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实行单一市场机制是过去的事,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计划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对其探讨仍然是必要的。
(一)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的含义。要理解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的含义,我们要首先理解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含义。高等学校资源就是指高等学校用于维持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它包括高等学校所具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各种无形资源。资源配置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目的是解决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高等学校资源同样具有稀缺性,也就存在如何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的问题。高等学校为了使其所具有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那么,高等学校对其所具有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就叫做高等学校资源配置。
知道了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方式的含义,我们再来看高等学校计划配置方式的含义。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是这样进行的,学校根据各个部门和学科的粗略统计,对其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水平进行主观评估,由此制定相应的配置方案,并以命令的方式传达给下属部门和学科,最后由各个部门和学科不折不扣地完成。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就是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方式。
机制概念的应用比较广泛,从机械领域到生命领域,再到社会领域,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生动、深刻,它已成为一个延伸性较强的概念。尽管如此,它的基本内涵仍不外乎以下两点含义:一是其构成要素和结合方式;二是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即必然性规律性,也称运行方式。综上所述,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可以这样定义:高等学校在计划配置过程中,学校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综合作用的有机结构和运作方式。
(二)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方式采用的是以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资源配置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为什么还要采用高等学校计划配置方式来调节高等学校资源配置,从理论上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由于高等学校资源的稀缺性。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同时,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而且近几年,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对教育的总投入比例又不断下降,我国政府不能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这决定了我国高等学校资源的稀缺性。高等学校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对高等学校资源必须采用计划配置,使高等学校内部各部门和各学科都能获得相应的资源,以保证高等学校各部门和各学科的发展。
第二,是由于教育的公平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率不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状况的唯一标准,公平因素也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必须先行;同时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有巨大的公益性,所以政府应该在高等教育上继续以计划的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高等学校教育的公益性,也决定了高等学校教育的公平性。高等学校资源分配越不平衡,受教育机会就越不公平。要实现高等学校资源配置平衡,必须坚持国家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在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要综合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三)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的实践依据。采用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方式,在实践中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www.xing528.com)
第一,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能够从社会收益出发配置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础,也是社会政治、文化进步的前提。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这些利益,除了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之外,对个人来讲则可能不那么重要,或者说并不能给个人带来较高的收益或满足。如果任由市场价格机制进行供需调节,将会产生供给不足。政府应依据高等学校教育带来的社会收益的大小进行投资,以弥补市场投资的不足。
第二,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能更好地照顾学校各部门的利益。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倾向于往高效率、高收益的部门流动,那些低效率、低收益的部门则只能得到很少或者不能够得到资源,这样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些低效率、低收益部门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在高等学校中,一些行政权力较小的部门和一些基础性学科就属于这种低效率、低收益的部门,它们的利益常常得不到保证,但是,它们是高等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基础性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发展的保证,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这些低效率、低收益部门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第三,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能对贫困学生提供资助。高等学校教育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而且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一些有才华的青年,个人虽然有能力接受高等学校教育,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支付高等学校教育市场出现的价格。为实现教育公平,高等学校应建立一定的资助制度,依照个人家庭经济能力的差异,设立不同的条件,解决个人的经济困难,使贫困学生不致因贫困而影响入学。
(四)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的失灵。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虽然存在诸多优点,但是,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亦有缺陷:
第一,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计划机制,往往会造成高等学校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政困难,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入学压力增加,二是公共收入日益短缺。一方面,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公共财政吃紧,又要应对日益扩大的社会开支,增加高等教育投资的困难很大。这样,高等学校采用资源配置计划机制,政府包揽高等学校投资,势必造成高等学校经费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学校集中管理资源的分配和运用,往往缺乏应有的灵活性,难以适应个人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需求十分复杂,难以确定,同时影响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因素又很难掌握和预测。受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及信息获得不充分等因素的制约,高等学校集中配置资源往往会引起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实际需要相脱离。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其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高等学校资源计划配置也存在低效率问题。高等教育投资与一般的项目投资不同。一般的项目投资的效率可以通过项目周期内的投资收益进行准确评估。高等教育投资收益具有多样性、间接性和长期性,其投资效率难以测定和考核。而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又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无偿征收的国民收入,这使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安排缺乏强有力的预算约束,同时又难以进行监督控制,从而导致政府不会像个人和企业那样主动追求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政府包投资和低收费标准,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抑制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无偿拨款给各高等院校,在目前高等教育投资缺乏必要的、可靠的考核依据和标准的情况下,难免会存在盲目、随意、低效率分配教育投资的倾向和缺陷,同时也会使各高等学校只重视争取投资而不重视投资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