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质量的含义的分析介绍

高等学校质量的含义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运行质量是指高等学校运行适应其目标的要求所具有的规定性。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与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有关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建立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是世界各国保障和提高高等学校质量的共同做法。高等学校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重点是高等学校质量的内部管理和评估活动,其次是配合其质量外部保障机构进行评估。

高等学校质量的含义的分析介绍

一、高等学校质量的含义

“质量”一词,许多不同领域都在使用,早已为人们熟知,也是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中最重要的概念。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质量”进行的界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质量在《辞海》中被界定为:“满足产品优劣的程度。”[1]问题在于产品优劣本身需要质量评价,而对质量评价可行性、科学性的讨论,必然指向对质量可测性的讨论。有学者认为,质量如同水中月、镜中花,说不清、道不明。如皮尔斯认为,质量或许不讲还清楚,越讲越糊涂,而且深沉,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有学者则认为,人类从事某种活动的结果在质量上是有好坏之分的,也是可以测量的。我们认为,理解质量的可测性,重要的在于把握质量的适应性特征。质量是对目标的适应性,是通过比较与目标的一致性程度来测量的。戴维认为,质量可以通过外显现象来间接得到反映,可用“卓越”、“优秀”、“第一流”等词来说明质量的高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把质量界定为“满足社会(国家)需要的程度”[2]。这里必须指出,“质量”与“质量高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把质量理解为活动或产品适应其目标的要求所具有的规定性。质量的高低用适应目标要求的程度来表示。高等学校运行质量是指高等学校运行适应其目标的要求所具有的规定性。从职能上看,高等学校运行目标可分为高等教育目标(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目标和社会服务目标,各类目标都有具体要求,高等学校运行对各类目标要求的适应性,就是高等学校运行质量。适应性的程度越高,质量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正如瑞典学者胡森所说:“高等学校质量的高低,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满足社会或受教育者要求的程度。”[3]

高等教育是一种人才或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它表现为一种服务过程,即通过教育向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为后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说,高等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三是实施教育所需的管理、图书资料、后勤等配套服务的要求。“特征总和”则是指高等教育自身所固有的内在规定性。高等学校质量特征依各类别、各层次的教育特点不同,呈现的规定性多样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①内在性——高等教育符合或遵循其教育客观规律和科学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等方面所具有的规定性。②内在性——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具有的规定性。③人文性——高等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规定性。④先进性——高等教育体现或反映时代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规定性。高等学校质量就是高等教育适应高等教育目标三方面要求所具有的内在性、人文性和先进性。

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从本体论上看,是指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它至少包含三层意思:①实施质量保障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不仅包括政府的宏观管理,还包括社会市场的质量调节以及高校自身的质量管理。这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②质量保障活动具有连续性。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是一个持续提高的过程,不是静态的,也不是一次性的。这种过程以质量的持续提高为目的,而不是按既定标准进行的质量控制,标准达到,质量活动也就完成了。③质量保障的手段方式具有多样性。除评估外,还有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认证等。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与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有关的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4](www.xing528.com)

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就像人的灵魂作用原理那样,是高等学校运行机制的意义生成方式。高等学校质量是学校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没有价值和意义生成的决策、信息和动力对高等学校运行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是指与高等学校质量有关的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意义生成方式。高等学校意义的生成与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相联系。根据保障高等学校质量的主体不同,高等学校的质量保障机制通常分为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内部保障机制指称学校内部为了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提高质量所建立的管理方式,它具有从内部保障高等学校质量的功能。外部保障机制指称学校外部为了对高等学校质量实施连续有效的质量监控所建立的监控方式,其主体通常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高等学校质量专门监控机构,这种机构的成员包括高教界与高教界以外的专家,他们由政府或某个作为其领导部门的专门与行业组织进行任命。这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领导、组织、实施、协调高等学校质量的检查、评估和鉴定,具有从外部保障高等学校质量的功能。

建立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是世界各国保障和提高高等学校质量的共同做法。高等学校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对高等学校质量的保障是通过审核、评估等方式进行的,它必须以大学质量内部保障为基础。高等学校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的重点是高等学校质量的内部管理和评估活动,其次是配合其质量外部保障机构进行评估。在建立高等学校质量保证机制时,要围绕高等学校的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学校质量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相结合的质量保障大机制,以外促内,以内托外,共同对高等学校质量进行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