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是要在一定气氛中进行,这种教学气氛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应该具有熟练地掌握运用教学气氛的艺术。
一、教学气氛的含义
气氛,一般认为是存在于周围能使人感受到的景象。教学气氛即课堂教学气氛。《中国大百科全书》将课堂教学气氛界定为: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特有的学术和实践背景出发对课堂教学气氛做出了界定。德国当代著名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成功的教育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是情感、情绪状态及对教育抱有好感或厌恶等关系的总和。[4]美国加里. D. 鲍里奇认为,课堂教学气氛就是“由师生共同发动的并浸染于其中的气氛或情绪”。[5]施良方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6]李秉德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指在班集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7]王巍平认为,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简燕玲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8]桂世权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存在于课内能给人以强烈感觉的情绪”。[9]综合各种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气氛就是教学活动中指向教学目标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就是该门课程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定情景。
二、教学气氛的分类
探究课堂教学气氛,就应该对课堂教学气氛进行分类,进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气氛的特点和机制,促进教师比较专业地把握教学进程,抓住教育良机,自觉创设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气氛属于教育教学中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创造的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我们至少可以从课堂教学气氛产生的效果——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无论哪一种分类标准,都不是对事物和现象分类的最终结果,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但都会极大地方便人们对课堂教学气氛进行分析和评价。
1.当前对课堂教学气氛分类的几种表述
P. R. Burden和David. M. Byrd[美]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态度、情感、价值和关系的综合体。他们根据课堂教学气氛对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性工作、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将课堂教学气氛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F. W. Parkay和H. S. Standford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决定课堂文化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气氛非常复杂且具有多维度。它的特征由一系列的变量决定,而许多变量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然而,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我们总会发现他们的课堂教学气氛呈现出了下列特征:练习和任务取向;集体凝聚力;师生间坦诚、热情的关系;学生间合作式、礼貌的互动;低度的紧张、焦虑和冲突;幽默;高度期望;根据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经常性输入的机会。F. W. Parkay和H. S. Standford同时也承认优秀的课堂很难同时具备这8个特征。教师只有根据课堂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课堂决策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尽可能使优秀课堂体现这8个特征。虽然F. W. Parkay和H. S. Standford没有给课堂教学气氛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评价,但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用了8个非常动态开放的指标来衡量评定课堂教学气氛。凡是符合这8个特征的课堂,课堂气氛必定是合适的,有积极作用。反之,课堂教学气氛是不合适的,具有消极作用。
我国学者黄秀兰依据课堂教学气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化特点,并根据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如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定势等状态,将课堂教学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并认为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是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反应敏捷,发言踊跃;教师善于点拨和积极引导;课堂呈现热烈活跃与祥和的景象。消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是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善于调控;学生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教师的状态;不少学生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而对抗的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各行其是,教师手忙脚乱茫然失措,是课堂纪律问题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兴奋过度,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注意指向无关对象,教师无法正常上课,时常被学生打断或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基本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状态。
李秉德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包括师生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及师生间的关系等的情绪情感状态。他将课堂教学气氛划分为支持性气氛和防卫性气氛。他认为支持性的气氛有利于师生间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防卫性的课堂教学气氛属于消极的气氛,会抑制学习情绪,降低学习兴趣,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我国学者桂世权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凭借学生体验得以验证的课堂教学效果氛围,是教学境界的烘托和效果的标志。教师个人魅力是课堂教学气氛形成的根据和动力。他依据教师个人的个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对学生需要的影响将课堂教学气氛划分为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两种,指出在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气氛中,学生能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在学生需要缺失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却将会获得沉闷压抑的情感体验。
2.对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
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条件,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气氛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外在的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物理环境给人的情绪、情感反应。外在课堂教学气氛的特征为:自在性、社会性、文化性。由于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学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一般情况下具有时间的先在性,物质和信息流动的自发性,既会给课堂教学以促进,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而具有强烈的自在性。
构成课堂教学的环境总是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同时这种自然环境又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不能不受到特定的地域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教学活动发生的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影响最具直接性。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环境,既是这所学校中社会关系长期运动发展的结果,也是该学校社会关系发展进程的片断。生活于其中的教师、学生和教学活动,受到这所学校特有的社会交往方式的浸润、熏陶,表现出仅有这所学校才有的现象,形成了这所学校特有的重要特征。
学校是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特殊社会组织,而课堂教学本身又是文化得以产生、传递和发展的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活动本身既是文化形式,又是文化内容。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既是既定文化的享用者,又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他们之间发生在交往基础上的教学认识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运动方式,具有浓厚的文化特性。
(2)内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指课堂教学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同其他课堂教学要素的相互作用,主要指发生在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介等之间,间接影响人们情感状态的心理因素。内隐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包容课堂教学中的人际环境、教学的观念环境。内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特征为:流动性、情感性、持久性。内隐的课堂教学气氛发生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传媒等之间,形成了不同的信息源,构成了网状的信息通道,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和途径,发生在其中,并作为课堂教学途径之一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课堂教学气氛最天然的特性。
