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介绍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往往与情绪状态有密切的联系。杜某在开学几周后的一次数学测验中不及格,曾闷闷不乐。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介绍

第五节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概述

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指中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适应状况、轻度的心理障碍及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主要包括学习上不适应、考试焦虑,性心理与性行为障碍,情绪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以及行为偏离、人格失常、人际交往不良等。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情绪问题

心理健康的核心问题是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使人们陷入痛苦或紧张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往往与情绪状态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探讨的是影响中学生个体发展常见的情绪障碍。

(一)抑郁障碍

1.抑郁障碍的表现

抑郁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以情绪低落、自卑和压抑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持续状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特征为:①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心境低落,情绪消沉,兴趣淡漠,悲观失望等;②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厌烦自己,自卑自责等;③在动机方面表现为社交退缩、自我封闭、有自杀意念或动机等;④在身体方面表现为精神不振,行为迟缓,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睡眠困难等。

【经典案例】

抑郁障碍

杜某,女,15岁,初三学生。该生自升入初中,成绩在班上一直优良,升上初三后分到了快班(尖子班)。杜某在开学几周后的一次数学测验中不及格,曾闷闷不乐。后又因语文成绩低于平时水平,班主任无意中说了一句“语文也考差了”,该生随即开始号啕大哭,并说死了算了,断断续续地哭泣了两个多小时。

班主任反映,该生在初一、初二也曾有多次哭泣事件出现,但并没有像这次这么伤心,而且也没有听其提到死亡。

两周后,该生因听表姐说现在初中生有许多人早恋,误以为说她,回校时又大哭一场。周日老师家访后,她觉得委屈,哭得伤心欲绝,觉得活着没意义,并有自伤行为和乱摔东西的现象。

2.抑郁障碍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学生产生抑郁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的挫折、失意引起心境持久的负性情绪体验;自尊心受到伤害,丧失了自信,产生了自卑感和自我评价过低的心理;性格懦弱,为人过多拘谨,不善交往,心胸比较狭窄;家族中有神经症,自杀现象等。

3.抑郁障碍的矫正方法

(1)认知疗法

改变患者对现实、对自己不正确的认知,建立个人与社会适当的、合理的关系,进而使负性情绪得以扭转。

(2)社会适应训练。

针对患者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制订有关模拟适应训练的程序,在学校、家长和同学共同配合下进行有效训练。

(3)采取催眠疗法。

根据实际症状进行催眠治疗或采用一定剂量的药物治疗。

(4)创造良好心理氛围。

丰富精神生活,增加娱乐活动,同时还要加强监护措施,实施早期预防。

(二)恐惧障碍

1.恐惧障碍的表现

恐惧障碍是指对某种不具任何伤害性的事物不合理的恐惧反应。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但无法控制。该症状的反应与正常人对真实的威胁产生的恐惧是不同的,所恐惧的对象不具有危险性。恐惧障碍发作时,表现为呼吸短促,脸色发白,四肢发抖,出冷汗,想极力逃避。

【经典案例】

恐惧障碍

某女,高一学生,刚刚进入某重点中学。班主任为了使同学们相互之间尽快熟悉起来,就在班会课上组织了一次“一分钟自我介绍”的演讲活动。那天,班长一宣布演讲开始,该生的心就“咚咚”地狂跳起来。尽管她已写好了演讲稿,而且离她演讲还有一段时间,但她已紧张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终于轮到她上台了,她感觉到全班52位同学的眼睛“唰”地一下都盯在自己身上,顿时耳热心跳,掌心冒汗,浑身变得不自在起来,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她总算走到讲台上,但双腿发抖,脸上的肌肉也绷得紧紧的,口角也开始抽搐。她硬着头皮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她是飞女?”同学们哄堂大笑。她又羞又急,好不容易才结结巴巴地把演讲稿读完,接着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座位,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很久都没有从那种恐惧感中恢复过来。

从那以后,该生再也不敢在班上发言,她变得有些孤僻抑郁,怕见老师,怕和同学说话,更怕陌生人找她讲话。上课时她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老师点名提问,下课时她总远离同学躲在一边。家里来了客人,她马上就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

2.产生恐惧障碍的原因

导致中学生产生恐惧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对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中经历过挫折或创伤的体验,受到老师、同学或家长的批评,当遇到类似情景时,往往唤起了恐惧的反应;学习成绩不良,学习中体验不到乐趣,曾有被羞辱、嘲笑的经历;性格过于内向、孤僻胆怯、不善交往,有强烈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家庭教育不当,父母过分保护、溺爱或者缺乏关心、关爱;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不协调,学习压力过大,等等。

3.恐惧障碍矫治的方法

(1)心理支持疗法。

纠正患者不良的认知,并给以指导、劝解和疏导等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克服恐惧情绪的信心。

(2)系统脱敏疗法。

鼓励患者正视和接触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建立恐惧的等级层次,要求患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渐进适应,直到完全适应,消除恐惧情绪。

