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说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为什么说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2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在张家港我们看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人还有两句自己的名言“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张家港形象”,“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思考讨论]1.为什么说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张家港的实践证实,只要精神文明搞好了,就可以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为什么说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案例2 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张家港我们看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的实践证实了,只要精神文明搞好了就可以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张家港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紧紧地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在张家港给我们感受很深的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着许多崭新的突破性的飞跃,比如“没有名次就没有地位”、“不能吃饱肚子,空了脑子”、“拿金杯是手段不是目的”、“一个声音喊到底”、“不是要我发展,而是我要发展”……这些新观念渗透到各个方面的许许多多人的头脑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永联,这个由全市最穷村变为全市最富村的不平凡的经历是最有说服力的。该村1972年才建成于长江滩涂上,由于地势低洼,生产力水平极低,村里人心涣散,偷盗抢的事件屡屡发生。上级党委6年派出了6批工作组来“推”永联发展,永联没有发展起来,6批工作组走了,永联贫穷依旧。第7批工作组又来了,组长吴栋才终于发现了这样一个现实:永联之所以搞不上去,是因为村民们自身没有发展致富“动力”,“要我发展”还没有变成“我要发展”。

吴栋才一反常规,他把精力从抓经济建设上收回来,放在抓全村的精神文明上,工作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从抓党员的观念转变,到村里挨个走家串户,开全村动员大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栋才整整花了半年时间,终于使永联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们心里燃起了希望,他们开始“要”富了,村民们有劲头;吴标才不失时机地推出他的经济发展计划。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焕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创造性地用88天建起按常规要两年才能建起的发电厂,他们抢到为山东某铁厂设计的轧钢流水线,凭着自力更生用了6个多月时间完成从土建厂房到流水线生产的全部工程,提前一年投产。从一无所有,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永联发展成为江苏省有名的永钢集团。

江苏永钢集团的外来工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段经历,拿起相机,拍遍全厂的每一个角落,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而他们很多人都在信中不约而同地写过这样的话,我在这里很好,跟在家里一样温暖、舒心。永钢集团有1200名外来工,超过了全厂工人的3/5,为了能让外来工们安心工作,集团长年开展了“送温暖工程”和“建设第二故乡标兵”活动。逢年过节,领导给每个工人亲自送上一份礼品;天气炎热,领导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劳动;成绩突出的树为全厂学习的榜样,颁发荣誉证书,给远方的家人寄上喜报,近年来,厂里又投资60万元,兴建了影剧院、歌舞厅、篮球场和工人俱乐部,并为外来工专门建造了两幢宿舍楼,集团的关心使外来工们产生了参与永钢建设的自豪感和责任心,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家”的感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产生了一股向心力,让每个人都为共同的大“家”而奋斗。1994年,在国家统计局评定的“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中,永联村高居第52名,集团总经理吴栋才感动地说:“我们是踩着向心力这把梯子才向上爬到第52名的,我要感谢全厂的每一个工人。”

如今,张家港人有两个很生动的比喻:经济建设是汪洋中的一条船,而精神文明就是齐心协力斗风浪的水手;经济建设是一台机器,而精神文明则是发动机。张家港人还有两句自己的名言“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张家港形象”,“精神文明也是生产力”。正因为张家港正确认识到了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他们才坚持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让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谢。

(资料来源:韩秀琪,孙璇.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光明日报,1995年10月22日)

[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说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

2.结合本案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www.xing528.com)

[案例解析]

1.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2.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张家港的实践证实,只要精神文明搞好了,就可以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精神文明也出生产力。精神文明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知识水平的制约、精神文明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导引,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3.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保证作用: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以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十章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辅助教学。

2.通过本案例的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思考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怎样结合实际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建议进一步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