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

“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3“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经济学家们在讨论全球经济时,几乎不能避开“中国”两个字。未来,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努力下,中国将继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思考讨论]1.中国模式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

“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

案例3 “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

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2007年,一个叫S.H.E的青春组合唱红了这首《中国话》。大街上,听着MP3的年轻人嘴里都哼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这首走红的歌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越来越成熟的自信。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经济学家们在讨论全球经济时,几乎不能避开“中国”两个字。

如果时光倒退60年,这几乎是天方夜谭。

增加了77倍的GDP

2009年7月16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快步走进位于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大厅。上百家境内外媒体的记者挤满了大厅,大家都在等待他发布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标。

“上半年GDP同比上涨7.1%。”李晓超公布的这一数据,很快被媒体解读为“中国有望率先走出这轮金融危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保8。”

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中国经济的表现一直为全球所关注。中国每一次经济数据的公布,每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全世界都在仔细聆听,都希望中国能作为引擎,带领全球经济回暖。

8月10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特地为其封面文章《中国能否拯救世界》配了一幅插图:一只熊猫正在给瘪了气的地球打气,这幅插图鲜明地表达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

这幅画,也是对过去60年来中国经济崛起和取得成就的一种认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连上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与1952年相比增加了77倍。

“万元户”成为历史名词

最近,英国成长基金富达投资组合经理汤姆·尤因在英国《每日电讯》上发表文章说,过去的几年他多次访问中国,今年6月他的所见显示,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光辉的成绩依旧令人震惊。

他这样描述此次中国之行:如果星期二晚上10时,走在中国任何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城市的主要商业街上,你都会发现那里的繁华程度可以与牛津大街热闹的周六相媲美,也许你在中国还会看到更多的霓虹灯

尤因说,政府财政的稳健,有理由使中国老百姓对未来感到乐观,恢复消费的信心。

尤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作为6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之一,首先是老百姓的日子更加殷实了。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578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4761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现在很少有人还记得“黄新文”这个名字,但在30年前,他可是中国数亿农民羡慕的对象。1979年2月,人民日报以《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

这是改革开放后经媒体报道的我国第一个农民“万元户”。在那个国家工作人员月收入只有几十元的年代,“万元户”代表了当时生活的幸福指数。

但仅仅过了10年,“万元户”的说法就演变成了“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这一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更反映了人们对合理财富追求的肯定以及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万元户”消失的时间是1997年。根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当年农村人均收入2999.20元,按照户均4.35人计算,平均户收入已超过万元,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家庭都成了“万元户”。“万元户”成为历史名词……

追求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

从60年前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了各国经济学家竞相破解的谜团之一。

2004年5月7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在雷默看来,“北京共识”是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的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如设立经济特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如“摸着石头过河”)等特点。(www.xing528.com)

雷默认为,“北京共识”的模式不仅关注经济发展,而且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建立在“北京共识”基础上的中国经验具有普世价值,有不少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可算是一些落后国家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模式。

颇具意味的是,在新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曾走过一条效仿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子;而今天,中国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认为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

当国际经济学界都在关注中国模式能否为其他国家所借鉴的时候,中国的领导人却在开始考量过去60年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比如部分经济的增长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等,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目标。

从积贫积弱到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60年间,中国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未来,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努力下,中国将继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东方奇迹”。

(资料来源:“中国模式”牵动世界目光.中国青年报,2009年8月10日)

[思考讨论]

1.中国模式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影响。

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创立了许许多多的模式如经济改革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对外开放模式等,包括一些地方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深圳模式等。为什么我们还要慎言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呢?

3.全世界为何对中国的崛起充满好奇?

[案例解析]

无论是谈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说起眼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全球战略稳定的坚强柱石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效发动机,中国都是话题的中心,并且使其充满希望和魅力。当世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时,他们更真实的想法和更迫切的愿望是解开“中国飞速发展之谜”。从来自世界各国的报道中发现,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魅力之际,都会反复提到“中国模式”,并且对这一概念充满兴趣。“中国模式”的提法是外国学者的“专利”,人们从这一提法中既可以获悉世人对中国毫不吝啬的夸赞,又能够体会到其读懂中国的迫切心意。

世界为何对探究“中国模式”充满兴趣?中国模式制造了奇迹,开辟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宣告了美国模式优越论的破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让整个世界为之称奇。从越南到巴西,从莫斯科到布鲁塞尔,从北美大陆到非洲草原,到处都在谈论中国的富裕,惊叹中国崛起的速度,感慨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西方媒体惊呼,“西方国家在午餐后小酣的瞬间,中国就变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顺便让一半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西方媒体承认,在中国奇迹面前,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福山先生1989年在其《历史的终结》一书中作出的“美国模式优于任何发展模式”的断言,显然不堪一击。众多西方学者指出,中国不仅在借鉴他国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而且提供了可被其他国家效仿的强国富民的途径。德国社会学家韦尔策先生指出,中国模式甚至有可能成为比西方模式更具魅力的模式,而傲慢的西方模式已经让时间停顿。

“中国模式”意指中国独特的取得巨大成就的发展道路。此概念缘起于2004年5月美国经济学家雷默发表的一份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这份很有影响的报告指出,中国通过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独立自主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由于国外舆论突出“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的对立,国内学者更愿意使用“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概念来替代。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中国模式”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热门话题

“中国模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这一概念都充满兴趣。保持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使得“中国模式”备受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一贯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千差万别,其发展道路应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探索。中国曾经有过移植别国发展模式的惨痛教训,痛定思痛,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先进国家的文明成果和本国实际情况较好地结合起来,渐进地、稳步地推行改革开放,初步找到了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前苏联的发展道路。

客观而言,中国的发展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模式,还是仍在探索和完善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并不是不可以一问。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降低环境和资源消耗、遏制腐败、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缩小贫富差距、健全公共福利、缓和社会矛盾、建设民主政治等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此,在国外有人高调赞誉中国模式,我们应保持足够的清醒,在有人夸奖中国模式优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面前,我们更应主动卸下“模式对立”的负担,辞谢未必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虚誉。

今日之计,不是忙着给发展中国家传授经验,而是完善“中国道路”,发展好自己,担负好相应的国际责任。一个沉着、理智、清醒的中国,才能够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且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教学建议]

1.结合本案例深入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2.结合本案例所提到的“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解析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3.建议进一步阅读:

钟坚:《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