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举例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仅靠理论演绎或照本宣科式的知识讲解,是很难让课堂活起来,也是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借助于丰富而有趣的事例,或穿插讲解,或讨论分析,或归纳印证,不管是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理论知识,还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抑或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举例的意义
1.举例能够设置悬念,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寻找答案的动机。而教师正确的举例往往能够引出问题,引出问题后通过举例又对问题进行了解答。比如有位老师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问题时,问学生:“我们睡觉的时候还在运动吗?”“我们的教室在运动吗?”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他接着进行举例分析:一个成年人睡觉的时候,心脏每昼夜泵出的血液量是8吨。如果心脏停止了跳动,那么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教室相对地面来说好像一动不动,其实它随着地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又结合了学生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可见,静止并不是绝对的不运动,是相对的。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北京所在的冲积平原曾经是一片汪洋,真可谓沧海变桑田。他又问:“一个人死亡了,化为灰烬,是否意味着不运动了呢?”又接着举例讲解:一个人死亡了,意味着他的生命运动终止了,但他化为灰烬,腐烂分解后,又参与了物理、化学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举例能够点出要害,加深印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无论是每章、每节还是某一个具体问题,都有它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或关键的词、句子。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解,就会使学生不得要领。这就要求通过举例,点出要害,引起注意,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举出对一个问题的错误的理解、观点,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理解。比如有位教师讲授矛盾时举例:“矛盾解决一个少一个,世界上的矛盾越来越少。”问题提出以后,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时,用计划经济的弊端反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我举了两个例子:第一,有一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上海一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购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即便是增添这样的措施,企业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了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一个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第二,同样在那个年代,沈阳有两个工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却要从云南调进,这种部门分割、低效率的资源利用现象,在那个年代是极为常见的。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方一签合同,问题就解决了。通过这两个例子,一下子点出了要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举例能建立联想,启发诱导
学生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关键是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去组织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内容,列举学生熟悉、容易理解的事例,从而形成一个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联想过程。比如我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笔者举了《疑人窃斧》这个例子:一人怀疑邻人偷了他的斧子。看他走路的样子,都像偷了他的斧子。后来斧子找到了,不是邻人偷的。又看邻人走路的样子不像偷了他的斧子了。这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呢?笔者又给学生举了一个小学生都熟悉的例子《小马过河》: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过去?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看来,要知河水深浅,只有自己去试试才能知道。事例虽浅显,但告诉了大学生们一个道理: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查研究,勇于实践,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举例能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一味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那么理论也好,原理也好,必然缺乏事实的支撑,缺乏说服力,学生理解学习时也会感到非常困难,日久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举例来增强理论、原理、观点的说服力,提高可信度,增强实效性,不失为一种最基本、普通和常用的方法。比如,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科教兴国思想时,讲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中是占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就列举了三个事例来阐明这个观点,增强说服力。一是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黄金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先进科技的推动;二是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20世纪初仅占5%~20%,到五六十年代上升到50%左右,到80年代已经高达60%~80%,而有些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三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依靠高科技产业的推动。有人说,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美国经济的“火车头”是硅谷,而硅谷则是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通过这些举例,学生信服了这个理论观点。
5.举例能增强感染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联系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的模糊误区,联系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心理需要,比较艺术地列举一些事例,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加以表达,就能够增强这门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时,讲到农村改革的艰难探索历程时,就列举了比较翔实的反映安徽凤阳农村改革的材料。讲到当时凤阳农村的艰难和贫穷,讲到凤阳人的探索勇气和穷则思变的动力,讲到小岗生产队20户人的血手印,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很受感动。通过举例,每次课都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举例的方法
1.故事举例
讲故事是举例的一种常用形式。学生都特别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有具体形象,作为生活记录,一方面可增长学生见识,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一个故事有时能让整个课堂气氛活泼有趣,如笔者在讲授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人,人不能离开社会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妄想世上的人都死了,就自己活着。可是后来一想,为了解决自己吃烧饼这个问题,还得留一个会做烧饼的;为了避免一个人生活寂寞,还得要一个妻子;为了穿衣服,又不得不把做衣服的人也留下。结果为了自己生存,他不得不在世界上留下很多人。当笔者讲述这个故事时,全体同学个个全神贯注,耸耳细听。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任何人都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再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理想、信念时,笔者讲述了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的故事:出生纽约贫民窟的罗杰·罗尔斯从小顽皮,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其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在给他看手相时认为他将来一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他记住了,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他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板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照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州长。