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进行,离不开师生已有的心理基础,而且课堂交往必须建立在师生一定的心理基础条件上。并且又是在师生间的情感情绪状态中来进行的。优秀的教师总是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沟通,在情感的交融中进行着教学交往,情感性构成了教育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的最基础的特性,对学生情感的合理性的影响和改造也是现代教学的目的之一。
课堂教学信息的目的是学生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变化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可变性,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但是,可变性一旦实现,则具有持久性。学生的发展不完全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不完全是教师教育的结果。学生的发展是师生课堂交往的目的,也是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源泉。内隐的课堂教学气氛主要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度小,但效力持久。
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可以将课堂教学气氛分为三种类型:
(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特征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活动的展开是教师自主的行为。教学活动体现着教师和学科的逻辑,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指令行动。这种课堂气氛利弊参半,但因人而异。民主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面向教学目标完成认知活动,同时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专制型的教师,眼中只有课本、教材、教学目标,严格教学行为,一板一眼,不容丝毫变更。学生在此课堂环境中,处于“容器”地位,被动接受教学信息,暂时放弃了自由思考的权利。教学结构明显,但死气沉沉。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特征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需要为标准,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种课堂气氛至少在目前评价不错。三种类型的教师表现是不同的。放任型的教师,放弃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教育权利,一味迎合学生,使他们接受教师教导的要求和需要大大缩水。民主型的教师,正确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者权利,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体需要,平衡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间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改善认知结构和情绪状况。专制型教师则无法融合于这种课堂气氛中,自然难有作为。
(3)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其特征为: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互为依据,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充分利用教师的行为进行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真正达到了心理互补,关系和谐,水乳交融。这样的教学气氛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气氛的探讨,就是要为创造有效的课堂环境和课堂社会关系准备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引领学生增长才干,为他们终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存在的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构建良好课堂气氛,离不开师生间的人际交往。然而在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限制人际交往的不足,在教室里,以讲台为界,师生间存在着一条无形鸿沟,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本不认识学生。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的大班教学比较多,师生之间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流,存在着教师上课就来,下课就走,教师和学生之间谁也不认识谁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单向传授式,学生对教师的知识信息与情感信号的反馈受到限制和阻碍,尤其是它限制了学生间的信息与人际交往沟通,不利于发挥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在情感体验上进入学习状态,成为课堂教学气氛的死角。更糟的是,在这种以教师为活动中心的教学气氛中,教师的作用被人为拔高,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无情忽略了。因为没有教与学双边关系的对等气氛,没有教与学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呆板而又不对等的教学气氛中,就产生了对学生素质发展极为不利的因素。这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在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往往在消极地听、被动地记,学习兴趣逐步趋向低落,甚至逐渐养成惰性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比较抽象,比较枯燥,在这种教学气氛中,学生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炼”,极易形成不愿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心理定势。
第二,在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下,大学生的知、情、意水平难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存在着强迫要求学生的知、情、意的轨迹与教师的思维轨迹同步,事实上又做不到,师生之间都很尴尬。
第三,在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下,大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良好的学习活动只有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即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的前提下才能形成。
第四,在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下,学生能力构成将会受损。因为在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课堂气氛中,教学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讲授法”占据。教师讲一句,学生想一句,不给学生任何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铺设了“合理跑道”,学生的思维只能在这条“跑道”上运行,这样,学生能力构成受损的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五,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易使教师产生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其后果是,教师备课、上课往往陷入经验主义怪圈之中,对教学目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缺少客观依据,往往是凭教师主观臆断行事。
总之,如果思想理论课教学不以学生为本,教学气氛必然产生呆板、单向、紧张、不和谐等特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正确调谐课堂中的心理情景和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极力避免产生这种以教师单向活动为主的教学气氛,把不利的教学气氛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的作用
课堂教学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心理背景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与过。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和影响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一句话,它影响教学的效果或效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已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和重视。有经验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善于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善于把教学气氛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至,把消极作用降到最低。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气氛的作用形成了如下两点有代表性的认识:
1.积极的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形成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了师生的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
2.消极的或对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形成消沉对抗氛围的刺激,它会使师生态度消极,关系疏远,行为对抗;使学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转移,甚至会出现学生破坏纪律、制造混乱的行为;严重制约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气氛,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影响教学的结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气氛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五、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www.xing528.com)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
