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的消费辅导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

学生的消费辅导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土壤学中消费者被解释为生态系统中以食用方式消耗动植物产品的动物及微生物。确认消费者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基于人类消费活动的特点,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辅导重点在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这种辅导不带有强制性,这也是心理辅导的特点之一。

学生的消费辅导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

第二节 学生的消费辅导

一、消费、消费者与消费辅导的含义

(一)消费的含义

所谓消费,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劳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的使用与消耗。个人消费则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自己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消费是指后一种情况,即个人消费,这是人们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这种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动机、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等。

(二)消费者的含义

对消费者的界定,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解释。生物地理学认为,消费者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异养有机体;海洋生物学认为,消费者是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需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生存的生物。在土壤学中消费者被解释为生态系统中以食用方式消耗动植物产品的动物微生物。这些定义中的共同之处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的一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显然,这些定义不符合我们所要讨论的人类消费者。

在各国法律中,消费者概念不尽相同。确认消费者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经济领域为确认标准,认为凡是在消费领域中,为生产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质资料的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不论是生活消费还是生产消费,都属于消费者;二是以消费目的为确认标准,认为消费者仅指以因个人生活消费目的而购买、使用商品的人;三是以自然人为确认标准,强调消费者的自然人属性。如美国的《布莱克法律词典》认为,消费者是那些购买或使用、持有、处理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将消费者定义为“为了个人目的购买或者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没有明确地定义消费者。而我国福建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规定:消费者是有偿获得商品和接受服务用于生活需要的社会成员。江苏省《保护消费者权益条例》把消费者定义为有偿获得商品和服务用于生活需要的单位和个人。

基于人类消费活动的特点,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对消费者来说,他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即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或销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消费者具有以下法律特征:①消费的主体是个人和单位;②消费的客体是商品和服务;③消费的性质是生活消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类;④消费的方式是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即消费和使用的有偿性。简单地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盈利性、非专业性的,目的是获得某种使用价值,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对其产品和服务又缺乏专门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所以极易受厂家、商家广告宣传、促销方式、商品包装设计,以及服务态度的影响,易导致不理性的消费。

(三)消费辅导的含义

消费辅导是指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在消费活动中维护个人消费权利的一种人际帮助活动。

有人认为消费辅导就是消费教育理财教育,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消费辅导与消费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消费辅导与理财教育之间,其相异之处应远甚于相似之处,两者之间不能简单互换。理财教育的范围广泛,理财教育重点在于教人掌握现金流量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打理好一生的财物,即治理财物。消费辅导重点在学生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这种辅导不带有强制性,这也是心理辅导的特点之一。新近的消费辅导内容中也增加了理财的内容。

二、消费辅导的目标

(一)确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一个人是否会做出消费决策,采取消费行为,是与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有关。简单地说,消费观为我们提供消费的理由,消费者是否购买,购买什么,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购买,为什么会选择此消费行为而不是彼消费行为,这些都受一个人的消费观影响。

消费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避开不利的、消极的消费行为,追求恰当有益的消费行为。

(二)掌握消费知识和技能

消费辅导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消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消费经济学常识、商品知识,商品标识的鉴别知识,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保护与维修方法,掌握购物技巧。

(三)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

消费辅导要引导学生养成有计划、适度消费的习惯,学会制订和执行消费计划,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方式,避免形成消极或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一旦形成就是一种习惯化的消费方式,改变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我们要通过消费辅导提升学生的认识,明确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尽早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选择理性的消费方式。

(四)形成维权意识

消费辅导要帮助学生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发展维权能力。通过消费辅导让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学会识别各种损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掌握消费维权的途径和方法,能够保护自身的权益,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三、消费辅导的内容及实施策略

(一)消费辅导的内容

消费辅导的内容主要有消费观、消费知识与技能、消费行为及消费维权等方面。

1.消费观辅导

消费观辅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消费观对消费行为的重要意义,明确消费观内涵,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人们对待消费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经济思想史上存在三种消费观:节俭消费观、奢靡消费观和适度消费观。节俭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奢靡消费观主张为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消费者可以大量地、无节制地占有和消耗物质财富。适度消费观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又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而是主张消费时既要考虑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要考虑他人利益乃至社会的利益,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节俭消费观是形成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消费观,从资源有限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节俭消费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说,却有不合理的方面,特别是在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不利于社会发展。但总体说来,节俭消费的利大于弊。如果我们从消费反作用生产的角度分析,特别是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而且矛盾主要在于消费而不是生产的情况下,那就需要刺激消费,此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奢靡消费会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奢靡消费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消费观。

节俭消费可能导致消费不足,而奢靡消费易导致过度消费和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消费观都存在不合理性,尤其是后者的危害性更大。适度消费观摒弃了节俭消费和奢靡消费的消极因素,同时吸取了两者合理的因素,既考虑了自身需求与欲望的满足,又兼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个人而言,它使消费者不堕落为拜金主义者,变成一个享乐狂人,又不至于为生活清贫而烦恼。对社会而言,既有利于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兼顾了社会的长远利益。可以说,适度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或者说是一种绿色消费观。适度消费观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自律精神,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我们当下应该提倡的消费观。

