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心与气
1.[宋]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象山先生全集·杂说》)译文: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宇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千万世以前,有圣人出现,此心相同,此理相同;千万世以后,有圣人出现,此心也相同,此理也相同;东西南北四方有圣人出现,此心都相同,此理都相同。
2.[宋]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正蒙·太和篇》)译文:太虚没有固定的形体,它就是气的本来状态。气凝结聚合为有形的万物,分化解散为无形的太虚,它的聚散变化不定的形态是暂时的。太虚极静而没有外感,它是人之性的根源。人与外物相接触,才产生了知识。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虽然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一气之变化,只有穷尽事物本性的人,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
[思考讨论]
1.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观点有什么不同?
2.简评张载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案例解析]
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古往今来,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都是“心”的产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物质观。而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两种形式,感觉不到的太虚与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统一于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www.xing528.com)
张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哲学,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是气运动的体现。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关于古代朴素物质观,一方面,其都是从物质本身来说明物质,而不是把物质看成是精神或神所创造的,因而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的。另一方面,这种物质观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朴素的,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一章第一节关于“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世界的本原”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描述了陆九渊和张载关于世界本原的思想,目的在于说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特点。
3.建议进一步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