。
生涯辅导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生涯向着健康、成熟方向发展,即促进学生的生涯成熟。生涯成熟包括个体生涯成熟的程度和选择的准备程度。个体生涯成熟度越高,选择就越明智、恰当。生涯辅导既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概念和清晰的自我意识,能依据个人特点、环境条件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生涯规划,理解和尝试各种角色,特别是职业角色的探索,对职业和生活的发展做出合理、合适的抉择,促进生涯健康发展;又要对生涯探索、生涯抉择有困难或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协助其做出符合需要的生涯规划和抉择。
生涯辅导最早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职业指导运动。1907年,美国密歇根州一所公立学校总监戴维斯首创系统指导项目。他鼓励英语教师把指导课程纳入到作文课堂,以帮助学生发展个性,避免问题行为,并把课程内容与职业兴趣联系起来。同期,美国的其他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各种项目不断地完善戴维斯的工作,如伊莱·韦弗在纽约所做的组织指导服务,安娜·Y.里德在西雅图学校开展的指导项目等,最终促成了学校咨询职业的萌芽。不过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帕森斯是美国职业指导的发起人。1908年,帕森斯组建了波士顿职业局,专门为年轻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1920年以后,在威廉森的影响下,职业指导在大学开始盛行。1950年以后,霍兰德将人格和职业两者概括为六种基本类型,提出了类型人,并编制了相应问卷以用于职业指导。与此同时,职业指导在罗杰斯、舒伯等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步转向生涯辅导。舒伯使帕森斯、威廉森的静态的一次性完成的职业指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选择转向。罗杰斯心理治疗理论促使职业指导的指导观念向职业辅导转变,导致教导式职业指导逐步被“非指导”所取代,一些职业辅导者开始坚持“三不原则”(不主动、不判断、不指导)。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业辅导的内涵从职业生涯逐步扩大到家庭生活。以舒伯的生命全程理论为代表,强调人生的整体发展,用生命全程和生活整体的观点探讨职业生涯辅导。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人生的整体发展包括了个体生命历程中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及在角色上的投入程度。由此可见,有关个体的自我发展、角色发展、终身发展都融入职业辅导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生涯辅导。
二、生涯辅导理论
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不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期间更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理论,各种理论因其理论支点不同而各具特色。纵观各种生涯理论发现,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人格理论和发展理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把生涯辅导理论分为两大类,即特质因素论和生涯发展论。
1.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理论是最早提出的职业指导理论,强调个人的特质与所选职业的匹配关系。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对人生特别重要,除了选择丈夫或妻子之外,人生再没有第二种选择比职业选择更重要。他在其《职业选择》一书中提出了选择恰当职业的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对自身性向、能力、兴趣、资源和局限的明确认知;二是熟悉不同职业要求具备的知识、优势与劣势及补偿;三是对前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职业指导者就是要帮助个体了解自我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提供职业信息,通过分析个体与职业两个因素,协助个体对职业选择做出决定。随着心理测量的兴起,职业指导更强调测量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态度,引导受辅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职业。
20世纪60年代,达维斯和洛夫奎斯特提出的工作调适理论。这一理论和传统特质因素论一样,强调工作者的能力、价值观、人格和兴趣的评定,以及这些因素和职业的相互关系,同时重视个体不断寻求并维持与职业环境之间的协调。早期的职业辅导,只强调个人性向、能力及能力倾向、兴趣与职业条件的匹配,而忽略个体在职业选择中的变化和发展。工作调适理论不仅仅停留在职业选择上,而是开始关注个人职业发展变化过程,将静态的特征与动态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也预示了生涯辅导理论的发展趋势。
2.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基于人格发展的观点,认为生涯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持发展理论观的生涯理论有多种,其中,舒伯的生命全程理论最有代表性。在此主要介绍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如前所述,舒伯认为生涯是指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即包括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也是人自青春期到退休之后的一连串有报酬或没报酬职位的总和,甚至包括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从舒伯的观点看,实施生涯辅导就是一种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舒伯认为,个人生涯中的角色的消长,与年龄、社会期望和个人投入时间及情绪有关。他将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15岁)成长期,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了解工作意义,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个体主要以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对现实世界进行不断的尝试,以逐步发展自我概念,修饰自身角色。