消费观念上,青少年学生中还存在有不少误区。米珍等研究者对城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零花钱的消费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如与零花钱较多的学生相比,零花钱少的学生中2%的有自卑感,3%的小学生有嫉妒心理,29%的小学生则表现出强烈的羡慕感,还有1%的小学生曾有从零花钱多的同学那里得到一些零花钱的想法。石绍华、郑钢等研究者研究表明,感受到消费压力的青少年,其压力来源于追求流行,或与同学攀比,购物时多考虑商品是否流行,同学有没有这样的物品,而不是考虑商品质量、价格、品牌等更为实际的问题。这些研究表明,对青少年开展消费观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即适度消费观,具体来说,在消费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做超出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不提前消费或是不顾后果的消费。②节制欲望,理性消费。盲目反对人的欲望追求不是一种科学的消费态度,但一味地放纵也是不可取的。人生而有欲,且欲壑难填。适度地控制欲望,恰当地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真实需要的消费品,不赶时尚,不攀比,减少冲动消费,做到物尽其用,不奢侈浪费,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匮乏的自然资源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有责任调节消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在生态保护框架下消费,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文明消费者,不做剥夺其他物种生命的猎奇、怪异消费者。④奉行节约,勤俭消费。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应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消费精神。为了做到勤俭节约,父母、老师应积极配合,学校要鼓励和奖励节俭消费的学生,父母不能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自己的子女在校学习期间吃好、穿好、用好、玩好,并以“再苦不能苦孩子”来自我安慰。⑤提升品位,高尚消费。人的消费包括物质性消费和精神性消费,在物质消费上要节俭,在精神消费上要高尚。只有提升精神消费的品位,我们才能克服不良的消费心理,如猎奇、炫耀、攀比、享乐、从众等,走出消费误区,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理性的消费者。

2.消费知识、技能辅导

要做到理性消费,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消费知识。

第一,帮助学生明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不仅享有消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消费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条。①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②选择商品时应保护商品,在接受服务时应尊重服务人员。同时,要遵守经营场所的秩序,爱护设施,不得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利。③爱护公共消费资料和消费场所,不得污染环境。④不损害其他消费者权益。⑤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投诉、起诉时,有如实反映情况,及时提供有关证据资料,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义务。⑥承担因自身过错而造成的损害。

第二,传授一些消费知识,如日用品的选择、鉴别、采购;商品广告的宣传技巧,各种促销方式,商品价格变动等。

第三,介绍一些消费活动中的小技巧,如,购买商品时,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尝试揣摩经营者心理、日用商品质量鉴别等。同时,揭露伪劣商品的推销伎俩,帮助学生提高对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性的经营手段的鉴别能力,以防止因缺乏相应知识,上当受骗,使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帮助处理好需求与愿望满足之间的关系。作为家庭成员的学生,要懂得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应该服从家庭的利益和需要;在需要满足的层次上,首先要满足生活的必需开支。

第五,教学生理财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小就学习打理人生的财物。善于理财,有助于理性消费。

3.消费行为辅导(www.xing528.com)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是消费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消费行为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做理财计划、消费计划,学会记账,形成良好的消费模式。一个习惯于随意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人,很难做到理智且节俭性消费。

石绍华、郑钢等学者对北京中学生消费行为研究提出,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有谨慎型、流行型、攀比型和实际型四类。攀比型的消费者很在意别人有什么东西,并且注意购买流行的东西,其典型特点是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实际型的消费者既注重质量,又关注价格,兼顾品牌,平时还比较注意存钱,是比较好的消费行为类型。石绍华、郑钢等认为,北京中学生消费谨慎型和实际型者居多,但攀比型消费行为也略有增加。

还有将消费行为分为计划型、随意型、节俭型三类。计划型消费者按收入实际情况和生活目标计划进行消费,比较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等不理智的消费。随意型那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临时兴趣消费,对整体消费效益考虑少,突出的特点是钱多多花,钱少少花,容易出现盲目消费和浪费性消费。节俭型的消费者在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并且善于利用再生性消费。不过节俭有时也可能导致因过量购买便宜货而造成积压性消费,甚是浪费性消费。总的说来,有计划的消费行为是可取的。

并非钱多才需要理财计划,自己要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分配好零花钱的用处,慢慢地就会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对支出要有消费计划,这有利于控制消费冲动,不随意消费,坚持不该花的不花。好的消费习惯,意味着可以有计划地管理和使用金钱,减少盲目消费、突击消费、冲动消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

鼓励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记账可以帮助我们随时了解自己的消费状况,反省消费的合理性,使自己的钱花得明白而有节制。

此外,还要教青少年善用信用卡。现代社会使用信用卡已经非常普遍,青少年透支信用卡已经是常有的事,有的还因此触犯法律。因此要培养青少年合理运用信用卡,养成正确用卡的观念。

4.消费维权辅导

在消费过程中,如果缺少对自己权益保护的意识,或保护手段不力,会使自己在经济利益或精神上受到损害。因此,消费辅导要增强青少年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7条到第15条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它们依次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取赔偿权、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

