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艺术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决策的果断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要求教师面对异乎寻常的突发事件要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当机立断,决不能优柔寡断。6.处理的巧妙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既要求教师反应快,判断准,更要求教师处理巧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艺术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机智应变艺术

“机智应变”也称为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偶然意外的突然事件敏感而又迅速地作出明确判断进而灵活随机地正确处理,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能力。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机智是一切教师都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才能与素养。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机智,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机智应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马卡连科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随机应变。可见,机智应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学的意义非凡。

一、偶发事件的种类

1.意外事件,属智力因素方面的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社会学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有时提出的一些知识性问题,教师往往措手不及。这一类问题有时教师备课时没意识到,考虑不周全,同时也不可能把课堂上的情况都估计在内,总是有意外的;有时是因为备课草率造成的;有时是教师水平有限而无法解答的。

2.偶发事件,属非智力因素

如不遵守课堂纪律、情绪低落,或想出出风头;有的则是学生无意识造成的,如放置餐盒、课本、坐座位等发出响声,教室外偶发事件对学生注意的转移等。

3.意外偶发事件,属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

如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向老师提出怪问题,故意想让老师出洋相,目的在于考考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这种情况,特别是新老师上课更易出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的特征分析

1.事件的突发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一般是由“事件”和“变化”两个部分组成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构成一个统一体。这里的事件是指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果事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教师有意安排或创设的,或者属于教师意料之中的,那么,无论教师对事件的处理如何巧妙,也不能称之为机智应变。

2.反应的敏捷性

当某一事件突然发生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反应敏捷,迅速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处理。教师越能急中生智,反应敏捷,就越能表现出教师的机智应变能力。如果反应迟钝,有时哪怕迟疑片刻,课堂教学秩序就会造成混乱。

3.判断的准确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不仅要求其反应迅速敏捷,而且要求其判断准确无误,根据学生的言语、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判断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体察那些即将发生的“偶发事件”,防患于未然。

4.思维的直觉性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多表现在突发事件的情境之下,所以,它所借助的心理机制不是严密、烦琐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直觉思维。

5.决策的果断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要求教师面对异乎寻常的突发事件要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当机立断,决不能优柔寡断。否则,就会坐失良机,难于产生教学机智。

6.处理的巧妙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机智应变既要求教师反应快,判断准,更要求教师处理巧妙。突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性既包括动机巧,又包括形式巧、方法巧。巧中见奇,奇中见效。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巧妙直接影响到机智应变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策略

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其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1.虚心求教法

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要比学生丰富得多,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教师都能够给予正确及时的回答。当今是信息社会,学生学习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特别是当今的大学生知识面较宽,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知识比较迅捷,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时有许多新意,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等常变常新,教师对此存在着认识理解上的误区、盲区、空白点,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学生往往提出一些教师未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师组织的辩论、讨论中,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切忌不懂装懂,牵强附会地进行回答,而应该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在教学中运用机智,虚心向学生求教,化解尴尬。比如笔者在进行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的手段的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很自然地向笔者提出了凯恩斯经济学中的计划和市场问题,并请求解答。笔者对此准备很不充分,于是只好灵机一动,对该同学说,这位同学的提问很好,老师对此还不十分清楚,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这位同学果然对此问题很有准备,回答令大家都很满意,取得了比较好的讨论效果。

2.以变应变法

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变应变。如笔者学校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组织两个组的同学辩论中国入世的利弊时,辩论正酣,三面有窗的阶梯教室突然飞进来一只“不速之客”——麻雀,在大家的吆喝声中惊慌地盘旋一圈又从窗子的另一面飞出去了。这位教师这样以变应变:“同学们的课堂辩论太紧张激烈了,太精彩了,连麻雀也来助兴,也来凑热闹,现在麻雀飞走了,我们继续辩论。”短短几句话,效果很好。(www.xing528.com)

3.幽默调侃法

在课堂上适度进行幽默调侃,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发生分心型偶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如有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春季上课发现个别同学打瞌睡,随机朗诵了几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春眠不觉晓,地方睡错了,夜来干什么,梦里知多少。”同学们一笑,那位学生再不好意思睡觉了。幽默调侃时,教师进行自我调侃也不失为一种应变技巧。一位身材矮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新班上课,刚进教室有的学生就失口而笑,还有的在下边窃窃私语。教师见状不急不躁,微笑着说:“同学们,我曾因为自己身体矮小摔碎过几面镜子。今天我能够博得大家开心的一笑,这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同学们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一席幽默调侃之言,道出了教师宽阔的胸怀,立即赢得了同学们友好的掌声,课堂上充满了和谐友好的气氛。

