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意义上的高等学校信息结构演化

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意义上的高等学校信息结构演化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检验如果导致对先前条件概率估计的修正,用人单位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劳动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将重新开始,用人单位将会重新调整先前给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配置。

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意义上的高等学校信息结构演化

三、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意义上的高等学校信息结构演化

就高等学校非常规运行的信息来说,没有比作为劳动市场信号的高等教育,更具市场信息机制意义的了。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斯潘斯(M.Spence)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信号发送回顾与市场的信息结构》一文,分析教育在提高人力资本的同时具有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功能,并通过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验证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的基本特性。他给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定义为:当雇主心中一系列关于雇员工作能力与教育水平对应关系的条件概率估计,转化为他给雇员提供的工资、雇员的教育投资反应和劳动市场信号,且这种条件概率估计为劳动市场新信号所证实时,新进入就业市场的一组雇员所传递的劳动市场信号,与新雇员所传递的劳动市场信号就是相似的,因此雇主没有理由改变其条件概率估计。这种均衡,反映了高等学校信息结构的演化规律。

根据斯潘斯关于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的定义,劳动市场信号的均衡,可以用来说明劳动市场信息机制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通过用人单位凭借自己聘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经验,判断求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他们受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被劳动市场新信号所证实的反馈机制,来得到检验。[1]

劳动市场信息是不确定的,这增加了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应付一种持续变化着的劳动市场状态的难度。在劳动市场信号博弈中,最有效的应付方式,对用人单位来说,就是他对一系列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与教育水平对应关系的条件概率估计,被市场所证实;对高等学校毕业生来说,就是实现信号成本净收益的最大化。

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学位文凭是劳动市场信号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劳动市场信号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有效发生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在无信号传递条件下,个人的教育成本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呈现负相关。斯潘斯把这种负相关称为“临界假设”。在无信号传递条件下,用人单位从高等学校毕业生表面,无法判断他们受教育的状况,他只好按个人的边际产出支付给受聘者工资。因为没有教育的市场信号,个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只与个人的天然能力的高低有关,而与教育无关,因而实际上表现为个人的教育成本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可以用表3-1来说明。

假设社会存在一个用人单位和这样一群最终要雇用的人,群组A有边际产出1,群组B有边际产出2,群组A所占的人口比率为q1,群组B所占的人口比率为1-q1。在劳动市场信息完备的条件下,用人单位通过文凭知道群组A为高中毕业生,群组B为高校毕业生,并分别为他们支付与他们边际产出相对应的工资。

表3-1        无信号传递的市场案例

img6

在无信号传递的条件下,群组A和群组B之间的显性区别与其劳动生产率无关,用人单位按他所期望的边际产出向这群人支付工资,而他期望的边际产出对于每一个被雇用的人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不知道谁是高中毕业生,谁是高校毕业生,这时,用人单位按他所期望的边际产出,对这群人支付的平均起始工资是:

img7

群组A的个人教育成本和边际产出比群组B低,而他们获得的平均起始工资与他们的边际产出的差为:

(2-q1)-1=1-q1

群组A得到的额外好处是1-q1。群组B获得的平均起始工资与他们的边际产出的差为:(www.xing528.com)

(2-q1)-2=-q1

这意味着,群组B得到的额外伤害是-q1。假设边际产出为1的群组A的个人接受教育年限和教育表现的复合指数用y来衡量,那么,无信号传递的条件下边际产出为2的群组B的教育成本就是img8,于是,边际产出高的个人被视为支付了较少的教育成本。这就是无信号传递的竞争性劳动市场“临界假设”。

在劳动市场信息完备的条件下,如果用人单位不利用文凭所提供的信息,他将在竞争市场上不能竞争到那些有才能的人,这将使他处于不利地位。

假设高中毕业生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学位文凭,表现为可以得到的潜在信号,用人单位在聘用他们之前,就会对其学历学位文凭进行认证。一般说来,个人在工作中显现其能力,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个人在从事特定种类的工作之前,通常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通常也需要就初始工资和聘用期限与求职者签订聘用协议,承诺在协议期内不会无缘无故地解雇新聘者和变动初始工资。这些因素使得招聘人才的决定成为用人单位的投资决策。在有信号传递的条件下,如果用人单位采用先试用,再依据试用者的实际表现来决定是否正式签订聘用协议,那么,这样的人才招聘策略,将在竞争劳动市场上遭受挫折。

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支付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而要想找到更好的工作和获得更高的起点工资,他们就得接受高等教育,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记录。这表明,高中毕业生对自己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不得不面临这样的权衡:他为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所支付的成本,能否在他未来可能的收益中得到补偿。对任何职业来说,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有他对给定教育水平的劳动生产率的条件概率,都有他期望的求职者个人边际产出与给定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他给教育水平为y个人支付的报酬W(y),就是他所提供的对教育水平y的工资配置。假设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这种预定工资配置为W(B),高中毕业生在展望其接受高等教育时,就面临着W(B)这一预定工资配置,这一预定工资配置告诉他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所将会得到的工资回报。通过一定教育成本与一定教育回报之间的比较,个人会选择能使教育回报达到最大化的教育水平。从信号传递的意义上讲,高中毕业生通过选择接受恰当高等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信号成本净收益的最大化。

在劳动市场上,用人单位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与高等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上,有自己的条件概率估计,以此作为招聘高等学校毕业生的依据。新招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用人单位可以获得新招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真实工作能力与高等教育水平对应关系的实际信息,以此来对他先前的条件概率估计进行检验。这种检验如果导致对先前条件概率估计的修正,用人单位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劳动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将重新开始,用人单位将会重新调整先前给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配置。这种调整会影响个人的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劳动市场上的信号传递博弈,又会导致用人单位对先前条件概率估计和先前给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配置的进一步修正。如此循环反复。当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博弈的反馈机制,不再引起用人单位对先前条件概率估计和先前给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配置作出调整时,信号传递均衡就出现了。

劳动市场信号传递的非均衡状态和均衡状态,可以用信息熵来加以解释。根据信息熵的定义,当用人单位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与高等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上不确定时,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资配置存在多个变量,各个变量有同等概率发生,用人单位在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博弈中的随机变量概率分布log(n)趋向最大化,而用人单位的信息熵H(X)与高等学校的信息熵H'(X)之比的最大值为1,即:

H(X)/H'(X)=log(n)=1

这意味着,劳动市场信号传递非均衡呈现出无序状态。当用人单位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能力与高等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上确定时,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资配置存在一个变量,用人单位在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博弈中的随机变量概率分布log(n)趋向最小化,而用人单位的信息熵H(X)与高等学校的信息熵H'(X)之比的最小值为0,即:

H(X)/H'(X)=log(n)=0

这意味着,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均衡呈现出有序状态。

总之,就高等学校常规运行的信息来说,在信道畅通的条件下,将中央行政机构、省级行政机构、高等学校各自构建成一种简单、明了、固定的信息机制,使所有组合成一种简单、明了、固定的消息,定内容、定方式、定时间地加以呈现,避免信息的丢失、信息传递的干扰和信息的不公开,就可以使中央行政机构、省级行政机构、高等学校各自的信息熵趋向最小化,高等学校常规信息运行系统,就会趋于有序状况。就高等学校非常规运行的信息来说,劳动市场信号传递由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化,就是劳动市场信号传递博弈中的随机变量概率分布log(n)在0~1之间波动的过程,是高等学校市场信息机制由不完善程度到完善程度的演化过程。高等学校信息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高等学校信息结构的这些演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