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体制等束缚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求富”、“求强”、“求谐”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诉求。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亦是思想解放成效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

李朝鲜(四川大学

摘 要: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体制等束缚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求富”、“求强”、“求谐”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诉求。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成为思想统一、力量凝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凭借,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 实事求是 路径选择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亦是思想解放成效的体现。从思想解放的社会价值诉求来看,呈现出“求富”、“求强”、“求谐”的思想演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开启了以“求富”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使人们澄清了对“姓社、姓资”的模糊认识,初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进行以“求强”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进行着以“求谐”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过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当今,科学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一、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当在本质上已退出现实的幻想和退化的思想被用来指导现实生活时,这种思想理论就成了现实生活的枷锁和历史进步的障碍。突破思想的禁区,砸碎思想的枷锁,扫除思想的障碍,便成了社会历史前进的必要前提,解放思想的运动便会应运而生。[1]

邓小平同志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有着无比丰富的深刻内涵,那就是要坚持“两个出发点”和“三个解放”。所谓“两个出发点”,其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其二,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谓“三个解放”,是指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桎梏中解放出来。在马克思那里,解放思想再也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理论自身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改革开放,我们不难发现,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开放整个进程。在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思想解放在烈度上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也不一样。所谓大的思想解放,在烈度上是指新旧思想的对立异常尖锐,甚至不可调和;在影响力上,是指波及的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员之众,转变的幅度之大,产生的作用之巨,推动着经济社会发生里程碑式的质变。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能发展至今的主要凭借。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还说:“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因此,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也不可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胡锦涛同志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就更加透彻地阐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继续解放思想,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前两个15年同第三个15年的连接点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个10年的后半程同第二个10年的连接点上提出进行的。这既着眼于承前继往,更着眼于启后开来,其目的就是要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使我们党和国家生机长存、活力长在。这客观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把握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我们的思想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相符合,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改革开放30年已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破除骄傲自满、停滞不前的思想,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实现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繁重任务,使全党同志自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勇于直面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思想解放的演进路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引导社会前进,就应围绕不同时代课题做出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纵观近现代中国,主要出现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每一次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任务和主题,每一次都将社会向前推进一大步。一是五四运动,其宗旨是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转型与再造,直接的目的是民族的救亡和自强。五四运动的任务,就是使中国从儒学的古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黑暗的地下攀升到光亮的地面。二是延安整风,其宗旨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目的在于解决怎样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问题,从而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延安整风的任务主要是使我们党从洋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遥远的他乡回到自己的故乡。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的思想解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到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到党的十四大摆脱“姓资姓社”的羁绊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到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的概括、再到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思想解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次思想解放的主旨,是让全党和全国人民由那种从主观愿望出发、从这样或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所营造起来的“左”倾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要让社会主义由虚无缥缈的天空回到坚实可靠的大地。从思想解放的社会价值诉求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历着三次标志性的思想解放,呈现出“求富”、“求强”、“求谐” 的社会价值选择。

第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以“求富”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20世纪中叶后,我们党一度偏离了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发展陷入了崩溃边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要使社会主义中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关键是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从思想观念上,以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为标志,掀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解读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从实践上,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通过加快农村经济改革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开启了以“求富”为核心价值诉求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

第二,澄清对“姓社、姓资”的模糊认识,探索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以“求强”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在经过10多年的改革后,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当时“左”的观点借口于防止和平演变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妄图把中国拉回到改革之前的状态中。针对这些新的时代课题,邓小平同志创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新阶段,进而形成邓小平理论。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扫除了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开了广阔的道路,大力推进“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进行以“求谐”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社会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在思想理论界相继出现了对待改革的不同声音。一是以“改革失效论”为代表的“左”的思潮,他们把我国当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产生的一些新矛盾直接归根于改革,提出了对改革的质疑;二是信奉“洋教条主义”的“右”倾思潮。他们认为,这些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恰恰是改革的力度不足的原因,妄图以“新自由主义”为蓝图来设计改革;三是“改革成功论”。这部分人陶醉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满足于自身的既得利益,不愿承担改革的任何风险。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思想界和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解放思想再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中,我国社会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阶层出现的分化和重组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所增加;人民群众在享有改革开放成果时带有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的特征;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待改善等。减少和消除当前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既是改革实践的目标,同时又为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凝聚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探索进行以“求谐”为社会核心价值诉求的伟大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阐释十七大报告主题时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4]这是我们党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的突破,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推向了新的阶段。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化目标迈进的党的十七大,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呢?概括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概括,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上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观点和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深刻阐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问题上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大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上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关于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上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贯穿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各方面完善改革开放。这一系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理念、观念、意识,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活跃思维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担负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使命,破解着各自不同的改革难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探究其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透视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是主线,经济建设是核心,党的建设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每一次都是在前一次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大解放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脉络,有益于我们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明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使命之所在,明确在新的发展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的指向之所在”[5]

三、思想解放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选择科学的路径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充分认识和积极落实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确立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创新开拓前进的行为模式。一是思想解放必须拥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二是解放思想必须观念更新,用科学的新观念武装头脑,使新观念真正落地生根;三是解放思想的归宿在于创造开拓前进的行为模式。30年来,我们通过行为模式的创新创造了许多新事物,同时也还有很多旧的、不合时宜的行为模式束缚着一些同志的手脚,解除这些束缚,创造新的行为模式,同样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教育界重知识传承而轻知识创新,学术界重政策论证而轻基础理论的创新,实业界重引进仿制而轻自主研发,文艺界重即时卖点而轻历史价值,政界重人际关系而轻真品实绩,这些倾向,有些人早已习以为常了。如果我们不去改变这些旧的行为模式,不去创造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解放思想就会失去价值。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要务虚,而且更要务实。

第二,正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是在新的认识基础上达到思想统一。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向全党同志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党近年来形成的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对于解放思想的产物,必须解放思想才能理解和掌握。没有思想解放,就不能正确认识、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观点、作出的新决策、实行的新政策,也就不能实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精神枷锁不除,绝不可能振奋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樊篱不破,绝不可能开辟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统一思想是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如果不统一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就不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精神力量就不能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学习中武装,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第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战略部署来进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范围的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来进行。党的十七大深刻阐明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与我们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紧密相关的树立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其实就是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时,要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紧紧围绕坚持改革方向、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来进行。一是全面领会、自觉运用党的十七大总结的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完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改革决策既有兴国强国的大计又有惠民富民的方略;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使改革进一步兼顾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切,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二是按照我们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适应我国经济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求全党同志立足于党的十七大所拓展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空间和实践空间,继续解放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既坚定不移又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三是继续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活力勃发、充满创造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同尊重人民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结合起来,开拓出一个使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崭新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结晶,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它是精神,是作风,更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经验和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践中,必定伴随着新的探索、新的突破、新的思想解放。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都客观上要求: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创新发展一以贯之。

参考文献

[1] 李朝鲜.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施芝鸿.党的十七大与新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十七大报告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