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精心设计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用是很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的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功能,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上一次课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艺术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增强该课程吸引力和提高实效性的起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结合该课程和新教材的具体内容,别开生面地设计好新课导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感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活动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强烈好奇心。这说明新课导入就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了基调,它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所以,精心设计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用是很大的。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如下: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促进学生热爱该门课程的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善于通过平时观察、个别交谈、第二课堂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的直接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实现要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向我要学习的良性转变。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与成长、成材联系起来,与理想、志趣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其间接兴趣。第三,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偏重知识、趣味性少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形式,如运用幽默、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用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在上课伊始,师生互致敬意后,几十人上百人的课堂难以马上安静,这时,教师新颖别致的导入就能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迅速地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功能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很有吸引力的一个口号,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认识一般是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的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功能,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上一次课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不多,上下两次课之间可能已经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学生可能已经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有所遗忘,教师的新课导入可以让学生将上下两次课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功能。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安排为两节课连堂,两节课中间安排休息,在此情况下也需要对第二节课进行导入,这时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就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功能。三是一节课内有时也需要导入。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信息容量比较大,一节课要涉及许多问题,每个问题既有相对独立性,上下问题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因此,对上下问题之间有时也需要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即教师的新课导入要遵循迁移原则,以旧导新,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前后贯通。

3.激情入境、诱发思考的功能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激发出来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如果教师新课导入设计新颖,煽情动情,就可以实现激情入境、诱发思考的功能。比如,笔者在讲授社会主义本质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调导课,展现了几百年来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艰难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几百年来,无数的社会主义者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无情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对未来的最完美的国家制度作了描述;1623年,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斯在《太阳城》一书中,也为人们描述过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理想国家;此后,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19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曾经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弊端,设想和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远景规划。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历尽艰辛地进行各种大胆的试验。然而,所有的试验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今天,我们就要用两节课时间专门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这样的导课,就实现了激情入境、诱发思考的功能。

4.提纲挈领、展示目标的功能

好的导入能达到如巴班斯基所说的“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的目的。如有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这节内容时就这样导入新课:“改革,这一意味深长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它曾经引起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壮观,大浪淘沙,中国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走到今天的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必要也必须了解我们的改革。”这样的导课,目标突出,直奔主题,就是“有必要也必须了解我们的改革”。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以前的政治经济学时,专门增加了政府债券的内容,有观点认为政府债券“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这里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特别是要使其思维不能仅局限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政府发行的债券这一狭小的范围内,于是老师这样导入发问:我们能不能用事例说明政府债券也有不安全的一面?学生讨论回答的思维确实在这位教师的预料之中——局限在现行我国政府发行的债券范围内,并以国家债券等为例,说明其“信用度高”,而谈不出有风险的例子。这时,教师列举了国民党败逃台湾前,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了很多政府债券,然而,国民党政府跨台后,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同时,又讲了网上的一个消息:美国人想通过法定程序向中国政府讨还90多年前袁世凯发行的政府债券。中国政府拒绝还债,因为连蒋介石时期的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认这一笔账,新中国人民政府更不该还这一笔债。这样一导入,不仅学生的思维放开了,而且全面理解了政府债券这一问题。这样巧妙安排,一方面对教学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统领教材和全部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非常明确地向学生展示了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新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在散文的布局谋篇上,讲究“形散神不散”。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入上,我们则讲求“形聚神亦聚”。也就是说,新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教师的语言、行为,设计播放的内容,课件的制作,学生的回答、思考等多种教学资源,都要紧紧围绕内容定旨、思维定向、情感定调的原则,为能自然、和谐地引入新课服务。一言以蔽之,在导入上应该具有针对性。

2.新颖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通常要能集中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为此,导入必须新颖别致。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课的导入中需着力启发学生的“好之”“乐之”。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好之”“乐之”,教师就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引入方式上,就需要引入具有新颖性的东西。只有“新”,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求知欲望,培养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3.趣味性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是克服课程本身枯燥性、抽象性、说教性的一把钥匙,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助燃剂”,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使教学内容以新颖、风趣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和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新内容,防止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厌烦、排斥心理。

4.精炼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改变。刚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导入在情境的设置上就不能故意绕圈子,走弯路,从而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就不能口若悬河而不着边际,故弄玄虚而离题万里,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坠云雾之中,注意力分散,在理解的基础上难辨是非,倍感吃力。因而导入新课要求简洁明快、内容精当、要求具体,争取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巧妙地转入正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新课上来,切忌啰嗦、冗长、喧宾夺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导入的方法(www.xing528.com)

1.承上启下导入法

教师通过对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或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做简要总结,阐明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逻辑联系,提出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决新问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启发学生在已掌握知识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这样不但使整堂课浑然一体,又便于学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这种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导入新课的基本、常用方法。