第二阶段(15~24岁)探索期,主要任务是使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且实现职业偏好。个体通过学校、社团、打零工或休闲活动,以此对自我能力、角色、职业进行探索。
第三阶段(24~45岁)建立期,经第二阶段的探索、尝试后,最终确立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考虑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此期的特点是统整、稳定、求上进。
第四阶段(45~65岁)维持期,主要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此期个体仍然希望继续维持属于自己的工作“位子”。
第五阶段(65岁以上)衰退期,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角色以满足需求。由于生理和心理机能的衰退,个体要从积极参与的角色上退出来,通过寻找和发展新的角色来应对人生的衰退期。舒伯认为,生涯发展阶段先后相连,循序渐进,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每个阶段特定的发展任务的完成,总是与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状态有关。每个阶段都涉及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这是一个“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舒伯还提出拱门模型(也称生涯彩虹门),以描述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所经历到的不同角色的多变性。依此观点,生涯辅导的实施策略与程序主要有:①生涯评估,以确定个体的生涯成熟度;②利用会谈技巧,对受辅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式和非指导式辅导。其具体的方法有生涯自传、抉择日记、画生涯彩虹图等。
三、生涯辅导的目标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舒伯的生涯发展(见图10-1)的第一阶段后期和第二阶段前期,即跨越了成长期和探索期,其生涯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了解工作世界,不断探索各种角色,形成职业偏好,并使之具体化。可见这一时期的生涯发展特点是,个体在与世界的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人生的多种角色,逐步确立职业偏好,并使之具体化,为今后继续接受教育和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因此,生涯辅导的具体目标可确定为帮助学生认识并发展自我;引导其做好生涯规划;协助其做出恰当的生涯抉择。
图10-1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
(一)帮助学生认识并发展自我
生涯辅导要帮助青少年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具体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价值观、兴趣、期望、对职业的喜好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取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了解工作世界对自己生涯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生涯辅导要引导学生在正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做生涯规划,设计自己的生涯发展,具体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工作世界,获得有关职业的本质特点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引导学生做多种角色实验或角色扮演,以获得有关角色感受;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偏好,并使之具体化;确定自己的生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三)协助学生做出生涯抉择
生涯辅导要协助学生做生涯抉择。生涯抉择对个人的人生会产生极其重要且长远的影响,生涯抉择的结果具有不可逆性,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明了抉择的意义;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抉择类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抉择阻力和助力;帮助学生发展做决定的能力。
四、生涯辅导内容与实施策略
(一)生涯辅导内容
依据生涯辅导的目标,生涯辅导的内容可以确定为自我辅导、生涯抉择、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辅导。
1.自我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并发展自我,应该开展自我辅导。其辅导的内容主要有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的重要性、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
(1)自我概念及其对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如前所述,舒伯的强调成长期形成自我形象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自我系统是个体维护自己的同一性,与外部世界进行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关键因素。自我包括作为观察者的主体的我和作为被观察的客体的我。通过主体我的自我认识(观察)作用,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关于自我的图式,即客体的我。我们常常将这一自我图式称之为自我概念。人格心理学中把自我概念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即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评价。它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内心及人际行为和活动。它不仅包括对自己的记忆,关于自己的特质、动机、价值及能力的信念,自己最想成为的自我(理想自我)和预期想要成为的自我(可能的我),对自己积极的或消极的评价;也包括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信念。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感受和体验自我。自我概念具有动力作用,它不仅是个人用于组织信息和激发行为的标准,还可以指导注意的方向,影响个体的动机。因此,自我概念对个人生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正确地认识自我。所谓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