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再比如,在讲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时,笔者讲述了大学生的典型——徐海珊的故事:出生粤北农村的她,考入中南民族学院后开始关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4年间,她三进西部,三进大别山,北进中原,行程4万多公里,足迹遍及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51个市、县、区、旗(其中2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记下的调查笔记有数十万字,拍下的照片有10多斤重,出版了《苍生: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思索与呐喊》。她在书中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文化贫困、农村教育、生态环境、女童教育、社会公正、法治精神、道德衰退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积极关注农民工、乡村孤儿、残疾人群等贫困群体,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关于农村、农民问题的很有影响的调研报告。她的这种决心、恒心、同情心、爱心集中体现、典型反映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2.数据举例
用数据说明问题是最具说服力的。数据要具体准确,切忌含糊。如:“大概是”、“可能是”等等,这样的数据会显得软弱无力。此外,在数据举例时还可以进行推理、比较,使问题更加突出,意义更加分明。如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关于科技更新、知识更新速度时,使用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每年更新的速度在20%,5年便完全更新一次,而到21世纪20年代,将加快到每年30%~40%左右。这要求人们不断进行学习,否则将成为新时代的文盲。”在讲授经济、科技、教育三者关系时,讲到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引用了中美两国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数据:“中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科研机构占70%,企业10%,高校20%,而美国相应数据为20%、70%、10%。通过这组数据的对比发现:中国科研主要依靠科研机构,而这些机构基本属于事业单位,靠财政吃饭,它们的全部工作至成果问世便已结束,它们并不承担科技向生产转化的任务。企业要么没有实力搞科研,要么不愿意搞科研,因为,搞科研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一句话,中国的企业基本没有科研项目和成果,这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的巨大体制障碍。而美国的科研主要来自企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会创造如此多的成果。而资本的重要特性就是实现价值增值,资本家必须要迅速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转化为效益和利润。这也是美国科研发达,科技发达,科研转化率高达80%,中国转化率低至40%的重要原因。”通过这样的列举、推算、对比,学生受到了启发,得到了教育。可见,数据举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应该占有一定位置的。
3.就近举例
教师上课举例,习惯于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遥远的多,就近的少,国外的多,国内的少,校外的多,校内的少,课外的多,课内的少。这本无可厚非,但就近举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举例方法。在讲授有关内容时,有经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从当时的课堂,从学生那里取材。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具体实际,亲切感人。教师如果善于捕捉身边的事例,并加以发挥,这便成了一种技巧和艺术。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哲学观点时,先举了母鸡孵化小鸡、气候地理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例子进行说明,进而又以教学为例具体讲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教学是外因,教师的教只有变化成了学生的学,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课,不积极思考,即没有这个“变化的根据”,那么,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再动听,“变化的条件”再充分,知识也不会自动钻到你们的头脑中,更不能使你成为优秀学生。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与教师相互配合,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具有内驱力,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博引举例
为了全面深刻地阐述和解释某个问题,进行某方面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仅举一两个例子尚不足以说理,就旁征博引,实现教育目的。正如“例不十,法不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有时需要旁征博引,多方取材,充分举例,才能讲清问题,达到目的。如在讲授“大学生为什么要立志,为什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这个老生常谈、充满说教的话题时,有时旁征博引还是有效的。比如笔者是这样讲授的:同学们,立志、理想、信念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学生,古人还是今人,黄皮肤还是黑皮肤,道理都是一样的。漫漫历史长河,瞩目古今中外,无论圣贤先哲,还是凡夫俗子,但凡成就事业者,都必须立志,都必须有理想有信念。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屠格涅夫说,“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伏尼契说,“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这种种睿智语言,灿若星河,不胜枚举,同学们应该明白其中的浅显道理,从中获得启迪。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举例的具体过程(www.xing528.com)
1.精心选择事例
不管事例是否来自书本,所选事例必须典型、科学、真实、富有时代感,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容时,给学生讲了一个“皮匠和和尚”的故事:三个和尚和三个皮匠分别被“上帝”关在同样的两间屋子里,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并且每人发了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和尚们饿得面黄肌瘦,哭丧着脸说由于柄实在太长,没办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 而三个皮匠却吃得红光满面地出来,并揭示他们三人能顺利吃到美味的秘密——那就是相互喂着吃。这个事例很好地说明了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皮匠们正是因为善于分析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才免于挨饿。在当时的课堂里,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中,当教师讲完,他们都会心地笑了。
2.合理呈现事例
根据授课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事例,既可以放在知识点的讲授之前,也可以放在讲授之后。前者通过巧妙地设置疑问,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欲望,积极动脑,关注所学,最后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后者则通过列举一些有针对性的事例,加深学生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实质的理解。常用的呈现方式有:(1)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事例;(2)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现事例;(3)运用投影仪将事例投射到幕布上;(4)播放有关的视频录像;(5)将事例印发给学生供其阅览,教师适当解说:(6)由学生表演、再现事例中的情节等。