教师要学识渊博,能钻研教材,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弄清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采取优化的形式和方法传授教学内容,使学生一听就懂,这是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所在。一个业务素养不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即使教学态度很好,学生也难以满意,学生的知、情、意、行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也难以创建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投入,师生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也就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眼前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激励;要注意提供与学生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以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学内容应启人心智,教学过程中应伴有给予学生学习责任感、义务感、求知欲等方面的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特别注重情感投资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情绪色彩的活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深沉、殷切持久的师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气氛的润滑剂。特别是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说教,在接受情绪上产生抵制和逆反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倍投入情感,极力做到声情并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深化认识,提升觉悟。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及时挽救不良教学气氛
一是善于发现学生缺点,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十分敏感地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容、神态,善于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以此作为窥视学生心态的重要渠道。然后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随机地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其心态恢复到优化状态。二是教师了解自身的弱点,从中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教学气氛的创设,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新的基础上找到和学生的相通点。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控制焦虑水平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认识的提高、行为的转变,对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防止紧张有余,另一方面要防止活泼过剩。教师要善于控制学生学习的焦虑,使课堂紧张热烈,同时也宽松冷静,使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教师要善于创设成功教育的情境,经常对学生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学习的适度焦虑。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创造情境,寓庄于谐,寓理于形,寓教于乐,不但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也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气氛,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课提问时,一连几个政治理论问题学生都回答不了,课堂气氛顿时沉闷起来。教师灵机一动说:“同学们,这几天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怎么理论的炮弹也受潮了,出了好几发哑炮。看来还是该经常晒晒太阳,让理论的阳光来驱逐遗忘的雨季和潮气。”这既给学生以善意的批评,又给学生一种审美的感受,创造了亲切和谐的气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也就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只有创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气氛,教师才会教得轻松自如,学生才会学得愉快,这样师生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
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的具体方法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多使用陈述性、表扬性语言,少使用评价性、批评性语言
评价性语言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加以评价的语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要辩论、发言、演讲、回答问题和进行某些必要的表演,对学生的言行以及仪态仪表,教师要善于评价。一般来说,学生不喜欢在公开课、合班课中被教师点名或不点名评价,有的学生甚至对老师的评价采取抵抗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能够不评价时尽量不评价,即使要进行评价,也要多使用客观的表扬性、陈述性语言,少使用或者尽量不使用评价性、批评性语言。特别要避免使用涉及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之类的语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大忌。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政治方面、思想方面的一些模糊、错误认识,教师更不能盖棺定论,横加指责,而应该摆事实,讲道理,理感情,引导学生抛弃错误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平等相处
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权威地位,认为自己高于学生,而对学生耳提面命,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甚至漠视老师的行为。相反,老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则会产生一种积极的交往氛围,促进合作和积极的反馈。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的特有属性,决定它在很多层面上主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方法,最终要解决的是“信”与“不信”的问题。在学生眼里,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即使是教师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权威,学生也不会轻易相信教师的大道理,不会轻易相信教师的说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避免盛气凌人,避免唯我独尊,而应该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探讨研究,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实现教学相长。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加强师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映做出反馈,尤其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异想天开”的看法,让学生感到教师关注自己,以形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意对偶发事件的控制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偶发事件,机智处理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是优化课堂气氛不可缺少的手段。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应因势利导,以变应变,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要激化矛盾;“冷处理”为主;切忌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总之,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的创设,需要教师从多层面加以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大多数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感兴趣,原因是因为教师讲条条,理论脱离实际,理论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头脑中的疑问,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既扼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教与学陷入困境。只有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才会使学生觉得教师讲的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联系国内外实际,特别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有说服力、吸引力。
【注释】
[1]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页,
[2] M. 鲍门著. 幽默教学:一门表演艺术. 卢全真编译. 外国中小学教育,1989年版
[3]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 [德]O. F. 博尔诺夫. 教育人类学[M]. 李其龙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
[5] [美]加里. D. 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M](第4版). 易东平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页
[6] 施良方,崔允. 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7] 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页
[8] 简燕玲. 课堂教学气氛和课堂教学质量[J]. 山西教育,1998,(1)
[9] 桂世权. 试谈课堂教学境界的艺术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