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苏联解体内幕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震惊世界的“8·19事件”;10年后,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再次回忆这一令他刻骨铭心的时刻时,万般感慨油然而生:“由于我改革的失败,才导致了这场权力之争。”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的观点在苏共的地位已经得到确立。1989年,他将选举制度引进国会,随后修改宪法,开始削弱苏共对苏联社会的领导作用,规定“放弃党在政治上的垄断”。正是这些“新思维”使党内原来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人都变成了他的反对派,而这其中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他一手提携的鲍里斯·叶利钦。“顽固派认为,民主、开朗和言论自由会危及他们的权力,对他们不利,因此,他们极力反对改革。他们出生于闭关自守的时代,习惯了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突然之间让他们向人民汇报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们受不了。”
当时,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怀抱的去意已决,戈尔巴乔夫准备在1991年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把苏联由紧密联合变为松散联合,给予15个共和国更大的自治权。
但就在8月19日,苏联副总统发动了政变,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停止履行总统职务,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同时,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的全部权力。这就是苏联历史上著名的“8·19事件”。而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正和家人一起,在黑海海滨的别墅消暑纳凉……
戈尔巴乔夫在黑海海滨的总统别墅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每年炎炎盛夏之际,戈氏都要携妻子赖莎和孩子们一起来此避暑。19日这一天,一股莫名的紧张气氛赶走了往日的宁静。四周的山头上,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全副武装的士兵,别墅与外界联系的一切通讯方式都被切断。
“就在这‘与世隔绝’的时候,女儿伊莉娜找到一个她随身携带的袖珍收音机。于是,在别墅外的空地上,我们收到了BBC的微弱信号,这才知道,原来国内这几天正闹得天翻地覆……”
“当我们从BBC了解到‘莫斯科将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克里米亚探望生病的戈尔巴乔夫’时,赖莎觉得我们已经大难临头了。她开始惶恐不安,到处给我寻找藏身之所……”
就在戈尔巴乔夫被困黑海“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克里姆林宫已经发生了剧变。
已与戈尔巴乔夫决裂的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多次到俄联邦议会大厦前的广场进行演讲,号召民众反对恢复苏联专制时期铁幕政治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一时间,叶利钦成了反对这个政变集团的精神领袖。
直到这时,“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才意识到,他们的真正威胁已不再是没有多大权威的戈尔巴乔夫,而是在莫斯科地区以及整个俄罗斯境内极具号召力的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后发现,叶利钦已经成了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
12月25日晚,在叶利钦的“规劝”下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职务,把核按钮交给了叶利钦,苏联国旗也从克里姆林宫上空落下。叱咤国际风云69年的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解体了。
(资料来源:苏联解体内幕.中学历史在线,2004年6月6日)
[思考讨论]
1.请进一步查看资料,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
2.从苏联的激进式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案例解析]
1.苏联剧变的原因(www.xing528.com)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互相作用,形成一种总的合力的结果。既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背景,又有苏联国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80年代现实存在的多种原因;既有政治的原因,又有经济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是:(1)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2)执政党在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不足,个人专断,官员腐败,日益脱离群众,失去民心。(3)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成果。(4)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剧变的强大助推力。
2.苏联剧变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可以从多方向、多角度去总结。这些教训主要有: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苏东剧变的悲剧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也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4)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坚持不懈地与之开展有效的斗争。
(5)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苏联剧变最根本的教训就在于它们背离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运动各个阶级所处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搞清楚社会主义运动本身的实际状况。必须从国际国内的实际出发来思考社会主义运动已有的实际发展,来思考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状况。这样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发生的一切,并科学预见社会主义未来的进程。
(2)要善于把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放到历史发展的大过程中进行考察。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是优是劣,不能仅仅根据社会的某一单项指标去判断,而要把它放到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如果只看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无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军事科技占有明显优势,而无视社会主义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本质,建设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必然陷入偏见。
(3)要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是笔直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不可一蹴而就;二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太短,很难一下完全成熟起来。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经验可依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逐步提高认识,逐步完善。
(4)要勇于面对挫折,研究挫折;善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政治雪崩;我国“文革”的严重曲折,也给社会主义运动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伤痕。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我们不承认、不正视不行。正视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六章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说明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是如此。
3.建议进一步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