的实际相符合,也就是准确地知觉到自己的特点、长处、发展的可能性、不足及发展的局限性,正确地把握自我与他人、组织、社会的关系,看到个人的存在和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组织和社会的支持。不过,人们在认识自我时,常常会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要么描述自我时肯定程度偏低,要么描述自我时肯定程度大大超出实际的自我发展状态,前者为低自尊,后者为高自尊。两者对个体的情绪体验和行为都具有负面的影响。尽管生涯辅导的目标是指引受辅者“去哪里”,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先要知道“我是谁”。正确地认识自我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如观察自己的外表和体质状况,观察自己在公开场合和独处时的言行举止,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等。二是与他人比较。自我观察所得的信息,往往只有在与他人比较时才有评价的社会意义。当然,与人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但通过比较并不必然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如果比较不当,还可能产生消极后果。与人比较时,一定要把握的共同标准、比较的条件,比较既要重本质和质量,还要注意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三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是认识自我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评价,重视多数人的相同评价。与此同时,要冷静地分析和对待他人的评价,特别是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为了让他人更多了解自己,要多与人交往,这样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对自己会具有更大价值。
(3)发展自我。自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关于“我”的概念系统,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其自我的内涵不断变化。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正确在认识自我还只是设计个人生涯发展蓝图的第一步。生涯的发展取决于自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体必须不断地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调整和建构自我概念。因此,个体必须了解个人兴趣、价值观念、成就及能力对未来生涯选择与发展的影响;明了个人目标及成就的实现,与当下的积极工作及学习态度是有密切关系的;懂得在完成未来的生涯目标之前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教育训练;明了自我概念改组的必要性,清楚这种改变是个人成熟及适应社会需求的结果。总之,自我的发展意味着个体不断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即不断将可能的自我变成现实自我的过程。由此也决定了在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时,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2.生涯抉择辅导
生涯抉择是确定生涯目标和后续的行动计划的关键前提,具有不可逆性,对生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且长远的影响。从时间看,生涯抉择有短期、中长期之分。如每学期选课,这是短程目标抉择,而升学、择业就属中、长期的抉择。所有抉择都与个人的抉择能力有关。因此,生涯抉择辅导内容主要有分析自己的抉择特点;明了生涯抉择条件;提升抉择能力。
(1)分析自己的抉择特点。通常按生涯抉择过程的特点将生涯抉择分为9种类型。
①计划型。抉择的个体了解自己,按想要的去收集各种资料,冷静且客观地考量各项条件,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按步骤做适当选择。其特点是理性选择。
②犹豫型。抉择时考虑的选项较多,不能做确切的判断和评估,反复思考,拿不定主意,直到最后也不能做出决定。其特点是决定慢。
③直觉型。不管外在条件如何,只凭个人直觉做决定,往往无法说明做决定的原因。就这样决定了。其特点是决定快。
④依赖型,每次决定时,总希望有人可以告诉自己如何做,或者决定时常常受其他人的影响,不能依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做出抉择。其特点是依赖他人。
⑤宿命型,需要做出决定时,常常要求神占卜、算命看相,把决定权交给命运或听天由命,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算命的说自己读工科有前途,那就选择读工科。特点是放弃选择权和听天由命。
⑥无力型。消极懈怠,知道明天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却不知道如何行动。特点是无奈。
⑦冲动型。在没有周密思考之前就急于做决定,大大咧咧,选了再说,如果不好或是行不通再重新选择,而下一次可能还是冲动性地做出决定。其特点是急躁。
⑧苦闷型。总认为做选择是很烦人的事,典型特点是烦躁。
⑨叛逆型。做决定时,不愿意听他人的意见,甚至是他人建议这样做,偏偏不这样做。或者是要求他人给自己建议,但最终却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决定。特点是看似很喜欢听取他人意见,实际却一意孤行。
分析自己属于哪种抉择类型,明确修正和改进抉择方式,养成计划型抉择风格。
【视野拓展】
一切操纵于你之手
意大利威尼斯的山上,住着一个智者,相传他可以回答任何的问题。有一天,两个顽皮的小孩想要愚弄这位智者,并试试看他是否如传说中这般有智慧。于是,便抓了一只小鸟上山去找这位智者。其中一位小男孩把小鸟握在手心,问这位智者,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只见这位智者缓缓地说:“孩子,如果我说这只鸟儿是活的,那你一定会把他捏死;若我说它是死的,你就会放手让小鸟飞走。你的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啊!”
其实,每个人的手里都掌握着攸关成败的种子,成败与否全在一念之间。(www.xing528.com)
(2)明了生涯抉择条件。一个人是否能做到理性的选择,取决于诸多因素,好的生涯抉择,不仅取决于对自身和环境变量的认识,还与生涯目标的选择有关。值得提倡的生涯抉择要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回答下列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能力?我要决定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选择?每种选择的可能后果是什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决定?环境、时间对决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做此种选择而非彼种选择?如何才能达到目标?
