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发展的特点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特点与中学生的态度、行为选择有密切的联系。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获得了发展中学生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负有重大责任。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3.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青春期到来时,中学生身体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个时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中学生的态度、行为选择有密切的联系。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关注“自我形象”和内心世界

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中学生除了对自己的体征产生极大的关注之外,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及自我体验,喜欢修饰外表,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的变化,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得十分重要,常常在反省中观察、体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关注程度逐渐增强。

2.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获得了发展

中学生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开始摆脱成人权威的依赖,表现出某种反叛的对抗;在评价标准上由童年期的成人评价标准取向向同龄团体评价标准取向过渡,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自我评价。二是自我评价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同时逐渐克服了同龄团体的强烈影响,表现出真正的个体独立意向,形成个体特有而明显的自我评价。

3.自我调节能力明显增强

自我调节可分为被动的自我调节和主动的自我调节。前者是指由外在控制力作用引起的自我调控。后者是指由主体自设目标、自定要求而致的主动的自我调控。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成熟,自我调节水平和能力也逐渐提高和发展起来,但是在由被动的自我调节向主动的自我调节转变中,具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4.有维护自尊和保护自尊的需要

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个性品质的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开始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言行,产生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倾向,强烈反对成人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要求父母和老师尊重他们的个性独立性,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内心秘密”,要求成人信赖他们,给他们一定独立发展的空间。这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经典案例】

他长大了吗?

——一封家长的信(www.xing528.com)

儿子日夜长大,进入初中之后如同得了什么催生之道,一下子拔到1.75m以上,俨然一个大小伙子。这对我这个只长到1.60m左右,被现代女性视为“等外品”的人来说,内心的高兴和欢愉是不言而喻的。

但很快烦恼接踵而来,我犹如走亲戚一般,老是往儿子就读的学校跑。一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心就吊到了喉咙口。先是小小的年纪谈起了女朋友,双双对对地进进出出。老师当然很看不惯,怕他们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我诚恳地对儿子说,你现在应该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谈朋友的事实在太早了。谁知他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承认是在谈朋友,振振有词地说:“男女同学之间就不能有友谊吗?在一起说说话有什么不可以呢?”还说,即使是谈朋友,这种初恋也是很纯洁的,将来是一份很珍贵的经历。说到最后,他总是说我们做父母的思想太保守,观念太陈旧,有“代沟”,等等。

前不久发生的事就更令人恼火了。因儿子是足球迷,我们便给了他一张看足球赛的票。谁知散场后,他去和人打了一架,弄得鼻青脸肿回家。问他干吗要去打架,他说“球迷”的心情你们不了解,“球迷”之间打来打去是常有的事,反说我们少见多怪。妻又心疼又气恼,上去想打他一下,谁知他稍一阻挡,就把妻的手拨得老远。

儿子平时住校读书,节假日才回家。每每回家来,我们就要千叮咛万嘱咐,而他总是嫌我们啰嗦,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你们干吗老是把我当孩子看,从头管到脚?”而实际上他哪里像个大人的样子!看起卡通片来津津有味;迷恋电子游戏机时,玩到昏天黑地;一开口说话总是孩子气十足。这样的儿子,真是令我欢喜令我忧,不知他何时才能真正长大。

(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教育上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最重要有两点:一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心;二是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为此,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正面教育,培养自我接受能力

所谓自我接受能力,是指能正视自己的现状并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别人的评价和态度。一个人若经常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就会充满自信;反之,则会丧失信心,悲观失望。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负有重大责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可贵可取之处。一个人要能自信自己有可贵可取之处,才能自尊自爱,不断努力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一些儿童、青少年行为顽劣,屡教不改,这常常与社会、成人对他们的厌恶、嫌弃态度有关。他们从他人的态度中感受不到自身价值,因而自暴自弃。所以,“最需要爱的孩子,正是那些不讨人爱的孩子。”教师要喜欢学生,肯定学生,才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所谓自我认识能力,指的是既知道自己长处,也知道自己短处的能力。知道自己长处,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使之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知道自己短处,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克服或扬长避短使之变劣势为优势。因此,认识自己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方面。各种社会生活实践是认识自我的最好课堂,学习、工作、社交等活动为我们检验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条件。在每一种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弊、得失感受和体验,我们可以借此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作一番冷静、认真地回顾和总结,看看以前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有没有夸大或缩小自己的优点,有没有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等等。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许多长处和短处,只有认识它们,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获取成功,建立自信。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青春期到来时,中学生身体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青少年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容貌,强烈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这个时期意味着从儿童向成人、从被保护的依存者向独立的存在者过渡。贺林渥斯把青年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此时青少年独立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想急于摆脱成人的监督;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对成人又有很大的依赖性。此时青少年身心各方面能力的显著发展,使得父母难以满足他们内心世界的欲求,只好在同龄人身上选择知心朋友作为精神上的依托。尤其是当他们与父母发生分歧时,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容易沟通,更愿意相互听取意见。

针对这一特点,父母和教师既不要对青少年过分保护,也不应对青少年提出过多的要求。要充分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权力。对青少年的行动过多地限制,企图包办一切,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产生压抑感。但是,如果只看到他们独立、自主的一面,过早地期望他们独立,也会使他们失去安全感。中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家长和教师应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有目的地培养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正确地进行自我教育、评价别人。为他们树立榜样,开展恰当的评价活动,坚持用辩证的分析的方法看问题,使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变成行动的需要,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