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般目的或总目标的具体化。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必须研究其教学目标艺术,把握其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制订和实施艺术,以便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教学目标是以教学目的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是教学目的的阶段化和具体化。按照系统论关于不同结构可以具有相同功能的观点,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研究中应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功能研究。一个最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必须具备四个主要功能:
1.定向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课都是整个学科目标系统中的有机一环,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靠依据,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有了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才有在课堂上共同奋斗的目标,从而避免整个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强化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激发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定势,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定势不断起强化作用。
3.适应功能
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知道自己在一节课、一天课或者一段时间内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知识水平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好的学生可以阅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定的课外读物,提高学习水平,差的可以完成教师的指定学习内容,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可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4.评价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既是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也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尺度,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其教学目标,应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监控体系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1]这里说的“综合”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能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某一单项工作,而是完成德育、美育、能力培养、智能提高的综合性工作。这种综合任务,既是全面的、又是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综合性,在目标设计上就要把握好如下几个环节:
1.总体目标全面化
一是全面考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的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二是考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200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方案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育人目标;三是考虑各门课程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照顾到教学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课程目标系统化
课程目标,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同,课程所用的学期数也不同,一般都是一学期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但也有的课程需要两到三学期才能完成。因此,课程目标系统化首先就要学段化,把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划分为若干学段,制订和把握好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同时又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系统化。其次,课程目标系统化,就是结合该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某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体系,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
3.课时目标具体化(www.xing528.com)
所谓“具体化”,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制订某一课程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都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要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等特点,根据教学对象的长处、短处、兴趣、爱好、习惯等情况,把教学目标任务具体化。巴班斯基把课时目标具体化作为教学优化艺术的第二个办法。他说:“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办法,是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任务不仅是综合的,而且应当是十分具体的,即指向消除学生知识中的落后面,解决学生教育和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2]
4.具体目标行为化
行为学认为:教学目标是学习终了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因此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目标描述的行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知”“信”“行”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单方面解决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知”,仅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解决学生信与不信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二步,解决学生的行,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信念,最终变成为学生的行为才是第三步。第三步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的最终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行为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优化实施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教学就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演化而成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内隐的心理体验,而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相对于教学目的而言易于测量,易于操作,着力于外显的能力培养。所以,达到了教学目标即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的,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实现了教学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努力。在把握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艺术后,如何才能高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以保证实施目标取得更佳的效果。
1.明示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的开头就直接把教学目标直接交给学生的方法就叫明示法。它是教学目标实施中最普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把本章、本节、本课的教学目标直接反映在多媒体课件的起始位置,或者直接写在黑板上,或者直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开始上课就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起到直奔主题的作用。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给大学生讲授台湾问题的现状和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时,开始就将教学目标明确化,指出讲授此课时的目标就是要大学生全面掌握台湾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人物、军事军力、各派政治势力的情况,目的就是通过掌握的这些情况,结合我们的对台方针政策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学习、理解我们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充满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2.暗示法
暗示法与明示法相反,不是在课的开头就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内容的逐步理解和把握,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解决思想认识中的“朦胧区”“定势误解区”,从而逐步暗示出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法。这种暗示法,可以起到心照不宣的作用,在很多课时中比明示法的全盘托出效果更好一些。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大道理多的课时和教学目标,容易引起大学生反感,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逆反情绪时,暗示法比明示法的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讲授邓小平理论体系时,尽管教学目标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但为了避免学生开始上课就感受到量大质深的理论内容,完全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逐步暗示出教学目标。
3.渗透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要点时,将教学目标寓于知识之中和教学过程之中的方法,叫渗透法。采用渗透法,教师应该始终引导学生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思路的发展,始终不能偏离教学内容中重点涉及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通过于无声处、和风细雨的教学渐进过程,将教学目标逐步渗透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之中。
4.揭示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信息点、思想教育片段之后,在解决好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和思想教育意义深浅时,用“一语道破”的方式揭示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某一知识信息和思想教育难点或者某一特殊的教学环节时,常常用像“我们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所要掌握理解的知识内容,就是我们所要明白的思想教育意义”等揭示性语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总结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大学生在学完知识内容,接受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后,教师用精练概要的语言总结引导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的方法,叫总结法。这种展示教学目标的方法常常放在课堂的最后,因此,总结法又叫切尾法。这种总结法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能不能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接受的思想理论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解掌握,关键是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精练、鲜明、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学生的自我总结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达到知识学习、能力提高、智能锻炼、思想进步的目的。
6.自解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鼓励学生自学阅读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目标要求,自己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叫自解法。这种方法完全是靠学生自己完成的,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和课堂开始前提出的简单要求,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目标要求,去学习、去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涉及的篇章结构、思想内涵、知识信息要点,从而提高学生自学、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六种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总结、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运用时主要应该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实际灵活掌握,不可以生搬硬套。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中显得非常随意,没有遵循教学目标设计、实施的优化原则和没有过多去探索目标设计、实施的优化艺术,这都是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些环节和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