4.自然转移法

教学中,有时学生会不自觉地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接受了社会上的某些不利影响,本身又不具备分析和鉴别能力,因而表现出缺乏理智的盲目发问,使教师处于尴尬境地。例如,笔者曾经在进行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时,正在情绪高昂地讲解邓小平南行讲话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创新,要求大学生们要认真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南行讲话。忽然,一个大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邓小平都已经离休了,为什么还像中央领导人一样发表意见呢?为什么还要我们去学习一个离休老人的讲话呢?”这是一个很突然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于正面交流的话题。笔者快速思考了一下,脑里灵光闪现,慢慢而又平和严肃地说:“这位同学的突然提问很好,但我认为,马克思去世一百多年了,恩格斯去世也很久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去世而抛弃他们创造的理论,更何况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呢?因此,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和研究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有用的理论,并不断地学以致用,成为有用的建设人才。”

5.延缓回答法

有的知识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回答,则可采用缓解式留到别的时间来解答处理。例如,笔者有一次在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关于毛泽东思想是在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个问题时,讲到了毛泽东思想和王明主义的斗争时,有位学生提问,“老师,王明出生哪一年,他写过哪些马列主义著作,在当时他与毛泽东的理论成就如何比较?”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没有估计到学生会问这个问题,所以教学准备不很充分。针对这个突然提问,笔者当时这样回答学生,“对于王明的出生年代和写过哪些马列主义著作,我不是很清楚,如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准备给同学们举办一个关于王明和毛泽东生辰、人格魅力、理论风格方面的讲座,再慢慢和同学们交流,好吗?”同学们听后鼓掌叫好,避免了当时笔者的尴尬,也保护了同学们提问和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后,笔者认真查阅了许多资料,利用第二课堂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学习活动机会举办了两场讲座,将毛泽东和王明的生辰、人格魅力、理论风格和为什么能够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分析,从而给学生作了圆满的答复,效果非常好。

6.晓之以理法

晓之以理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说理的方式来进行随机应变的处置。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教学场景,在给两个系的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课关于大学生如何成材和如何正确对待竞争时,走进教室,闹哄哄的,吵闹声不绝于耳。原来是两个系的足球队在头天下午刚进行了比赛,正为比赛结果争论不休,输的一方不服气,赢的一方沾沾自喜。对此情景,笔者待课堂稍稍安静后,对同学们说:“上课前请先让我说四句话:第一句,比赛是有输赢的,竞争是残酷的;第二句,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第三句,胜者有弱点,负者有长处;第四句,比赛是暂时的,友谊是永久的。”话音刚落,教室安静了许多,笔者紧接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讨论成材、竞争、友谊几个话题,看看老师刚才的话有没有道理”。课后,笔者把这个教学机智和导课良好结合的教学情景写成了教后感,随时品味。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机智应变策略很多,除此之外,还有沉没法、注视法、暗示法、提问法、情感法、释疑法、设疑法、嫁接法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不断地进行总结创新,不断地提炼升华,切忌不可照抄照搬,牵强附会。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智应变能力的培养

1.掌握教育理论,勇于实践

教育机智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而是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熔铸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灵活地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真正具备机智应变能力。