第二,正确地了解自己,即诚实地面对自己。如明了自己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期待,别人怎么看我。可以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来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来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和好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第三,确定生涯目标要坚持具体可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谓具体,如“年收入50万”好过“赚大钱”,可行就是经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所谓循序渐进,就是生涯目标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分层目标,而不是只有一个笼统的终极目标。
第四,不断地培养做决定的能力。愿意学习他人好的抉择方式,反省自己的抉择风格,敢于做决定,勇于承担责任,逐步提升抉择能力。个体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工作环境的资源信息,犹豫甚至恐惧,以及来自家庭、社会、人际方面的压力,常常造成我们抉择困难。这时要学会寻求社会支持。诚心诚意听取他人意见,表明自己做决定的原因,并接受他人建议,调整最初的选择,以争取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为实现生涯抉择争取外部支持。不把应对环境压力看成是自己“必须”,而是认为这都是在做选择。当我们明白“是自己要这样做的”,而不是被勉强的“必须心态”时,我就能体验到是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抉择,这才能激发自己生命的力量。
3.生涯规划辅导
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人的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主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休闲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这些计划。生涯规划将一个人的全部时间、生活与工作领域,以及在这些领域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及其活动经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人生全景架构图示。在这个全景图中,职业生涯规划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职业不仅不断地为个体提供收入,而且决定着个体的社会地位。一个人要描绘自己的人生全景图示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认识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即生涯探索),以及抉择及计划技巧。关于自我认识与自我辅导相同,而有关抉择则在接下来的部分讨论,在此重点讨论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以及设计生涯规划的技术问题。
对工作世界的了解,需要发展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生涯发展取决于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环境间的互动,以及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适应,这就有赖于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环境的认识能力。为此,生涯规划辅导要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会了解环境的特点,把握时势发展的热点与趋势,掌握适应的技巧,学会应付的压力,创造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辅导可以借助于升学或就业准备,引导学生了解生涯计划的过程,学习协调各因素关系,把工作、娱乐休闲和个人潜能发展结合起来,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了解工作获得的个人条件,掌握就业信息和升学信息,了解目前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或升学之间的关系,并知道如何申请一份工作和如何选择填报大学专业志愿,知道未来在升学或就业方面有哪些选择并知道如何做准备。此外,还要熟悉职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个人工作表现及成就的因素。
总之,生涯辅导内容要能体现生涯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主题,培养生涯发展能力,掌握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在面对各种抉择情境时,做出适当而合理的选择。同时,依环境变化和个人的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和修正生涯规划。
(二)生涯辅导实施策略
生涯辅导可以通过生涯辅导活动课程、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途径进行,还可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进行,辅导过程中可以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就其具体实施策略而言,主要有认识自我的策略、生涯探索与生涯抉择策略、生涯规划策略等。
1.认识自我的策略
(1)自我评估策略。自我评估主要有标准化心理测验、增进学生自我了解的专门辅导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了解真实的自我。
标准化心理测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状态;Marsh的《自我描述问卷》用来评定多维度的自我概念。《自尊量表》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缺陷感量表》用于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及自尊。《自尊调查表》用于评定对自己的态度,最初是为儿童设计的。《个人评价问卷》用于评定自我评价的自信维度。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验时,要注意安全性,施测过程要科学,且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答题状态,要向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解释测试结果,以使他们正确获取、理解和使用测试结果。
自我了解的专门辅导活动,如让学生完成命题作文,题目可以是“我的兴趣”、“我的特长”、“我的志向”、“我的父母”,等等,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或者设计主题辅导活动,如“兴趣博览会”、“评选班级之最”、“增强自信”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同学眼中的自我,同时也增进对同学的了解,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再如,“你喜欢干什么”、“你能够干什么”、“我的习惯”、“未来畅想”、“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和你”等,也可以作为自我了解的活动主题。
(2)坦诚策略。鼓励青少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接受不完美,做到恰当地自我肯定;对于他人的无理要求,学会说“不”;别人评价自己时,要洗耳恭听。这种策略也可以用于自我了解的专门辅导活动之中。
【知识窗】
认识你自己的二十问法
认识自己也是需要方法的,这里有一个认识自己的方法,具体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问自己10次或20次“我是谁”,请将你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例如,我是某某,我是某某学校的学生,等等。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写出来,不要有顾虑。回答每次提问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了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
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了几条,哪些方面的内容最多。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感到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
(2)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中学生”,“我是男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个诚实的人”,“我胆小”等。中性情况,即谁都不能作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有好的、令人满意特征评价,也涉及自己的不足之处。若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自满;若只有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自信不足。
(3)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条涉及未来,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答案中没有一条涉及未来,则可视为对未来考虑不多。
2.生涯探索与生涯抉择的策略
(1)生涯探索策略。实施生涯探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专门的生涯探索辅导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创业、职业大搜索、高校专业大侦察、我的职业、我未来的家、我的休闲生活、我的老师、我父母的工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扮演、模拟、想象中体验多种角色要求,体验工作和生活乐趣,发现工作意义,思考职业选择,明了各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问题。二是通过访问、讲座和参观,如组织学生访问已经毕业的校友,询问他们所就读专业的情况或工作环境。邀请毕业生或成功人士到学校举办讲座,以了解大学专业或职业市场的变化状况、未来人力资源供需概况及发展趋势。以参观方式了解某些大学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形。三是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工作机会或学期中的相关实习机会,让学生亲临工作世界,获得直接体验。
引导青少年进行生涯探索,还可以借助于学生对学校教育目标、课程安排、与升学及就业的关系、学习成绩与升学的关系、毕业后可能的升学或就业的途径及应做的准备等方面的了解来实施。
【视野拓展】
生涯探索小游戏
完成句子
第一步,请完成下列句子,体会人人都要有职业以及职业的意义。
我将来想干_______________。
我以后会是个_______________。
我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__。
到了一定的年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_。
我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成功是_______________。
对我来说,职业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与同学分享你的体会,看他们是怎样完成句子的,他们有什么看法?
