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德育“第二课堂”,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

坚持德育“第二课堂”,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坚持德育“第二课堂”,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中国早期高校德育有许多途径,除去课堂道德教育外,各大学还注意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即一方面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引发学生对道德的思考和认识,在“无形”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则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将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坚持德育“第二课堂”,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

二、坚持德育“第二课堂”,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

中国早期高校德育有许多途径,除去课堂道德教育外,各大学还注意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即一方面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引发学生对道德的思考和认识,在“无形”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另一方面则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将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中国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革命家蔡元培先生主张将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固然可以强兵富国,但公民无道德,则不免会出现私斗、侵略、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绝等现象。同时,他还主张德育的内容要以爱为核心,说:“何谓公民道德?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17]在德育方法上,他则主张从小事做起,要不断实践,空说不如实行,并提倡把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作为完成公民道德教育的手段。世界观教育在于培养人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深的见解。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开设先秦诸子、印度哲学和欧洲哲学等,旨在打破两千年来墨守孔学的旧习。美育的目的则主要是陶冶感情,主要是通过美感教育化解人们的利害感和偏私欲,从而使人们达到乐观、高尚和进取。(www.xing528.com)

教育家张伯苓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指导时,更注重使其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他说:“先时教育多尚空谈,殊觉无用,若无实习,恐且有害……诸生欲按此尺而为道德高尚之人,幸勿仅求理论,更当于己身所在之社会,实在有所效用。”[18]他在修身班讲课之后也经常教导学生:“深望大众不仅徒听吾言,愿于听后再深思之。不仅在堂中时加思索,出堂之后,或作记载,以消化之。食而不化,疾病必生。讲堂功课必须自动。而于道德品行识见上,尤宜注意自动功夫。此为造人格之大计,不仅知识之一小部分也。”[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