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中国的人口问题
有关人口问题的几个基本数字
中国人口(1995年底)12.1亿,占世界人口的22%。
由于坚持人口控制,生育水平从五六十年代平均每个妇女生育6个子女下降到90年代的平均2个左右,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7.1‰和7.1‰,进入世界较低国家行列。20年累计少出生3亿人口。到2000年预计人口达13亿,到下世纪中叶达15~16亿。到那时中国才能渡过人口出生高潮之影响,实现人口零增长。
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有学者估计中国资源潜在最大承载人口为15~16亿人,即使以严格控制人口为前提,30多年后将达到或逼近这个极限。其他人纵使不这样计算,也都强调指出已经严重过剩且持续增长的人口在不断减少的资源形势下造成了我国一系列其他的特殊困难问题(粮食问题、就业问题、环境生态问题)。人口结构和素质的缺陷是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生产年龄(15~59岁)人口的比例和数量,将持续上升,先后于2010年和2020年达到高峰,使“就业人口”在20多年中再增加2亿。这本是每个劳动力抚养(老人和小孩)系数低的经济发展的好时机,但是你若考虑到人口素质低便很难乐观:中国的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1.8~2.2亿(1990年)。在农村就业人口中他们占36%;平均文化程度4.8年(日本1975年为11.7年),还不如日本1907年的水平(普及6年制小学教育)。
中国控制人口政策大事
1970年开始系统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70年代,毛泽东指示,人口非控制不可。人口控制逐渐严格,提出“晚(婚)、稀(生育间隔)”要求;“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家庭生育指标;“最好一个、最多两个”,“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79年)的号召。
80年代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1980年),实行“大力提倡一胎,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多胎”的政策(1981年)。成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1984年)。根据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以及农民养老、持家问题上的实际困难,规定农村可生二胎,对少数民族有较宽政策。80年代后期,一度有些放松,但很快中国政府接受有关人士和学者意见,严格坚持人口控制计划。
(资料来源:郑易生,钱薏红.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思考讨论](www.xing528.com)
1.结合案例,说明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人口问题?
[案例解析]
1.人口因素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人口条件。它包括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人口质量、人口构成以及人口在社会经济基本部门的分配,等等。由案例可知,当前我国人口问题极其严重,造成了我国一系列其他的特殊困难问题(粮食问题、就业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多资源少、就业岗位少、赡养成本高等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难题。同时,人口结构和素质的缺陷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因素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它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相反,人口因素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还要取决于社会制度。对于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一如既往地坚持人口控制计划;二是切实提高人口素质,这一点对于今天和今后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在过去几十年里,相对于抓人口数量,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这一人口政策基本目标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直面这一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三章第一节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口问题”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记录了中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说明人口因素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人口条件,必须重视人口问题。
3.建议进一步阅读:
[英]马尔萨斯:《人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美]加勒特·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戴星翼、张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