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3《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谁人不识“许三多”11月7日,从来以简朴为尚的“百度”在其首页首次推出了“封面人物”——一张露着大白牙的憨憨笑脸,他的名字叫“许三多”,来自一部最近热播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然而,对将《士兵突击》比附为《阿甘正传》的想法,该片编剧兰小龙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许三多的胜利,绝对不是“傻人有傻福”式的胜利,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案例3 《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谁人不识“许三多”

11月7日,从来以简朴为尚的“百度”在其首页首次推出了“封面人物”——一张露着大白牙的憨憨笑脸,他的名字叫“许三多”,来自一部最近热播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

百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互动中文交流社区,其封面人物评选自然是根据网民搜索的热度而定。然而,选择一个虚构的电视人物形象作为百度“封面人物”历史性的开篇,仍然稍显冒险。志在记录“数据刻录的历史”的百度,如此举动只能说明一点:“许三多”身上所投射出的人们的兴趣和情感“数据”,绝对不是一点点;即使冒险,也很值得。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这部电视剧就已经风靡内地。先是各个地方电视台的轮番热播,收视率居高不下;8月底,新浪网组织网络票选今年第二季度电视剧排行:《士兵突击》一举拿下最佳内地现代剧、网络人气剧和最佳男演员三个奖项,此评选专业性固然一般,然而其“群众参与度”却毋庸置疑;与此同时,在网上对《士兵突击》一剧发表自己的评论,也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有些人居然说,没有及时看完这部剧集,就感觉自己已落伍于这个时代。

一部没有大腕明星参与、没有男女情感纠葛甚至连女性角色也没有设置的剧作,竟然征服了如此多挑剔的观众,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

可以生活在其中的装置

《士兵突击》的故事并不复杂。如果要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描述,那可以这样来说:乡下孩子“许三多”入伍后从列兵成长为尖兵的全部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这部戏看作一部青春励志电视剧的原因。

但是,这么描述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答案很明显:《士兵突击》并不是一部像《红与黑》那样的作品,全力刻画一个人的成长;恰恰相反,它致力于塑造人物群像,除了“许三多”这个一般意义上的男一号,“袁朗”、“高城”、“史今”、“成才”等等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格局让人想起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只不过,《士兵突击》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视角人物(或者说是线索人物)“许三多”。正是这一点以及许三多的个人气质让很多人联想起美国经典影片《阿甘正传》。

然而,对将《士兵突击》比附为《阿甘正传》的想法,该片编剧兰小龙明确表示了不同意。在他看来,“《阿甘正传》是用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而《士兵突击》要表现的却是“一个(许三多)这样的人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存”以及“同一环境中不同人物获得自由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剧集中,袁朗、高城、史今这些“绿叶比红花还炫目”的原因。

一个创作者一旦确定这样的表现主题,那么如何造出一个合适的戏剧“装置”就变得重要起来。在《士兵突击》里,军队生活就是将要决定、改变、考验与记录这些人物命运的装置。兰小龙是如此理解这个装置的:军队的环境有点像社会,又不像社会那样过于炫目,军队的环境可以简单得像个寓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观众如果投入地观看剧集的话,完全可以从中找到现实中自我的影子,生活到这个寓言中去。因为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生活在某种社会“装置”中,感受着这个装置,和装置中的其他组成部分打着或多或少的交道。至于这个“装置”具体是军队还是报社,抑或是其他,和这个寓言的结构与性质并无关系。

以德服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现在我们依然面临一个问题:《士兵突击》到底靠什么征服了观众?

让我们回到剧情。《士兵突击》的男二号是谁?不是装甲老虎高城,也不是老A袁朗,而是许三多的小同乡成才。成才和许三多互为对方的“镜像”。成才的聪明对应着许三多的笨拙;许三多的成功又对应着成才的失落。他们是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成才和许三多之间,有着无数的列兵和无数的人,他们起点大致相等,因为面对环境的作为不同,最终得到的结果也迥异,其中,许三多的结果当然是比较好的一种。

许三多是个“傻”人。班长随口的一句话,他就一个人修了一条路;连长、班副都看不起他,他除了努力让人不反感,从不反戈一击;给班长留两个热鸡蛋,还好心办坏事搞砸了七连的军演。但是就是这个“三呆子”,依靠他简单、笨拙甚至有点“一根筋”背后的品质,取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成功。这些令人羡慕的品质包括:善良、坚持、诚恳。

一位基层部队的干部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们少年时代都有一种崇高的梦想,但是随着我们长大,能力变强,却开始怀疑、取笑自己儿时的无知……看到了假,就开始怀疑自己崇高的真;看到了丑,就开始怀疑自己认定的美;看到了恶,就开始怀疑自己判定的善,于是我们不再坚持……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像许三多一样坚持”。这个坚持,是故事中“钢七连”的铁律,“不抛弃、不放弃”,是许三多不会忘记、不会背叛的信条。同样是“钢七连”的兵,成才会忘记,所以袁朗认定他不是老A需要的战士。许三多和成才二者的高下,至此才有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可惜的恰恰是,这种坚持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的际遇往往让人叹息,即使在爱情里亦然。从古到今,人们赞美真正的爱情,可是今天即使在爱情的领域,坚持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稀罕物品。同样,诚恳似乎也在变得越来越难。导演康红雷说:“诚恳在今天的社会里很重要。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连你问‘吃饭了吗?’他都得眼睛在眼镜后面转三圈再回答你……可不可以不用任何技巧,就能达到你心中想到的那个地方?”这个执导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民工》的导演对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种深刻的担忧。他说,自己对待创作常常有一种“愤怒”,而这种愤怒在作品中转化为了人物之间的几许“温柔”。(www.xing528.com)

其实,康红雷也好,“许三多”也好,他们想做的和所做的,都不妨称之为“以德服人”。伟大的作家从来就不是折中主义者,价值观与是非曲直从来就是艺术的灵魂。他们就是要展现出自己的道德力量,来冲击观众的心灵。《士兵突击》展现出来的,是诚恳的力量、坚持的力量,他们相信有真善美、相信有崇高。“相信”就是他们最大的力量。观众就被这个力量吸引着,无法走开。

许三多的胜利,绝对不是“傻人有傻福”式的胜利,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这种世界观召唤着真诚、信任、质朴与和谐,就像许三多最经典的台词: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这么“傻”的话,聪明的人都会用“后现代主义式”的理解,对之一笑而过;可惜,这却是有关幸福的最实在的表达。

(资料来源:杨凯.《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一种世界观的胜利.人民日报,2007年12月4日)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主旋律”作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的理解。

[案例解析]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所接受和掌握,自觉遵守和奉行,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平台,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电视荧屏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3.在众多“主旋律”作品中:《士兵突击》如一匹黑马迅速蹿红,原因就是因为它表现了高尚的理想情怀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这部剧里四处阳光灿烂,我们可爱的官兵生活行进在阳光下,浑身洋溢着健康的质朴和真挚,灵动和活跃的生命力。他们坚守崇高,坚守最传统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好好地健康地活着。就是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理念感动了观众。“主旋律”作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它所宣传和弘扬的“崇高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旋律”作品的热播,“崇高精神”在观众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的心理共鸣,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主旋律”和“崇高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紧迫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十章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辅助教学。

2.通过本案例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主旋律”作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3.建议进一步阅读:

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