具体说来,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可以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并有权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有权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消费活动,并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社会团体;有权获得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及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的人格和民族风俗习惯必须受到尊重;消费者还有权监督、检举或控告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检举、控告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在保护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可以对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提出了解决争议的五种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是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因商品和服务发生争议时的首选解决途径。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建立在双方自愿、平等基础上的。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协会的职能之一就是接受消费者投诉,并就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消费者协会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认的商业道德,在双方自愿接受调解的基础上,协助双方解决纠纷。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当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可以根据情况向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申诉,如向物价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技术质量监督等部门提出申诉,以求得行政救助,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

(4)提请仲裁。以请求仲裁来解决争端,在国内外的商贸活动也是比较常见的。消费者的权益争端也可通过这种形式得到解决。不过,一般的消费活动中,用仲裁来解决争议的比较少。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行政处罚不服时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消费者为求公正解决争议,可以依法行使诉讼权。当然,依靠司法审判,是解决所有争议的最后手段。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至39条还规定了五项特定规则。即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者先行赔付;生产者有连带责任时,可以要求生产者赔偿;在接受服务时,可以向服务者要赔偿;企业变更后仍应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向营业执照持有人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柜台租赁期满时,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要求赔偿;可以向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要求赔偿。

(二)消费辅导实施策略

实施消费辅导的主要策略有开设消费知识讲堂、举办理财讲座、体验消费活动及家长消费心理知识心理讲座、评估学生的消费习惯、节约教育等。

1.开设消费知识讲堂

将消费辅导与其他心理辅导一并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之中,或是在学校心理辅导规划中列入消费辅导的内容,将消费知识讲堂固定化。传授的消费知识包括商品知识、消费者权益及维权知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责任、经营者商品和服务的常用促销方式、商业广告的识别、商品真伪的常用鉴别知识、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影响等。

2.举办理财讲座

通过不定期地聘请有关投资金融专家给学生举办有关理财讲座,介绍一些实用的、先进的经济知识和理财方法,为学生学会理财提供帮助。

3.体验消费活动

辅导者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消费活动,在消费实践中培养消费技巧。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商场或展销会了解交易情况,鼓励学生在家长或亲友的帮助下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家庭日用品等,使学生不仅体验消费,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有关的商品知识,增强生活能力。

4.举办家长消费心理知识讲座

举办家长消费心理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家长认识到家长的消费观及消费行为对子女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家长提升自身的消费素质,以身作则,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并对子女进行的正确的消费引导。家长要定期向子女介绍家庭收支情况,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活动,支持孩子储蓄存款,教孩子管理好零花钱,形成有计划地消费行为。同时,指导孩子合理科学地购物,随时了解他们的零花钱的使用情况,防止乱花钱和随便花钱,让孩子懂得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5.评估学生消费的消费习惯

学生消费行为习惯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消费状况、消费结构、日常的消费习惯,为调整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提供依据。学生中的乱花钱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但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消费行为存在问题,认为那都是应该花的钱。米珍等对城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零花钱的消费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一个月消费额趋于高水平,最高消费个体的一个月的消费额已经相当于当地从事服务行业者的中、上等月收入水平;从消费结构看,用于购买文具和读书偏少,用于购买零食、小饰品和小玩具占月消费额的61%。学生中的“人情消费”现象也比较普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家庭收入的增加,使不少家长放宽了对子女的金钱控制,不少学生的零花钱或可支配的现金数量在不断增加,使学生消费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消费特点,有利于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整。

6.开展节约教育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通过节约教育,让学生明了节约的意义。尽管社会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提倡生活俭朴,维护生态环境,树立节俭意识,文明消费的理念还是要坚持的。

【视野扩展】

国外青少年的节约教育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课程及训练纲要》小学德育目标的八条规定,“阐明我国的环境及经济发展情况,确知勤劳节俭、努力生产,可以促进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繁荣”。同时,新加坡各学校校规中都有“食物和饮料必须在餐厅内用完”“严禁浪费水电”等条款。新加坡小学阶段开设的《生活与成长》和《好公民》等课程,都把勤俭节

约、爱惜公物、勤奋质朴等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在学生心中强化这些品德。新加坡政府把节水列入了小学教科书的公共课程。学校带领学生参观水厂和节水中心,举办节水知识演讲。

日本,强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节约教育。《日本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在节约教育方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注重“爱惜钱与物”“爱护公物”的教育,对三四年级学生要注重“有节制地生活”的教育。对初中和高中学生则要培养他们自觉的节约理念、养成节约的习惯。

美国,通过课本循环使用培养节约意识。美国学校的教科书实行无偿借用制度。教科书属学校所有,学生在学期开始时从学校借课本,学期结束时把课本归还学校,如果课本丢失或损坏,学生要予以赔偿。课本循环使用不仅家庭节约了教育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还为社会节约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有近5 000万学生在校,如果按每个每生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 500克计算,课本连续使用5年,就可节约100多万吨印刷用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10多万公顷森林、1亿多吨纯净水和150万吨燃料。让学生自觉树立起节约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