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环境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变化讨论。
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如今,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开始成为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主要机制,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部分,不能照搬老一套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其次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至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23%[3],远远高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上的分水岭15%。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供给的充分往往超过了国家的需要,个人在高等教育获得的收益往往大于国家和社会的收益,高等教育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由于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英才阶段,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阶段,高等教育更多地趋向于由民间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高等教育投资主要由政府提供。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各国公共财政吃紧,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作用逐渐下降,高等教育投资重新走向多元化,市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作用逐渐增强。(www.xing528.com)
再次,是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大招生政策,再加上高校合并热潮,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从原来的不到一万人发展到数万人,学校原有的各种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又大兴土木,或建新校区,或翻修老校区,经费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高等学校负债的情况也日益严重,高等学校资源配置也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问题。同时,由于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资源配置也越来越复杂,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最后是高等学校办学经费日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的物质文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改善,国家财政收入也逐年增多。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对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国家更是大力支持,特别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国家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同时,社会对高等学校的发展也很重视,特别是一些企业对高等学校的捐资,也丰富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高等学校自身也扩大了经费来源渠道,依靠自己的知识力量为学校的发展获得经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