(3)活动训练法。

鼓励和引导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其开朗、活泼、热情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4)自我放松训练。

面对恐惧处境时,通过自我暗示,使自己保持松弛状态,克服紧张、焦虑情绪,保持愉快、轻松的心境,也可以采取药物辅助治疗,服用小剂量的镇静药,可以缓解心理恐惧引起的紧张、焦虑反应。

(三)强迫障碍

1.强迫障碍的表现(www.xing528.com)

强迫障碍是指人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并能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

【经典案例】

强迫障碍

小张,男,初三学生。该生性格畏首畏尾,谨小慎微,做事力求尽善尽美,做完事总不放心,反复检查,如检查门是否锁好,上学的路上,经常要停下来几次,检查书与作业是否带齐。晚上复习功课时台灯放得高了,认为照明度不够,放低些,又怕光太强,伤害了自己的视力,因此,他便反复将台灯抬高些,放低些……明知没必要,也得调放半个多小时。夏天衬衫扎在西裤内,皮带系紧了,觉得影响自己的呼吸,系松了又认为有碍个人的形象,他便将皮带不断扣在第四个眼儿里、又扣在第五个眼儿里……每天重复做着这些无谓的动作,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为此他很苦恼。

2.强迫障碍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产生强迫障碍的主要内在原因是强迫性人格。研究表明,在强迫障碍中有2/3的人具有强迫个性的特点,如性格拘谨,固执,犹豫,思虑过多;爱钻牛角尖,做事过于认真,缺乏灵活性;求全责备,要求别人过严,过高,对自己也有较高标准;喜爱清洁,事事要求有条有理,稍有疏忽,就放心不下,要求尽善尽美。还有就是社会生活、情感生活受到限制,家庭教育比较古板,严格。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3.强迫障碍矫治对策

(1)心理疏导疗法。

对有强迫观念及行为的人进行耐心疏导,消除不正确的观念和疑虑,树立克服不良障碍的信心。

(2)森田疗法

要求患者对症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而不要压抑。不过多地注意个人症状,以减轻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采取不理和不对抗态度,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至消失。

(3)行为疗法。

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思维阻断法、满灌法和模仿学习等方法。

(4)努力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和兴趣活动。转移目标,解除学习与生活中的单调乏味体验,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投入到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是指在没有智力和精神异常的情况下,表现出与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不适应或对社会规范及评价相违背的非常态行为。

1.攻击行为的表现

所谓攻击行为或攻击倾向是指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的旨在伤害他人的行为,与平时所说的打架骂人等现象是不同的概念。这种行为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为了财富,仅仅是满足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需要。

一般来说,攻击行为可分为若干类型:①团伙型攻击行为,即有相似需要的人组成一个亲密无间的团伙,专门欺侮他人,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小团伙,有时在晚上到教室里或马路上,骚扰女生或年龄小的学生,进行人身侮辱或翻兜要物;②单个型的攻击行为,即攻击者没有任何朋友,十分孤僻怪僻,对人冷言冷语,以伤害他人满足自己或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的不满。此外,攻击行为还分为对人的身体伤害和口头伤害的攻击行为。

【经典案例】

攻击行为

H,男,15岁,初二学生。该生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自负,有“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能负我”的思想。对学校的规章制度适应困难,常有迟到、旷课现象发生,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常因小事出手打架,受到学校警告和记过处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十分紧张,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经常顶撞父母,辱骂老师,欺负同学,打伤同学。

父母在该生读小学时就感情不和,父亲稍不如意就将他当成出气筒,常挨打受骂。后来,父母离异,他一直与父亲一起生活。为了生计,父亲经常外出打工。H很少受到家庭看管和照顾。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他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为伍,染上吸烟、酗酒和打架的恶习。

2.攻击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

攻击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①身心发育不健康,社会成熟度不够,情感和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②个体遭受挫折,在生活、学习或交往中遭遇挫折,导致出现消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发泄就是攻击行为;③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或溺爱式,或专制式,缺乏民主式教育,以及不恰当的惩罚手段,导致子女把压抑的情感以攻击行为方式表露出来;④学校教育不当,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灵活性和策略性,有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为维护其自尊,采取了消极防御方式——攻击行为。

3.攻击行为障碍矫正的对策

(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不应对子女使用暴力手段或过于溺爱,建立良好的强化机制,鼓励子女勇于面对挫折,掌握挫折的自我调适方法。

(2)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一种角色,体验一定的情绪状态,让有攻击行为者在攻击行为中,扮演和体验专制、残暴的角色;体验恐惧、逃避、愤恨甚至委屈的情绪,从而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3)榜样学习法。

利用宣传媒介,在青少年中树立以和平、协助、包容、团结为主题的榜样,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消除或遏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综合干预,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形成良好的氛围,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的意识,增强学生矫正问题、自我改善的能力。

【思考练习】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中学生情绪、情感及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3.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

6.目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课外延伸】

请利用教育实习或实践的机会,跟踪调查、分析了解一名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心理辅导的策略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