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 人梯救人塑造“90后”新形象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玩耍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10余名长江大学大学生发现了这一险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游泳,在危急时刻,同学们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形成一根长长的人梯,向江中延伸。最后,两名小男孩被救,但是三名19岁的大学生陈及时、方招、何东旭却因为人梯断裂被江水吞噬了年轻的生命。
教育部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09年10月29日)
[思考讨论]
1.谈谈你心目中的“90后”形象。
2.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
3.“90后”非主流是潮流吗?
[案例解析]
“非主流”、“过于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们还在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时,3名牺牲的英雄“90后”大学生却从另外一个层面,诠释出对这个时代的责任和关爱。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性格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
人们印象中,“90后”是以我为中心、娇气的一代,然而长江大学这群大学生的壮举却为“90后”“平了反”。无论你是“几0后”,当他人遇难时,第一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值不值”,能做出这种至真至纯的见义勇为之举的,恐怕不多。三个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也证明了“90后”是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一代。(www.xing528.com)
长江大学学生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后,在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高校师生通过校园网等平台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之情,英雄群体中的徐彬程同学所说的话也激荡着当代大学生的灵魂:我们只是在别人遇到生命危险时,伸出援手而已。“伸出援手”,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需要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英雄虽逝,“长江精神”会薪火相传。
回顾年轻的“90后”英雄们逝去前最后的一个个生命瞬间,分分秒秒、一举一动无不令人在心痛心酸之后,更有发自心灵深处、催人泪下的震撼。
让我们再一次庄重而沉痛地缅怀逝去的英灵。在第一时间,方招听到呼救毫不迟疑跳入水中,直至被激流卷走;在下游远处的陈及时更是敢于逆流而上,直面艰险;何东旭硬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冲到了人梯的最前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学们,留给了落水少年,自己永远挺立成最危险的第一道人梯……
让人触动的不仅是献出最宝贵生命的三位年轻大学生,还有一起参与救人的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每一个“90后”大学一年级新生。参加救人的同学基本都不会游泳,但他们为了救人,敢于毫不迟疑跳入滔滔长江,凭的是本能的责任和勇气。事后参与学生心理抚慰的老师们更是直接感受到了这些“90后”孩子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善良无瑕的品格。
或许有人说这次事件是偶然的,但这些同学的同辈评价最值得回味——虽然有人说起“80后”、“90后”,曾用过“崩溃的一代”等贬义词,但从奥运火炬传递到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再到这次的“90后”英雄集体救人,刚刚步入成人行列的“90后”们表现出来的坚韧、自强、互助、奉献的精神品格,并不比任何一代逊色。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大背景下,在一些人精神迷失的时代阴影面前,我们的“90后”年轻人,特别是以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群体为典型代表,彰显出令人感佩的代际特征。这是一次偶然却又必然的对“90后”一代精神特质的悲壮证明,是三位青年英雄和他们的同伴对所有关注这一代青年成长的中华同胞的泣血承诺——他们没有忘记这一代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他们定能接过推动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接力棒,他们是值得托付的一代。
[学习建议]
1.结合本案例进一步明确“90后”一代的社会责任。
2.结合本案例想想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90”后新形象。
3.建议进一步阅读:
徐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张南生:《新时期大学生品格与品格塑造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