2.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心与心的交汇而构成的和谐心理场,可唤起积极情感体验,培养愉悦心境,利于教师施展聪明才智,但和谐心理场的生成是以教师对学生的爱为前提条件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怀体谅学生、才能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同情理解学生。教师也只有在与学生的心灵火花撞击中才能使教育艺术不断得以升华。而每一次困窘的排解,尴尬的释除,可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使教育技艺提升一步。有些偶发事件也并非学生引起的,即便是学生的“出手”行为,有时也不乏“善意”。若没有爱心为前提,教师就会以较大的代价而兑取甚微的教育效果,甚至于走入师生对立的误区,摧残学生的自尊心。罗素曾言:“凡是教师缺乏爱心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从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出发,作为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积极的鼓励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情绪的对立、扩大事态的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据说,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有位大学教授叫姚明辉,他体弱清瘦,却总是宽袍大袖。入冬畏寒,姚教授头戴大风兜,远看只露出一双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撮翘翘的山羊胡子,颇有点滑稽。一天上课,教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不知谁用漫画笔法画了一只人面猫头鹰,那人面活像姚教授的脸。姚先生立定看了一会,毫无怒色,拿起一枝粉笔,一本正经地在漫画旁写道:“此乃姚明辉教授之尊容也。”大家笑了。姚先生也笑了。那位恶作剧的漫画作者舒了一口气,对教授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尊敬。可见爱心与教育机智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处理偶发事件,运用教育机智时,千万不能忘了“爱心”二字,否则就有可能把事态扩大。

3.锻炼自控力和决断力

自控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能力。而决断力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特殊情境下采取行动并予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教育教学的偶发事件和困境对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发展的机会。教师需不断自我训练,并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磨砺自己,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师既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到教学情境中,也不能把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失之交臂。对学生的“顶撞”和“不尊重”,教师不控制好自己的理智防线,则会引起激情行为。优秀教师高超的教育技巧,无不是系于日常的锻炼和积聚。黑格尔曾言:“一个志在有远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有位初登讲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思想道德修养课时,她阐述了三点成才的个人看法后,由于没有结合到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没有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成才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而是照本宣科,牵强附会,结果课堂上就乱开了锅,同学们互相争论起来,有的说成才靠后门,有的说成才靠老子,有的说成才靠机遇,闹得这位老师讲不下去了。这时课堂下边传上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打油诗

“因为、所为、总而言之,

这个、那个、是不是,

哼哼哈哈‘炒剩饭’,

敬请老师要细思。”

面对这种混乱场面应怎么办?这位新教师由于缺乏应变能力,只好气得跳下讲台,中断讲课。

4.教学民主,豁达宽容

教育机智的思想基础是教学上的民主思想。当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应以权威压制学生,而应该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态度予以解决。正所谓“智者民主,无智必独裁”。有个新老师姓苗,上课第一天,苗老师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她先作自我介绍:“同学们,我是思政部的苗老师,姓苗,名……”她正要板书“苗”字,不知哪位大学生欺生装怪,突然叫一声“喵”的猫叫,于是引起了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故意捣蛋、存心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情况,苗老师没有发火,反而面带笑容地说:“我姓苗,不是喵,苗是苗,喵是喵。苗教喵,喵喵喵! ”苗老师即兴编的绕口令,也引起哄堂大笑。霎时,同学们安静下来,那位学“喵”的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对这位新教师产生了由衷的好感,课堂上出现了和谐的气氛。同样是故意捣蛋的偶然事件,只因为教学机智的不同,处理的效果大不相同。

5.拓宽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育机智的产生有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宽厚的知识素养。乌申斯基认为教育机智即心理机智,是在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对心理机智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心理学和阅读心理学著作,能指导人去思考他自己的精神过程,并能对人的心理机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乌申斯基的话深刻说明,教师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在学生的“挑衅”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的大学生比较新潮,对新问题、新风气、新事物接受很快,想象力丰富,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素养,紧跟时代潮流,不然,很容易出事故,闹笑话。在“酷”这一个词刚开始在学生中流行时,有一位年龄稍长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上课时,忽然,一学生叫道:“好酷哦!”该教师则厉声问:“站起来!你说什么?”“老师,我讲你好‘酷’。”“我怎么好‘哭’了?说……”显然该教师并不知晓“酷”(英文cool)一词的时代意蕴。在“粉丝”一词使用得发烫的时候,也是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教师,教学效果也很好,缺点就是平时不喜好看娱乐性的节目和媒体,压根就不知道“粉丝”的意思。一次精彩的授课片段后,一位男同学大叫,“老师,这位女同学陶醉了,成为你的粉丝了”。这位老教师认为这位男生有点扰乱课堂秩序,顺口批评他“什么粉丝,还肉丝、萝卜丝呢”,结果引得哄堂大笑,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6.多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分析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导致的结果的过程,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师要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追思反省,经过探究,以批判的态度检视教学问题,“回诊”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解剖难题,重组心智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另外,还应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多向他们讨教,并多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