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发展历史,对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事业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一、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发展简史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起源可追溯到1900年。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各地移民大量涌入,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忧虑和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心理辅导工作应运而生。
1907年,戴维斯受当时美国改良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辅导有助于医治美国的社会问题,在其督学的学区所辖学校开设每周一次的辅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成为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辅导课程的人。1908年,心理学家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辅导中心,专门辅导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以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这项服务在美国大受欢迎,帕森斯为此而获得“心理辅导之父”的美称。同年,一位曾患躁郁症的美国大学生比尔斯根据自己在精神病院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出版了一本名为《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的书,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引起美国大众对心理卫生工作的注意和重视。1909年,由比尔斯发起,美国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是防止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产生,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比尔斯的贡献是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美国心理健康运动发生的原动力,他也被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心理测验和辅导技巧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职业和适应问题,对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给予更多的关注。所以在后来逐渐产生的各种辅导模式中,注重个性和人的整体发展的辅导模式,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新的辅导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的著作《辅导与心理治疗》中,提出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辅导模式,这种理论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关于辅导理论与实践的刊物、著作和心理测验等大量涌现,使得心理辅导的经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提高,辅导的模式也日渐增多,目前流行的辅导模式最少有12种。
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委员会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辅导和心理学培训,并对辅导者的专业角色进行重新定义,创造了“咨询心理学家”这一名词。这个委员会的参与对大学的心理辅导专业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心理辅导开始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与职业辅导相分离。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震动美国,美国联邦政府有针对性地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思维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到1964年心理辅导已扩展到美国的小学,1965年,美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已达3万人。
自从1952年美国中小学指导人员协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第十七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成立以后,60年代出现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和培养标准的全国性文件,一直到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学校心理教育走过了一条逐步专业化的道路。目前,在美国大学的咨询心理学是攻读人数众多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的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基础知识课,辅导与指导原理、辅导与指导方法、心理及行为测验法、辅导关系、变态心理学及鉴定、测验和评估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专业实习和见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各大专院校每年暑假毕业的心理辅导学硕士96 030人,博士907人。现在,美国许多州要求大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一名专职辅导人员,这名专职辅导人员与一般任课教师不同,从事的是一种专业性职务,收入较高,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由美国心理学会(APA)和全美学校心理学家学会(NASP)制定的专业标准,参加这两个机构审批认可的培训计划的培训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同时持有州政府颁发的资格证书,才可以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美国学校心理教育立足于各心理学派坚实的理论基础,兼容并蓄,力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性较高的技术和先进的工具。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六类:①在学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咨询;②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③信息服务;④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性向、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嗜好、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打工经历等内容;⑤磋商性服务,主要是辅导人员与社会、家庭和学校联系与合作;⑥辅助学生治疗心理疾病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美国还特别重视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评估,对辅导方法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和鉴定,以便验证学生辅导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
二、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致经历了调查呼吁、尝试起步、发展推进三个阶段。虽然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地区差别较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并且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范。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较长,理论、手段、方法、经验、资料及师资队伍、组织机构等都比较完备,比较成形,这无疑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成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www.xing528.com)
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社会需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动力。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看,可以断言,社会需要将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21世纪各种社会问题的挑战,并积极为新世纪的社会服务。美国学校心理辅导协会(ASCA)针对复杂文化背景和多元价值观下不断增多的社会问题(如虐待儿童、自杀、辍学、早孕等),要求美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21世纪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使学校心理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社会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大量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约有10%~4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非常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教师、朋友等各个方面,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是教育所要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面对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激烈竞争,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应当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但开展这项工作有三个有利条件。①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全社会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呼声很高。②政府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③部分学校已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普遍共识,重视心理素质的观念正逐渐被学生、学校、社会接受和支持。这三个有利条件为广泛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大好机遇。
(二)加强领导,统一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定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明确的目标原则和适当的内容方法,整个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美国不仅有众多的专业协会来规范学校心理辅导,还有政府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不仅有兼容并蓄的各个学派的理论做理论基础,还有明确的目标原则和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然而,尽管我国自1994年以来,有关文件多次指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部1999年8月13日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组织领导等都作了一些规定,但至今尚没有具体的指导文件,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不少学校未能将此项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分工不明确、机构不定位、编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混乱。许多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用场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的明文规定,缺乏兼职人员的资格审定制度,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教育大纲,各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各有侧重,在采用的方式、方法、内容、途径上五花八门,一部分甚至走入了各种误区,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承袭传统的教学弊病,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专兼职辅导老师的事,与其他工作人员无关;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测验等。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统一规范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无法走上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因而,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并进行规范管理是实施这项工作的关键,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人财物全方位落实,制定全国及各地方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全面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设队伍,抓好培训,试行资格认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不仅包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包括学校全体员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专业人员缺乏。依据全国心理学者协会的一项估计,在美国,各州从事学校心理服务的人数已达23 000人,这些人大都是经过专门培训,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且获得心理辅导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与美国相比较,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匮乏,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来看,以全国2亿中学生来计算,以每5 000名学生配备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来推算,全国共需要40 000名心理教育专业人才,而当前我国的院校毕业生和专业工作者的人数远未达到这个数目;从质的角度来看,我国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未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许多是德育教师、党团干部、医务人员等。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已成为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大学教育培养出大批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于是狠抓在职人员的培训就成为心理教育队伍建设的又一条重要思路。在培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普通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同时,结合培训工作,要试行心理辅导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各学校要逐步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专职人员可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或从在职教师中聘任。兼职人员可以从政治课教师、团队干部、班主任等教职人员中选拔。专兼职人员都要热爱心理教育工作,身心健康,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后上岗。
(四)大胆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离不开科学研究。美国心理辅导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心理科学和辅导理论的突破。我国目前的科研工作中除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外,还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等的研究。要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鼓励第一线的工作者总结经验,参与研究。广泛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活动、论文评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服务。
另外,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绝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研究,开创出一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