第三步,想一想,并与同学讨论:职业到底是什么?
(2)生涯抉择策略。教学生收集信息的技巧,学会寻找、评估、并解释所收集到的生涯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并分析传记中人物所完成的生涯目标。设计选择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做出决定的基本程序,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掌握抉择的一般程序:第一,界定问题;第二,制订行动计划;第三,澄清价值;第四,找出各种行动方案;第五,评估可能结果的得失;第六,有目的地排除不适合的方案;第七,开始采取行动。
3.生涯规划策略
(1)形成生涯规划的策略。设计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体明了工作、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前进的动力。形成生涯规划,首先要掌握生涯规划的设计要领,其次熟悉生涯规划的结构。设计生涯规划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走哪条道路?需要如何走?花多少时间走?
设计生涯规划的要领有五点。第一,盘点自我现状。包括个人现状(人格特征、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价值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符合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休闲管理、人际关系与人际资源等)、家庭现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家庭对自己的发展所持的态度和期望,家庭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的资源有多少)、个人未来打算(事业追求、工作成就、工作收入、休闲追求)。第二,评估生涯发展环境,包括工作环境、职业条件、配偶、生存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素、人际关系、家庭条件。第三,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目标与计划(5年、10年、20年至退休的职业发展规划)。第四,提出实现生涯目标的具体实施措施和保障,并在生涯规划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如学好每一门课程,保证顺利毕业,然后进入大学,等等。第五,计划、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效的时间管理,是生涯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关时间管理,参见本章“第四节时间管理辅导”部分。
熟悉生涯规划书的基本结构:前言、自我评价、确立生涯目标、生涯环境评估、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目标、实施策略和步骤、可行性评估、结语。
(2)求职策略。求职策略主要有四种。第一,推荐自己的策略,包括学习如何撰写履历表和自传,设计求职简历。第二,求职面试策略,主要是打造第一印象,包括言语表达(准确、精练、平易、生动、言语与非言语恰到好处的结合)、动作举止(神情自若、优雅大方)、服饰仪表(整洁、大方、端庄、简练、得体,头发、面部要整理干净,女性不要浓妆)。第三,正确使用非言语行为传递信息,察言观色,识别面试官的情绪,沉着应对。第四,把握面试过程的细节。开始和结束时,注意礼貌,保持微笑,握手要坚实有力,但不宜过紧,且手要保持干净。离开时要表示感谢,然后开门,退出,且轻轻关上门。中间环节要保持姿势稳重,站直,坐正,身体动作幅度不要夸张,身体也不要随意抖动。总之,注意细节。
【心理拓展】
生涯辅导专门活动举例
(一)活动名称——我是千面人
(二)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角色自我探索,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涯角色的多样性;懂得生涯发展中,角色的变换特性。
(三)活动组织
一个班级为单位,先分小组活动,4~8人为一小组。
(四)活动时间:45min。
(五)场地准备:教室。桌椅按活动要求摆设。
(六)实施程序
第一阶段:由辅导老师做主持人,负责现场组织活动。说明活动目的、内容、活动过程和要求,最后分组,宣布活动开始。
第二阶段:学生分小组活动,人人参与,描述自己过去、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及今后可能要学的角色。
具体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①列出自己过去曾经扮演过的角色。
②列出自己现在正在扮演的角色。
③比较其间的异同,说出改变的原因。
④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
⑤在未来的五年中,可能会增加的角色是什么?
⑥哪些角色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关?
⑦这些角色组合起来,会是怎样的生活方式?
⑧各种角色对自己有何意义?什么时候角色要加重,什么时候角色要减少其重要性,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辅导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要以欣赏的眼光巡回观察各小组的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指导,把握活动方向,澄清和反馈学生有关信息。
第三阶段:讨论。小组推举学生代表发言,讨论生涯角色的变化意义。
第四阶段:辅导老师小结,宣布活动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