2.设疑导入法

围绕教学主题设疑问难、制造悬念的导入方法。笔者在讲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时,进行了这样的设疑导入。“同学们,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抗战时期的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笔者于是开始设疑,“那同学们是否知道黄炎培先生与毛泽东谈话时提出的历史周期律呢?”在同学们面面相觑的时候,笔者继续导入新课:“早在抗战前夕,黄炎培先生在同毛泽东谈话时,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纵观历史,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社会,一个王朝,初建时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到后来都暮气沉沉,败象丛生,直至灭亡。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力图找到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的方法,但毫无例外都失败了。他问毛泽东共产党是否找到了新路,能否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一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今天,我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探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这样,笔者通过巧设疑问,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

3.时政热点导入法

时政热点导入新课法,就是将教学内容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国家统一理论时,笔者就先讲述当前台湾的局势,陈水扁渐进台独的所作所为,导入到陈水扁渐进台独对国家统一的危害,导入到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国家统一理论的学习,这样就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理论和时事热点问题的紧密结合。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这样导入了新课:“今年(2001年)10月21日,在上海刚刚结束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会后发表的《领导人宣言》当中,有大量的篇幅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抓住了时事热点导入了新课。值得注意的是,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用时事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4.画面导入

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时,就成功地采用了画面导入法。笔者首先叫同学们通过投影仔细观看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一幅巨大的幕布,在幕布中间撕开了一个不大的口子,口子里是一双充满好奇和关注的眼睛。在同学们正在为这个画面感到不解之时,笔者开始用语言继续导入新课:“同学们,市场就好比这个巨大的幕布,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市场这扇大门,市场气息迎面而来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充满好奇和关注的眼睛。很快地,每个人都融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去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是开放的成就,也是市场改革的成就,使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当我们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风雨改革历程,我们才能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为此,我将用两学时时间,为同学们讲解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的历程。”这样导入新课,方法新颖,直观效果较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5.故事导入

引用教材中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导入新课的方法。如有位老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时,讲诸葛亮用“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的故事。教师提问,诸葛亮真的是“能掐会算”吗?诸葛亮根据司马懿多疑、用兵谨慎的特点,使用“空城计”,使司马懿退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再比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时,在上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讲述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故事,讲授美国媒体和政界对克林顿的这一丑闻的追讨,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揭露是否体现了民主,美国的民主和邓小平倡导的民主有什么样的区别,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有什么样的内容、特点,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两节课要学习和回答的内容。”以这样新颖及时的时事故事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布设悬念导入

这是在新内容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故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20世纪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发生了哪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吗?”这样以提问的方式设置了悬念,待同学们稍加思考面面相觑的时候,笔者通过投影展示了三大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全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和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针对这三大变化,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教学内容,即可持续发展。

7.案例导入法

有位老师在法律基础课中讲授关于 “刑罚”时,为了讲清犯罪的含义、特征及犯罪应受到刑罚制裁等问题,先引导同学们讨论本市公判大会宣判的一个案例:一个以李某、包某为首的杀害出租车司机、抢劫出租车、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半年时间,作案五次,杀死出租车司机一人,伤一人,抢走小汽车两辆。经公安机关侦破后,李某、包某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抢劫、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让同学们对这一审判大会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然后,老师提出什么是刑法?刑法有哪些特征?刑法有哪些处罚?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合同法时,也首先引用了一个经济合同法的案例导入新课。案例导入新课的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很广,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更是被教师广泛采用。

8.录像(光碟)导入

录像资料片(光碟)声、形、画俱全,非常直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时如能根据教学需要收集、录制、整理一些录像片(光碟),并在教学中适时选用,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笔者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理论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两小段经过自己精心剪辑的香港、澳门回归录像,让学生在学习一国两制理论之前,通过录像生动、形象、直观的功能效果,充分认识到我们已经用一国两制的理论,成功地收复了困难重重的香港和澳门。在未学理论之前,已经对理论产生了一种完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赖,产生了认同感,为进一步学习一国两制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笔者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经常采用教育部统一编辑制作的“形势与政策”光碟片做新课导入,增强了导入的直观性、生动性、感官刺激性,达到了良好的导课目的。

9.音乐导入

适当使用音乐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课方法。好的音乐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营造氛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位老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容时,就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十五的月亮》。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呢?当然是他们之间存在纯洁的爱情。而我们今天从哲学意义上讲,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才会相互思念;同时他们与家庭、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我在保卫国家安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再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运动和静止这一对矛盾范畴时,就先播放了那英的通俗歌曲《山不转水转》。通过流行的音乐和歌词的内容揭示了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理。这样既导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录音导入

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播放录音来导入新课。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讲授关于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录音。这些录音感人肺腑,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们是用生命之歌,为我们树立了选择崇高价值目标,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光辉榜样。学生从这种真情实感中受到教育,创设了一个能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再比如,笔者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时,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导课,在课前先对外交部领导所作的形势报告录音进行一定的剪辑,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新课导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