3.对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评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选择事例后,往往会自己进行层层剖析,揭示举例的目的。但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贡献自己的思想、主张、知识和经验,投身于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维中。通过问答、讨论或辩论等多向交流活动,学生会努力寻求事例中的因果关系,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想法客观正确,而有的想法幼稚偏激。在讨论环节,可能也会出现僵持不下、各执一词,甚至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对他们的回答做出认真细致的总结和评述。比如一位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组织学生讨论“网络世界的是与非”,讨论的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的体会发表了看法,他们既肯定了浩瀚的虚拟的网络世界所具有的吸引力,诚恳地说出他们在网上会从事哪些活动(以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为主,然后是参与论坛讨论、看新闻等),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应该更好地利用浩瀚的虚拟的网络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最后,教师作了总结性发言,告诉他们网络世界是个复杂的世界,是个虚拟的世界,我们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应由学生“唱主角”,但为了使讨论顺利进行,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吃透教学内容,拟订教学计划,熟知事例陈述的背景、观点以及案例蕴涵的道理等。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举例的要求
1.举例要有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就是例子必须合乎客观事实,即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举出的例子要能使学生信服,不能主观想象,空中建阁,随意臆造,这是课堂举例的根本要求。真实的事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而根据生活常识和逻辑杜撰出来的例子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如果举例不够严肃,把道听途说的、毫无根据的事当作例子来举,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和不信任的情绪。
2.举例要有趣味性
举例具有趣味性是指选择的例子角度新颖,形象具体,耐人寻味,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面对这个问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讲究艺术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趣性。举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许多理论概念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或发源形式。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时,如能恰当地联系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就可以把课讲得富有情趣,激发学生联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思想转化更深入,觉悟提升更迅捷。总之,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受到了教育。
3.举例要有教育性
举例具有教育性是指通过举例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产生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精选那些有教育意义,能激发学生勤奋向上,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例子;另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例子。为此,教师举例要避免低级庸俗,低级庸俗的例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关于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就精彩地讲述了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的感人事迹。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他1988年回国创业,带领一帮科技人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近20年的研究,研制成功了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碳航空制动材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他不仅是一个催人泪下让人感动的人物,关键的是一个让人增添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让人感动的人物。他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工作告诉世界,中国一样可以自主研发出国际上最好的科技产品。通过这个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大学生刻苦攻读,为国争光,为民族复兴争气。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人生观时,给学生举了英国大文豪肖伯纳的一个比喻。肖伯纳曾经对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有过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面对半瓶酒,悲观者发出感慨:“糟糕,只剩下一半了。”乐观者:“太好了,还有一半。”让学生对这个比喻自由讨论,发表看法,最后引导学生要树立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观。
4.举例要有趣味性
即列举的事例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许多理论概念、原理、观点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或发源形式。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性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理性教育,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觉悟。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这一章时,为引导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人生价值意义,他就举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则有趣的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马克·吐温面对会议室里的200多人,没讲一句开场白就高举一张20美元的钞票,问,“谁要这20美元?”大家纷纷举起了手。紧接着他又将这20美元揉得皱皱的,又问,“谁还要这20美元?”还是有很多人举起了手。再接着,他又将这20美元在脚下踩踏,踩踏得很脏,再次问,“谁还要这20美元?”同样,还是有人举起了手。这时,马克·吐温开始了演讲:“朋友们,我已经给你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整齐或不整齐,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依赖我们,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位教师,一边表演,一边讲述这个生动有趣的事例,使课堂富有情趣,激发了学生联想,活跃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准确,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5.举例要有时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举例要力求新颖、时代感强。这就要求教师举的例子从时间上说要更多地来源于现实社会,具有时代特色;从空间上说要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特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具有时效性特点,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更强。要求教师举例一定要具有时代性、新鲜感,尽量不要举一些失去意义没有时效的陈年往事。
6.举例要有精典性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例证、说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怎么办?我们只能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因为典型的事例能集中地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它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一股脑儿搬到课堂,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特别是列举反面例子,一定要慎而又慎,要多从正面去引导。对反面例子切不能津津乐道,不能添油加醋,大肆渲染,防止适得其反。
7.举例要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中不能是为了举例而举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所举事例必须讲清讲透,尤其是在材料介绍完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评说,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阐述相关原理、揭示相关教育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的举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天花乱坠,学生听时也兴趣盎然,但缺乏必要的分析、结合,学生记住的只是事例本身,不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既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也会失去兴趣,最终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